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0288号提案的复函 民建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深入推进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创建民营经济示范城市的建议》(第0288号)收悉。经与市委统战部、市人力社保局、市国资委、市工商联、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企业改革发展,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针对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市场准入壁垒和发展环境亟待改善等一系列问题,着力优化服务,强化政策落地,破解发展瓶颈,激发民企活力,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提案所提建议契合了市委、市政府对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工作部署,展现了政协委员和民建市委会对重庆经济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关心关注。2022年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907.78亿元、增速4.9%、占GDP比重58.5%,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2.0%。 一、关于民营经济改革示范试点 为发挥改革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18年以来,持续在北碚区推进市级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推荐参加国家民营经济发展相关工作会议,宣传报道改革经验,扩大我市民营经济改革的知晓度和影响力。为争取创建民营经济示范城市,2020年,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立启动争创工作,指导有关区县编制创建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工作方案,经综合评估确定申报北碚区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2021年,市发展改革委书面请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并多次汇报争取。根据国家层面工作安排,将不再开展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市级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发挥试点示范作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关于加强民间投资综合改革 聚焦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简政放权,破除各种不合理门槛和限制,不断提高行政管理和项目推介的质量效率,切实提振民间投资信心。 一是拓展民间投资的发展空间。持续创新投融资模式,积极推广PPP、REITs等模式,建立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搭建民间资本与项目方沟通对接平台,2022年推介项目24个、涉及总投资1529亿元,积极助推民间投资增长。多种路径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投资新设、并购重组、股权转让、增资扩股、IPO等方式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近200户,引入社会资本近700亿元。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禁在负面清单之外违规设立其他准入事项,确保清单之外的投资经营活动各类市场主体均可依法平等进入。以全国第二批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试点为契机,探索建立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全面开展对各区县、相关部门的评估工作,促进市场准入服务效能提升。推行企业投资备案承诺事项、变更流程、提交资料“三简”措施,实行全流程“网上办、马上办”,加强制约项目推进的各类卡点难点问题协调解决。 二是促进民营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力争取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促进民营企业依法享有平等使用各类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会同四川制定出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方案》《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主体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共同研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建设。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行政区域民营企业投诉处理协作机制,联合编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民营企业投诉处理工作指引。搭建川商渝商综合服务平台,促进“垫小二”“巴巴实”等企业服务云平台推广运用。重庆联交所与西南联交所共同打造“川渝共同产权市场互联网平台”,集中发布川渝重点混改项目。截至6月底,累计挂牌项目48685宗、1502亿元,成交项目13724宗、93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间投资增长;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共同完善公司治理,促进混合所有制企业高质量发展;以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着力破解制约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难题;在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部署要求基础上,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三、关于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先后出台《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是构建良好的创新体系和生态。启动实施“十四五”科技企业成长工程,出台18条政策举措引导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积极营造民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成功创建重庆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出台《重庆市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细则》。充分发挥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技术开发及技术转让增值税和所得税减免、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等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鼓励民营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累计为9191家(次)科技型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59.07亿元,引导发放商业贷款109.96亿元。 二是加大科技型企业孵化培育力度。打造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等技术交易平台,建立技术合同登记站31个。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链条,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截至6月底,全市新增培育入库科技型企业3304家,累计培育入库科技型企业40243家,其中民营企业超过99%;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5108家,其中民营企业超过93%。深入挖掘优质科创板上市储备企业,加强科创板上市重点培育企业精准辅导服务,目前,3家正在冲刺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均是民营企业。 三是推进民营企业管理现代化。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规范经营,鼓励民营企业“个转企”、“微升小”、“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开展“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管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79家。筛选300余家国家“小巨人”培育企业,开展精准帮扶以及专属辅导。出台外籍“高精尖缺”人才地方认定标准和外国人计点积分加分政策,率先开展高技能人才国际合作先导区建设,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吸引集聚全球英才。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认真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大力培育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提升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组建重庆市科创培育基金,深化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提升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融资能力;继续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鼓励民营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塑造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 四、关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印发《关于持续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意见》,出台实施《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形成《重庆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重点任务清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100项首批改革事项取得阶段性成果,60项经验做法获得国家有关部委认可,不断提升民营企业获得感。 一是提升政府服务水平。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最大限度地压减企业办事环节、材料、时间、费用,企业办事的便利度得到大幅提升。优化“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全面推行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综办”,市级行政许可事项“最多跑一次”比例超过99%、平均办理时间压减60%以上,区县政务服务大厅“一窗综办”窗口比例超过90%。有序推进3批共311项政务服务事项“川渝通办”、148项高频事项“西南五省通办”。深化减证便民,地方设定的证明事项压减至2项,有序推进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 二是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出台《重庆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措施》《重庆市高价值发明专利质量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4年)》等规划和政策措施,推动我市首家跨区域全链条知识产权综合运营平台——重庆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正式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站8家,不断提升全市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服务能力和水平。截至6月底,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4.39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76.84万件、地理标志商标总量293件。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大力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紧盯关键环节推动100项首批改革事项落地见效,切实增强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获得感、认同感、满意度;结合世行新一轮营商环境评估,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全面梳理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滚动提出需国家层面授权或支持的改革事项;加快修订《重庆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开展《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立法调研,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法律支撑;加强重庆知识产权法庭建设,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稳步推进重庆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运营。 五、关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充分发挥市、区县非公有制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引导机关工作人员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及其负责人接触交往,完善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工作机制,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一是推进清廉重庆建设。严禁党政干部干预司法活动,严格落实“过问或干预、插手检察办案等重大事项及相关接触交往行为情况”登记制度、通报、处分制度。推动失信被执行人涉政府机构动态清零,对涉政务不诚信行政诉讼案件和执行案件进行动态督导,建立涉政务诚信案件发现、推送和发布机制,审结一审行政案件17906件,行政机关败诉1953件,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选取北碚区试点探索建立救济补偿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制定出台《北碚区企业合法权益补偿救济办法(试行)》,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二是完善政企双向交流制度。组织开展统一战线“服务高质量发展商会建设年”活动,建商会、聚产业,强商会、促发展。开展“民营企业走访活动”,扎实做好宣讲政策、摸清情况、解决难题等工作,市、区县两级机关干部深入14余万家民营市场主体走访服务、纾困解难,共计解决各类困难问题4.7万件,切实帮助民营市场主体强信心、解难题、促发展。实地开展助企纾困政策调研督导,推动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制度、民营企业问题交办制度、政法系统服务民营经济联席会议制度、民营企业政策落实监测体系等制度,通过座谈、问卷调查、主动上门、互联网征求意见、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听取市场主体的反映和诉求,依法解决市场主体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落实民营企业参与决策机制。按照关于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的实施方案要求,在惠企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充分听取市场主体、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遵循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核、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设立“12345”政务服务热线电话,对市场主体有关营商环境的咨询和投诉举报实行一号应答。完善助企纾困政策体系,陆续出台了“支持服务业10条”“促进服务业56条”“促进工业39条”等政策措施,持续开展稳企惠企宣传月活动和集中攻坚行动,梳理以行业为对象的“1+9”“政策包”并动态更新,通过“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商协会等向市场主体精准推送。截至目前,助企纾困政策累计惠及市场主体337万户(次)、金额约678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清廉政府建设,规范政商交往行为,防止清而不亲、谈商色变和亲而不清、官商勾结;扎实开展失信被执行人涉政府机构和政府及国有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治理,确保动态清零;加强民营经济政策宣传,提升助企纾困政策实效,确保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的困难问题,并做好政策储备研究。 衷心感谢你们对我委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此函已经我委董建国主任审签。请拨冗填写回执并将宝贵意见建议反馈我委,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9月15日 联系人:潘明莹 联系电话:67575020 邮政编码:401121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