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走向更加清晰,这不仅事关宏观经济运行,更与亿万市场主体发展乃至生存紧密相关。 12月27日,一年一度的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一大重点是研究部署2022年财政工作,这是市场观察明年财政政策重要窗口。而在明年经济“稳”字当头新部署下,担当稳增长重任的财政政策有何新招? 此次会议要求,明年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保持适当支出强度,提高支出精准度。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持续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对化债不实、新增隐性债务的要严肃问责,完善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等。 多位财税专家分析,减税降费将是明年积极财政政策一大重点。今年减税降费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明年力度更大,意味着规模有望超过1万亿元,而中小微企业、个体户、制造业等将是重点支持对象。积极财政政策明年依然保持一定的力度,财政赤字率可能持平或略低于今年的3.2%,以支持减税降费,也继续释放积极信号。而对冲经济下行压力,需要政府保持一定投资强度,为政府投资筹资的专项债券仍将保持3万亿元以上的规模,支持适度超前开展基建投资。而财政风险防控也被摆在了更显著位置,隐性债务风险防范不会放松,这也是“稳”的体现。 六提减税降费,超万亿可期 不久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中,罕见两次提到明年要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后,此次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通稿中,减税降费一词出现了六次。 此次会议表示,今年优化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达到1万亿元。明年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严格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确保减税降费政策红利落地。 “减税降费肯定是明年财政政策一大亮点。明年新的减税降费重在保市场主体,支持制造业,支持风险防范,减税降费规模不会小,总体将按照‘稳’的要求去做。”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认为。 中国财政学会副秘书长冯俏彬表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原材料价格上涨,中小微企业面临较大压力,需要减税降费政策去给企业纾困,这也直接影响就业。因此明年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政策十分有必要。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施正文分析,由于今年减税降费规模达到1万亿元,明年力度更大,意味着明年减税降费规模将超过今年。但考虑到财政可持续性,预计也不会超出太多。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罗志恒表示,从此次会议相关表述来看,明年减税降费规模可能持平或略超过今年的1万亿元。明年减税降费将突出结构性和精准性,突出与风险化解结合。针对今年以来大宗商品持续上涨以及明年可能面临的需求下行对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中下游制造业企业造成的冲击,应给予针对性的帮扶,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冯俏彬认为,明年要优化已经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其中结构性减税主要针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和制造业等。而降费上面可以有更多的工作,包括加大对乱收费查处力度。 目前,专家普遍认为,今年底或明年到期的一些中小微企业税费减免政策大概率将延续,比如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1%征收率优惠政策今年底将到期,明年很可能延续。 另外,近期国务院也明确了一些新的减税降费方向。比如,减税降费政策要向制造业倾斜,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力度,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多位财税专家分析,明年可以考虑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00%比例扩大至科技型中小企业,从而进一步鼓励企业创新。扩大制造业增值税留抵退税比例,考虑对先进制造业存量增值税留抵税额予以退税,从而进一步缓解制造业企业资金压力。 另外,国务院还明确,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把退税平均时间压缩至6个工作日以内。2022年对加工贸易企业内销暂免征收缓税利息。这将缓解外贸企业资金压力,推动外贸稳定发展。 此次会议还要求,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实施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奖补政策,继续实行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新增支持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鼓励地方安排中小企业纾困资金。 支出强度适度、重在精准提前发力 经济下行期,积极财政政策一大特点是保持一定扩张性,通过增加支出,加大政府投资,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衡量积极财政政策的积极程度,有两大关键指标,一个是财政赤字率(财政赤字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另一个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疫情之后中国财政赤字率突破3%,今年赤字率预计为3.2%左右,财政赤字规模为3.57万亿元。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规模为3.65万亿元。 此次会议要求,保持适当支出强度,提高支出精准度。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保障重点项目建设。 “无论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此次会议,对财政支出强度表态都是肯定和积极的。保持‘合适’支出强度,起码在与上一年同比增长上有一个合理的增幅,这与同期财政收入情况相匹配。”冯俏彬说。 她认为,此次会议透露出专项债将加强资金和项目之间的匹配度,此前财政部等已经有相关动作,如做好项目储备等。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钱等项目,或者钱和项目相互脱离,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率。 施正文认为,明年财政支出保持一定强度,但考虑到财政可持续性,力度不会太大。预计明年财政赤字率可能与今年3.2%左右持平或略低,不过考虑到经济增长,实际财政赤字规模预计不会低于今年。而专项债额度可能略低于今年的3.65万亿元。 杨志勇表示,明年财政支出强度需要考虑财政可持续性,“稳”包括宏观经济的稳,还有财政自身的稳。预计明年财政赤字率大致保持稳定。专项债要注意风险,没有收益的项目不能发专项债。地方债应该更注意一般债和专项债的结构优化。 罗志恒注意到,此次会议两次提及“政策发力适当靠前”、“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他认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有助于稳增长,实现稳定总需求、优化供给结构、补短板提升经济效率的作用。 目前已有财政政策提前发力迹象。为了给基建投资融资,尽早发挥债券资金效应,财政部近期提前下达了2022年部分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其中专项债额度为1.46万亿元。此次提前下达的专项债额度分配上没有搞“一刀切”,而是充分考虑了各地项目资金的需求和施工条件,项目资金需求多、施工条件好的地方多分,反之则适当少分。 罗志恒认为,在明年地方投资基建意愿上升,基建项目储备、审核加快,以及1.46万亿元专项债额度提前下达等因素推动下,明年基建投资将有所反弹,但幅度有限,全年增速在4%~6%左右,整体走势前高后低。 风险防控摆在更突出位置 一些专家表示,此次会议在部署明年十大财政重点工作时,与往年相比,风险防控工作排在了前列。 此次会议在部署明年财政十项重点工作时,第三项是加强风险防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持续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对化债不实、新增隐性债务的要严肃问责,完善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推动财力向基层倾斜,继续用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有效防范基层财政运行风险。配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施正文表示,今年财政防风险工作重要性被提到更高的位置。明年经济稳字当头,不仅需要积极财政政策发力,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财政自身也要注重可持续性,不发生债务风险、“三保”风险,这也是“稳”的体现。 “防范财政风险近些年都是政府重点工作。其中一个主要风险点正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今年有地方开展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体现了财政部对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工作的高度重视。因此,明年对化债不实、新增隐性债务的要严肃问责,与此同时对新增政府债务要强化绩效管理。”冯俏彬说。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表示,目前,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依然比较繁重,通过追责可以有效推进这项工作取得进展。明年不仅继续对隐性债务采取高压监管态势,还会强化对专项债监管,体现了政府债务管理的统一性。 财政部明年将强化专项债监管,比如对专项债项目实行穿透式监测,及时掌握资金使用、项目建设进度、运营管理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除了债务风险外,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土地收入下滑、减税降费等影响,明年部分基层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而刚性支出有增无减,一些地方“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仍面临挑战。 此次会议表示,明年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中西部地区基层对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依赖度相对较高,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规模超过8万亿元,大部分都投向中西部、东北地区。 杨志勇表示,只有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才可能真正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明年财政防风险方面强调各相关方的主体责任,而不是单独的任何一方。 施正文认为,明年各地仍要将“三保”支出放在财政支出优先保障位置。而中央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正是将民生相关转移支付资金更快地直达基层,保障民生。明年地方要承担起稳经济重任,但不能因此违法违规举债,增加财政风险,地方同样要担起防风险重任。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