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制度建设 1、加强税务登记管理。管好税务登记是加强税源管理的首要环节。要严格执行税收征管法及税务登记管理办法。要建立户籍管理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统一的纳税人识别号。健全对纳税人、代扣代缴义务人的税务登记管理,实行全国统一的纳税人识别号制度,逐步实现网络化管理,便于税务机关调查纳税人的经营活动,及时准确地掌握税源的各类信息。 2、加强纳税申报管理,发挥办税服务厅审核计税的作用。办税人员在受理申报时要仔细审核申报数据的逻辑性,比对申报数据的一致性,初步判断纳税人申报真实性。要认真审核纳税申报资料和数据填写的完整性,及时录入计算机系统,为纳税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3、开展纳税评估。一是健全评估制度。二是完善评估方法。三是依托信息技术,研发推广纳税评估软件,提高评估质量和效率。明确纳税评估的工作职责和评估过程的规范管理,定期公布评估结果,对评估结果进行评价考核。四是定期开展评估业务培训,交流评估经验,增强评估人员的责任心,提高评估人员能力。 (五)完善机制。 1、税源管理必须落实到人,做到管户到人、管事到位。 税收管理员制度绝不是过去专管员制度的简单回归,更不是要回到“管户制”,而是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加强对纳税户信息综合分析,强化监控,完善管事制度的重要措施。税收管理员三不管,即不管税款征收,不管减免税审批,不管立案涉税案件的查处。税收管理员将税源管理职责落实到户,负责所管辖税源户的日常管理职能,包括日常检查、信息采集、资料核实、纳税服务等,负责核实企业税务登记信息、纳税申报信息等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负责采集如企业工艺流程、工资计算方法、主要耗材、投入产出比、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时变化情况等活信息。管理员负责所管纳税人的信息采集、资料收集,并整理、立卷,录入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对税源实行后台监控。 2、区分不同类型的纳税人,建立不同的税收管理员制度,实行分类管理。 一是对重点企业的税收管理,应建立重点企业税收管理员制度,实行重点监控、网络管理。负责重点企业监控的税收管理员既要懂财务管理,又要精通计算机应用,要善于运用计算机管理手段实施监控;二是对一般企业的税收管理,应建立一般企业税收管理员制度,实行划片集中征收管理。一般企业人员相对较为集中,地点稳定,税源可靠。这类企业适于电子申报、电话申报等纳税方式,实行税款集中申报征收管理。一般企业的税收管理员要负责推行建账建制,据实征收;三是对个体零星税收的管理,应建立个体税收管理员制度,实行源泉控管,综合治理。由于这部分纳税人分散、经营规模小、税源难控管,可将其分为固定业户、集贸市场户和临时经营户三类进行管理。税收管理员对固定业户,实行户籍管理、源泉控管。对集贸市场,实行部门配合,综合治理。在对固定业户、集贸市场的管理中,可应用税控收款机,控制纳税人的经营情况和经营收入。税收管理员对临时经营户可实行实地查验,跟踪监控,要及时进行税收清算,防止税源流失。为了调动税收管理员的积极性,考核其工作业绩,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税收管理员绩效考评系统,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进行岗位分析,合理划分岗位级别,建立激励机制,大力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在强化税源管理力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