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条 税收票证填用。税收票证填开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凭证的法律效力和税款缴库的及时性,准确性,也影响到税收会计,统计核算的准确性,因此,税务人员和扣缴义务人,代征代售单位(人)的经办人员,必须按法规的要求填用票证和销售印花税票: 一,票证使用人员在填用票证时,必须先检查票证联次,号码,品质等印制质量,按合格票填开。 二,税收缴款书可由各税务机关征收单位填开,也可将其发给缴款人自行填开。主管税务机关对自行开票的缴款人,必须事先进行辅导,使之准确掌握其应纳各税的缴款书填写方法。税收会计对自行填开的缴款书要进行认真审核,以保证填票质量。 三,出口货物税收专用缴款书一律由纳税人到当地国家税务局填开,完税分割单一律由调拨销售企业凭原购进货物的"出口货物税收专用缴款书"或"出口货物完税分割单"到当地县级国家税务局申请填开,并同时收回原缴款书和原分割单。 四,专票专用,先领先用,顺序填开。各种税收票证均应按法规的使用范围填用,不得互换使用。一个填票人员领取多本同一种票证时,要从其最小的号码开始填用,按票证号码大小顺序逐本,逐号填开,不得跳本,跳号使用,不得几本同种票证同时使用。 五,税收票证必须分纳税人,分次填开。每个纳税人每次缴纳税款都必须填开票证,不得几个纳税人合开一张票证,不能同一个纳税人几次缴税合填一张票证。同一纳税人缴纳同一种税款,如税款不是同一所属时期的,也应分别按各个所属时期填开票证。 六,税收汇总专用缴款书,联网专用缴款书,税收通用完税证和代扣代收税款凭证可一票多税,但必须在票证上按税种分行填写,以便按税种分别汇总缴库。同一纳税人缴纳同一所属时期的同一种税款,如税目或计征项目不同,必须在票证计税栏按不同的税目或计征项目分行填写。 七,车船使用税标志按每个应税机动车辆核发一个标志,每年换发一次,一个车辆一年内分几次纳税的,在第一次纳税时核发。完税标志必须在车辆完税后或定期免税批准后凭缴款书,完税证以及免税证明核发,免税标志必须凭车辆有关免税证明核发。因意外事故丢损标志需要重新核发标志时,应由纳税人填具申请,报主管税务机关核实批准后才能补发。 八,多联式票证要一次全份复写或打印,不能分次分联填写。票证各栏目要填写齐全,字迹端正清晰,不能漏填,简写,省略,自行编造,涂改,挖补。票证填写错误和发生污迹时,应全份作废另行填开。 九,票证应使用蓝色或黑色圆珠笔,复写式纸填开或打印,不准用铅笔,水笔或其他颜色的笔和纸填开。 十,各种章戳要加盖齐全,章戳所用颜色由各地税务机关自定。除税收票证监制章外,其他各种票证专用章戳均不得套印在票证上。 十一,严格执行票证填用"十不准".即:不准用缴款书收取现金;不准用完税证代替缴款书;不准用其他凭证代替税收票证;不准用税收票证代替其他收入凭证;不准用白条子收税;不准开票不收税(赊税);不准收税不开票;不准几本(同类)票证同时使用;不准跳号使用;不准互相借用票证。 第十一条 税收票证结报缴销。为严防税收票款发生损失,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各级税务机关必须按下列要求结报和缴销票证。 一,税务人员必须按法规要求和法规期限,持"票款结报手册"和已填用的出口货物税收专用缴款书报查联,完税分割单存根联,连同作废,停用,损失及未填用的出口货物专用税票向税收会计或票证主管人员办理票证销号和票证上缴手续,当面清点无误后,在手册上登记销号并相互签章。 二,自收现金税款的税务人员,扣缴义务人和代征单位填用各种完税证,税收罚款收据,当场处罚罚款收据,小额税款退税凭证,代扣代收税款凭证后,应按法规的时间和要求[当地设有国库经收处的,应于当日或次日;当地未设国库经收处和代征代扣税款的,应按限期,限额(期限和额度由各省级税务机关确定)法规;扣缴义务人应按税法法规的申报期限],持已填用的票证存根联,报查联(扣缴义务人还必须持代扣代收税款报告表)和作废,停用,损失及未填用的票证,连同所收的税款和"票款结报手册"向发放票证的基层税务机关税收会计办理票款结算,票证销号和票证上交手续,结报人员和税收会计当面清点票款无误后,在手册上登记销号并相互签章。 三,上述一,二款法规结报缴销的票证,在结报时发现票证跳号,缺号,涂改等,要及时查明原因并向领导报告。 四,基层税务机关和代售单位销售印花税票,应建立印花税票销售账簿,逐笔或逐日登记,按期将销售印花税票的数量和销售金额汇总填制"印花税票销售结报单"或"票款结报手册",连同作废,停用,损失及未销售的印花税票,向基层税务机关税收会计办理票款结报。 五,基层税务机关应将填票人员结报缴销的票证,根据"税收票证出纳账",按期填报"票证缴销表"一式两份,连同必须上缴的票证上报县级税务机关,经县级税务机关核对无误后,在"票证缴销表"上签章并退基层税务机关一份。 除上述法规明确必须严格结报缴销的票证外,其他各种票证的结报缴销要求由各省级税务机关自定。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