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程序规则 天津市人民政府5号令 2008-05-23 《天津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程序规则》已于2008年5月12日经市人民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程序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政府重大决策行为,建立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适用本规则。 市人民政府所属各部门及各区、县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参照本规则执行。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遵循科学、民主、合法的原则。 超越法定职权或者违反法定程序作出的行政决策无效。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实行市长负责制,市长主持市人民政府的工作。 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须经市政府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包括下列事项: (一)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财政预算草案的拟定; (二)全市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三)全市经济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准入条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国家安全的行业和特种行业管理; (四)制定经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的重大政策; (五)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专项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报告; (六)市人民政府管理的重大国有资产的处置,由市人民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重大国有资产的处置; (七)重大财政支出、本市财政投资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或者市政设施项目及其他重大建设项目; (八)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事业等方面的重大措施; (九)城乡建设、民政、公安、民族宗教事务、司法行政、公共安全、劳动和社会保障中的重大事项; (十)全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大事项; (十一)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国防动员中的重大事项,国防设施保护中的重大事项; (十二)抢险救灾、人口与计划生育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十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与调整; (十四)市人民政府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重大事项; (十五)市人民政府所属部门、重要机构的设立、撤并和职能划分; (十六)对全市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影响或者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其他重要事项。 前款所列重大事项决策后执行,或其他事项的决策,由市长、副市长、秘书长按照日常职责分工决定实施。 人事任免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 重大事项决策建议的提出 第六条 下列人员或机构可以向市人民政府提出重大事项决策建议: (一)市长、副市长和秘书长; (二)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三)市人民政府直属机构、特设机构和办事机构; (四)各区、县人民政府; (五)其他国家机关、民主党派或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公民。 第七条 重大事项决策建议要以基础性、战略性研究以及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为依据,重大事项决策建议内容应当明确、具体、科学、现实可行。 第八条 向市人民政府提出重大事项决策建议应提交书面建议书。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包括:重大事项决策建议拟解决的问题、建议理由的说明、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解决问题的方案、可行性分析以及其他相关材料。 市人民政府应当对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公民提出的重大事项决策建议进行研究,并将结果及时反馈。 第九条 重大事项决策建议列入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的拟定议程,须经下列人员或者机构审查确定: (一)市人民政府指定的机构提出拟办意见; (二)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商请市长、副市长提出协调意见; (三)市长、市长委托常务副市长确定,或由市长办公会议审定。 第十条对列入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议程的事项,由市长、常务副市长或市长办公会议确定承办单位,并由其具体拟定决策方案。承办单位可以是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特设机构,也可以是咨询机构等社会力量。 第三章 重大事项决策方案的拟定 第十一条 承办单位应当根据决策目标的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拟定详尽、完备、务实的决策方案。对需要进行多方案比较研究的问题或者存在争议经协商不能达成一致的事项,应当根据公众、专家或部门的不同主张,拟定两个以上决策方案备选。 第十二条 承办单位在拟定重大事项决策方案时,对与重大事项决策相关的事项进行调查和协调,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配合和支持。 第十三条 承办单位初步拟定决策方案后,应当按照决策事项涉及的范围,征求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对不同意见进行协商,经协商仍不能达成一致的,报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进行协调。 对重大事项决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行政争议,承办单位应当提出分析评估报告,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对决策方案涉及的重大、疑难问题,承办单位应当组织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和群众提出论证意见,或者交由研究、咨询等中介机构提出评估报告;对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应当通过报刊、广播电视、政府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示或者采取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方式,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对改革中缺乏经验的重大事项决策,可以在部分地区和单位先行试点,待条件成熟时再作出正式决定。 第十四条 承办单位拟定的决策方案,应当听取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的意见。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对下列内容进行法律审核,并提出书面意见: (一)重大事项决策是否符合市人民政府的法定权限; (二)重大事项决策的建议和方案的拟定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三)重大事项决策方案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 (四)其他需要审核的内容。 第十五条 承办单位在对各方面意见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原决策方案进行调整。经集体讨论后,向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提交书面报告。报告应当写明承办单位及责任人、前期协调及论证情况、主要方案的比较分析、具体决策内容、决策事项在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倾向性意见等。 第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在审查报告时,可以采取书面方式,也可以直接听取承办单位的汇报,经与有关副市长共同研究后,提请市长、常务副市长或市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是否将该决策方案列入重大事项决策议程。 第四章 重大事项决策的决定 第十七条 下列事项须经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讨论决定: (一)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所作政府工作报告草案; (二)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所作上一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新一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草案; (三)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交审议的上一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新一年度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四)其他应由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 (一)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交的议案草案; (二)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的审计报告草案; (三)提请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审定的重大事项; (四)市人民政府改善城乡人民生活的重要工作; (五)本规则第五条规定属于市人民政府决策的重要事项; (六)其他应由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 第十九条 市人民政府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决策前,根据需要,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直接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专家学者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可以根据市人民政府的要求,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咨询论证,提出决策咨询意见。 第二十条 市人民政府召开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讨论重大事项决策,由市长或市长委托常务副市长主持。承办单位对拟定的决策方案的背景、可供比较的方案及其主要内容、必要性和可行性及不同意见予以说明;市人民政府有关机构报告对重大事项决策方案的审查意见;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报告对重大事项决策方案的法律审核意见。 讨论重大事项决策方案时,与会人员应当充分发表意见。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因故不能参加会议的,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在会上表达。 第二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召开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决策时,根据需要可以邀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政治协商会议派员列席会议,也可以邀请经济、科技、法律以及与重大事项决策方案相关的其他专家或者实际工作者参加会议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召开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决策,须有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的组成人员半数以上到会方可举行。 第二十三条 经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讨论的重大事项决策方案,在充分听取大多数参加会议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市长可以作出如下决定: (一)通过; (二)原则通过,委托常务副市长或者分管副市长在承办单位对个别内容修改后最终审查决定; (三)部分内容尚需深入研究,待修改后提交下次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四)不予通过。 第二十四条 市长代表市人民政府发布决定、命令。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决定,由市长签发,市长也可以委托常务副市长签发。 第二十五条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应当做好重大事项决策会议记录,并将有关重大事项决策材料归档。 第二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作出重大事项决策决定,接受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的民主监督。 第五章 重大事项决策决定的执行和调整 第二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决定作出后,重大事项决策的实施单位应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二十八条 重大事项决策的实施单位应当定期向市人民政府报告重大事项决策决定的贯彻落实情况和执行中的主要问题。属于全年性工作,每季度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年底报告全面落实情况,市人民政府督查机构每半年检查一次落实情况;属于时限性较强或应急性的工作,应当按照市人民政府的特别要求及时报告落实情况。 第二十九条 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县人民政府,在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决定过程中应当顾全大局,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配合、支持重大事项决策实施单位做好工作。 第三十条 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及市人民政府其他组成人员,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协调相关部门落实重大事项决策决定的相关工作,处理在落实重大事项决策决定工作中发生的争议,对争议较大的问题可提请市长召开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处理。 第三十一条 重大事项决策决定执行情况应当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市人民政府督查机构应当加强对重大事项决策决定执行情况的检查,及时跟踪和反馈执行情况,发现新的情况和问题应当及时调查,作出评估,并将调查和评估结果如实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第三十二条 重大事项决策的实施单位在决策决定执行的过程中,发现可能影响决策决定调整的情况和问题,应当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市人民政府应当召开市长办公会议研究重大事项决策的实施单位的报告,并可根据新的情况研究决定提交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对已作出的决策决定作适当调整。 第三十三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原有重大事项决策决定进行调整: (一)重大事项决策决定作出时的依据已发生重大变化; (二)重大事项决策决定作出时的条件已发生重大调整; (三)重大事项决策决定作出后又出现新的情况和问题; (四)其他直接影响重大事项决策决定实施的情况和问题。 第三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决定的调整适用重大事项决策的决定程序。但在紧急情况下,如不即时调整可能给国家、集体、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市长可以决定即时调整,也可以由市长委托常务副市长或者在现场指挥的副市长决定即时调整,并在事后向原决策机构报告。 对因重大事项决策决定调整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市人民政府应当予以补偿。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因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决定失误和严重后果的,由监察机关按有关规定追究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一)提供重大事项决策决定的事实有重大出入的; (二)提供重大事项决策决定的依据错误的; (三)提供重大事项决策决定的方案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 (四)未按法定权限或程序报请决策的; (五)有关机构审核不严,失职、渎职的; (六)其他导致决策违法的情形。 过错责任追究的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三十六条 对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决定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追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按照《天津市人民政府拟订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2002年市人民政府令第58号)和《天津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2007年市人民政府令第125号)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规则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