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政办明电[2022]12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鼓励全省工业企业2022年“五一”假期不停工不停产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来源:税屋 作者:税屋 人气: 时间:2022-04-26
摘要:引导重点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支持鼓励省内重点工业企业结合自身生产和用能实际,参与省内新能源电力与常规能源电力打捆分时段交易、节假日短期交易等多类型交易模式,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交易价格。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鼓励全省工业企业2022年“五一”假期不停工不停产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吉政办明电[2022]12号      2022-4-26

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驻吉中直有关部门、单位: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部署要求,为积极应对疫情给我省工业经济带来的冲击,在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基础上,充分利用2022年“五一”黄金假期,争分夺秒推动全省特别是长吉两地工业企业(不含水电气热等公共服务企业)恢复生产、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弥补疫情给工业经济带来的损失。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政策措施通知如下:

  一、支持百亿级以上大型企业释放产能、多作贡献。全力支持重点大型企业爬坡排产,最大限度提升生产负荷,带动产业链企业全线提速。对年产值百亿元(2021年度统计口径)以上“五一”假期不停产的工业企业,2022年5月份产值同比增速达10%(含10%)以上的,给予省级专项资金奖补支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及各市、县级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支持重点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稳产满产。全力支持重点企业挖掘增长潜力,稳定生产运行,形成更多增量。对受疫情影响较重的长春市、吉林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五一”假期不停产、2022年5月份产值同比增速达5%(含5%)以上,且当月产值净增量超500万元以上的,给予省级专项资金奖补支持。对省内受疫情影响较轻的其他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五一”假期不停产、2022年5月份产值同比增速达10%(含10%)以上的,且当月产值净增量超500万元以上的,给予省级专项资金奖补支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及各市、县级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鼓励各市(州)、县(市)参照省里做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鼓励属地内企业“五一”假期不停产配套政策措施。(各市、县级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支持企业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地工业和信息化部门“五一”假期要组织干部下沉企业,逐一指导企业做好疫情防控,督促企业落实防控措施和疫情第一时间报告制度。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主动公布定点医院名单,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各级疾控部门要根据本地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提供的企业名单,与企业建立联系,一旦出现疫情要立即帮助企业做好现场处置等工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卫生健康委及各市、县级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支持企业做好防疫物资保障。受疫情影响较重的长春市、吉林市,要落实属地主体责任,为“五一”假期不停产重点企业提供核酸检测力量和物资支持,综合用好抗原筛查和核酸检测两种方法。帮助对接好企业市场化采购渠道,确保企业防控物资需求供应,有针对性支持重点企业员工做好中药干预防护。(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卫生健康委及各市、县级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引导重点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支持鼓励省内重点工业企业结合自身生产和用能实际,参与省内新能源电力与常规能源电力打捆分时段交易、节假日短期交易等多类型交易模式,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交易价格。(省能源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及各市、县级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全力支持工业企业融资服务。鼓励省内工业企业扩大排产计划,增加库存储备,对企业增产占用的流动资金需求,依托省级金融援企服务机制,建立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及时对接省内金融机构给予支持。(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及各市、县级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支持企业做好物流运输服务保障。对“五一”假期不停产工业企业,及时足量发放跨省物流运输通行证,设立省、市、县三级服务企业物流运输专线电话,及时协调解决跨省物流运输堵点问题。建立重点企业铁路运输“白名单”制度,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铁路部门建立重点企业运输会商机制,优先解决“五一”假期不停产企业铁路运输需求。(省交通运输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沈铁长春办及各市、县级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强化支持企业不停产服务保障机制。各地区要建立服务企业稳产满产工作专班,建立“五一”假期重点企业运行情况日调日报机制,及时报告企业连续生产情况,对企业诉求要逐企研究。建立企业问题分级分类解决机制,对企业反映的生产要素、物流运输、原材料采购等困难和问题,要建立台账并“一企一策”及时办理。各地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指导企业统筹安排2022年5月、6月份生产计划,各地统计部门要加强企业数据质量核查,各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加强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确保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统计局、省应急厅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以及各市、县级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4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鼓励全省工业企业2022年“五一”假期不停工不停产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政策解读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部署要求,在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基础上,充分利用好“五一”黄金假期,争分夺秒推动全省特别是长吉两地制造业、采掘业工业企业恢复生产、稳定运行,全力推动工业快速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秩序,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鼓励全省工业企业2022年“五一”假期不停工不停产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政策措施主要聚焦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强化疫情防控、增产扩能、融资服务、降低用电成本、强化物流运输保障和服务机制保障等方面,具体措施共9条。

  一、支持百亿级以上大型企业爬坡排产、释放产能。

  对“五一”假期不停产、年产值超百亿元(2021年度统计口径)、2022年5月份产值同比增速达10%(含10%)以上的工业企业,给予省级专项资金奖补支持。

  二、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稳产满产。

  1.针对长春市、吉林市疫情影响较重地区。对“五一”假期不停产、2022年5月份产值同比增速达5%(含5%)以上,且当月产值净增量超500万元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给予省级专项资金奖补支持。

  2.针对省内受疫情影响较轻的其他地区。对“五一”假期不停产、2022年5月份产值同比增速达10%(含10%)以上的,且当月产值净增量超500万元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给予省级专项资金奖补支持。

  三、鼓励各地制定相应配套政策。

  鼓励各市(州)、县(市)参照省里做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鼓励属地内企业“五一”假期不停产配套政策措施。

  四、支持企业强化疫情防控。

  1.组织各地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干部“五一”假期下沉企业,指导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防控措施,执行疫情第一时间报告制度,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2.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主动公布定点医院名单,做好不停工不停产企业医疗救治工作。

  3.各级疾控部门依据本地工信部门提供的不停工不停产企业名单,与企业主动建立联系,一旦出现疫情帮助企业快速做好现场应急处置等工作。

  五、加强对不停工不停产企业防疫物资支持。

  1.长春市、吉林市要落实属地主体责任,为“五一”假期不停产重点企业提供核酸检测力量和防疫物资支持,指导企业综合用好抗原筛查和核酸检测两种方法,切实守住不发生集聚性疫情底线。

  2.各级工信部门要帮助企业对接防疫物资市场化采购渠道,支持重点企业员工做好中药干预防护,加强企业防疫物资需求保障。

  六、支持企业降低用电成本。

  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参与省内新能源电力与常规能源电力打捆分时段交易、节假日短期交易等多类型市场化交易,通过市场化方式确定交易价格,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七、加强工业企业融资服务。

  梳理企业因增加排产、扩大库存的占用流动资金需求,及时对接省内金融机构,依托省级金融援企服务机制,建立金融服务绿色通道,给予企业融资服务支持。

  八、加强企业物流运输服务保障。

  1.对“五一”假期不停产工业企业的跨省运输需求,各地工信局部门通过及时足量发放跨省物流运输通行证予以保障。

  2.建立省、市、县三级服务企业物流运输专线电话,及时协调解决企业跨省物流运输堵点问题。

  3.发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铁路部门运输会商机制作用,利用重点企业铁路运输“白名单”制度,优先保障“五一”假期不停产企业铁路运输需求。

  九、强化支持企业不停产服务保障机制。

  1.各地区要建立服务企业稳产满产工作专班,建立“五一”假期重点企业运行情况日调日报机制、企业问题清单台账和分级分类解决机制,及时掌握企业连续生产情况,及时解决不停产企业生产要素、物流运输、原材料采购等困难和问题。

  2.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要加强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确保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热点内容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云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