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已经被写进了“十四五”规划纲要,当前推动房地产税立法势在必行,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条件,理由见文章。 5月11日,财政部微信公众号发布一则很短的消息:《财政部等4部门在京召开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内容如下: “5月11日,财政部、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税务总局负责同志在京主持召开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听取部分城市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及部分专家学者对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该消息瞬间霸屏,铺满财税人的微信朋友圈,很多人惊呼,狼真的要来了。 2021年5月6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经济日报撰文《建立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财税体制》,全文5000余字透露财税体制改革在“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作,其中“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被提及。这是继2020年12月,刘昆在《建立现代财税体制》一文之后,再次提及。 “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已经被写进了“十四五”规划纲要,当前推动房地产税立法势在必行,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条件,理由如下。 一、人口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2021年5月11日,国家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以上显示,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养老负担逐渐加重。养老金压力和财政负担与日俱增。 怎么办?钱尚好说,但是人呢? 中国作为一个思想观念传统的国家,未婚先孕、未婚先育将需要承受世俗的眼光。为了稳定出生人口数量,对持有房产的单身超面积房产征收房产税,可以通过经济压力的传导,迫使年轻人从单身贵族走向婚姻生儿育女,让中华民族薪火相传。 二、应对挑衅支出增大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肆虐,但是美军在南海地区却一直保持高强度军事活动,对中国开展极限施压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于2021年3月12日发布的《2020年美军南海军事活动不完全报告》显示, (1)将各类战略武器平台部署至南海地区; (2)频繁开展“闯岛闯礁”和过航台湾海峡,以“航行自由”为名,继续通过“闯岛闯礁”和过航台湾海峡实施对华极限施压。,2020年全年,美军持续打着“航行及飞越自由”的名义在南海地区开展高强度的“闯岛闯礁”及舰机穿越台湾海峡行动,无论是从频次还是强度上上来说都是近年之最; (3)拉拢地区盟友开展炮舰外交以期达到持续强化地区存在、推动与地区盟友的军事合作关系; (4)战机挑衅2020年11月初,曾在24小时之内,美军连续出动3架飞机,抵近东南沿海进行挑衅。 美国之所以上述操作,意图实现炫耀武力和威慑中国之目的,影响中国股市、吓阻外资投向中国,威吓使外资流出中国,阻止中国经济复苏。 中国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尊严,就需要针锋相对不断练兵演习,拒敌于第一岛链之外,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炮一响黄金万两,都是说备战需要强大的财政支持。 三、外围经济形势变差 我们知道,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包括投资、消费,出口。后疫情时代开始到来,各国经济都有明显的下滑,给我们经济出口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并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亡我之心不死,2021年5月3日,七国集团(G7)外长会议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意味着继特朗普之后,西方联盟的再次回归,会议强调维持以欧美为主导的“国际秩序”;闭幕会上,与会各方发表的联合声明提到了中国的经济影响力、涉疆、涉藏等问题,并声明,G7国家将“共同努力,合作改善经济适应力,以应对(中国)独断且具有胁迫性的经济政策及行动”。 各个国家抱团排挤我国高科技企业华为就是典型的例子,出口不能依赖的时候,只能自救。 在此背景下,我国领导层审时度势,2020年7月30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果断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立足国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前一段时间,国家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大多省份经济形势喜人,但是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却冷静的指出,“要辩证看待一季度经济数据,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推动经济稳中向好”。“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是本次会议对经济的最新定调,这表明中央更关注当前经济复苏中的结构性问题,尤其是出口高增和房地产韧性的同时,消费和制造业投资的乏善可陈,这些结构性问题也将制约未来政策回归正常化的步伐。 经济的不景气,自然影响税收收入。 四、优质土地趋于枯竭 房地产开发经过多年高速增长,可以出让或供应的优质土地日渐枯竭,我们可以从土地使用税收入趋势看出端倪:2018年度土地使用税2388亿元,同比增长1.1%,2019年度土地使用税2,195亿元,同比下降8%,土地使用税2,058亿元,同比下降6.2%。那么房地产销售环节的税费收入势必会受到影响,部分严重依赖卖地收入为生的城市,将会陷入财政困境。 当不能开源时,节流就是有效的方法。 2021年04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21〕5号)文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处于紧平衡状态,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因此要求“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依法纳入预算,执行统一的预算管理制度,对政府全部收入和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文件要求把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作为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 而征收房地产税,可以给地方政府培育长期且稳定的税源。 五、抑制炒房符合民意 当前一线城市房价持续上涨,进一步影响了年轻人结婚、生育的热情,老百姓怨声载道。国家基于“房住不炒”的定位,出台了大额现金管理制度、“三道红线”、“银行存款集中度”、“土地出让两集中”等政策,同时继续鼓励地方政府通过“限地价、竞配建、竞自持”土地供应模式稳定地价、房价和预期,但是并没有达到预定目标。此时,国家通过税收手段——推出“房地产税”,对投资人持有环节征收房产税,可以说是响应了百姓的呼声、顺应了民意。 我国税制改革的方向是“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当前持有多套房产的投资人基数相当大,符合“宽税基”的要求,房地产投资人分布在全国各地,能够普遍性高的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2011年1月,为了进一步完善房产税制度,合理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正确引导住房消费,有效配置房地产资源,上海和重庆两市率先启动房地产税改革试点,迄今十年整,俗话说十年磨一剑,也该是时候亮剑了。再说,此次开会也许是继续扩大试点呢。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