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政办规[2022]9号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婚假生育假(产假)陪产假育儿假护理假等假期休假实施办法的通知

来源:税屋 作者:税屋 人气: 时间:2022-05-17
摘要:育儿假按照夫妻生育的子女数量计算,多子女家庭夫妻的假期天数分别累计叠加。休假周期以子女的实际年龄计算。育儿假当年未休的,一般不再延续至下一年。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婚假生育假(产假)陪产假育儿假护理假等假期休假实施办法的通知

津政办规〔2022〕9号      2022-05-17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婚假生育假(产假)陪产假育儿假护理假等假期休假的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5月17日

关于婚假生育假(产假)陪产假育儿假护理假等假期休假的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天津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天津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

  第三条 《条例》规定的假期包括: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公民,享受婚假十日;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的生育假(产假)的基础上增加生育假(产假)六十日,男方享受十五日的陪产假;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在子女三周岁以下期间,用人单位每年给予夫妻双方各十日的育儿假;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住院的,其子女所在单位给予独生子女每年累计二十日、非独生子女每年累计十日的护理假。其中婚假、育儿假为工作日,不包括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生育假(产假)、陪产假、护理假为自然日,包括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

  第四条 职工休婚假、陪产假、育儿假、护理假期间视为正常出勤,工资及福利待遇等照常发放。职工休生育假(产假)期间,相关待遇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 婚假、生育假(产假)、陪产假一般应当连续使用。育儿假、护理假可以连续使用,也可以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分散使用。

  第六条 育儿假按照夫妻生育的子女数量计算,多子女家庭夫妻的假期天数分别累计叠加。休假周期以子女的实际年龄计算。育儿假当年未休的,一般不再延续至下一年。

  夫妻离婚的,抚养子女的一方享受育儿假。

  养父母、继父母抚育养子女、继子女的,应当享受育儿假。

  第七条 护理假以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实际住院天数计算。

  子女死亡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子女的配偶应当享受护理假。

  养子女、继子女照料由其赡养的养父母、继父母的,应当享受护理假。

  第八条 职工休护理假的,应当向用人单位出具老年人患病住院的相关医疗资料。用人单位可以通过《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职工个人档案、履历表或承诺书等资料认定职工的独生子女身份。

  第九条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等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条例》规定,完善本单位休假管理制度。

  支持用人单位在天数、待遇等假期执行方面采取更为灵活、更具弹性、更有利于职工平衡工作和家庭关系的方式,无需咨询或征求有关行政部门意见。

  第十条 因用人单位原因,职工未能及时享受《条例》规定的婚假、生育假(产假)、陪产假、育儿假、护理假等假期的,用人单位应当安排职工补休。

  第十一条 卫生健康、人社、民政、医保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指导和监督工作。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督促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等用人单位落实相关假期、优待规定。工会应当协助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工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第十二条 各类假期具体执行中的问题,生育假(产假)、陪产假、育儿假、护理假由卫生健康部门负责解释,婚假由人社部门负责解释,生育保险相关待遇由医保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条例》规定的假期,自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天津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之日,即2021年11月29日起实施。

《关于婚假生育假(产假)陪产假育儿假护理假等假期休假的实施办法》政策解读

  一、《关于婚假生育假(产假)陪产假育儿假护理假等假期休假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制定背景是什么?

  答:2021年11月29日,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对《天津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出修正并公布实施。此次修正,我市延长了婚假、生育假(产假)和陪产假,并设立了育儿假和护理假。

  二、《条例》对婚假生育假(产假)陪产假育儿假护理假具体如何规定的?

  答: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公民,享受婚假十日;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的生育假(产假)的基础上增加生育假(产假)六十日,男方享受十五日的陪产假;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在子女三周岁以下期间,用人单位每年给予夫妻双方各十日的育儿假;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住院的,其子女所在单位给予独生子女每年累计二十日、非独生子女每年累计十日的护理假。

  三、《实施办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适用于天津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

  四、各种假期如何计算,是否包含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

  答:婚假、育儿假为工作日,不包括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生育假(产假)、陪产假、护理假为自然日,包括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

  五、《实施办法》对休假待遇如何规定?

  答:婚假、陪产假、育儿假、护理假休假期间视为正常出勤,工资及福利待遇等照常发放。生育假(产假)期间相关待遇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六、《实施办法》对各种假期使用规定是什么?

  答:婚假、生育假(产假)、陪产假一般应当连续使用。育儿假、护理假可以连续使用,也可以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分散使用。

  七、多子女家庭的育儿假如何计算?

  答:育儿假按照夫妻生育的子女数量计算,多子女家庭夫妻的假期天数累计叠加。

  八、对育儿假的休假周期如何规定的?

  答:休假周期以子女的实际年龄计算。育儿假当年未休的,一般不再延续至下一年。

  九、对离婚情形下的育儿假是如何规定的?

  答:夫妻离婚的,抚养子女的一方享受育儿假。

  十、对再婚、收养家庭的育儿假是如何规定的?

  答:养父母、继父母抚育养子女、继子女的,应当享受育儿假。

  十一、护理假的休假时长是如何规定的?

  答:护理假以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实际住院天数计算,独生子女每年累计最多二十日,非独生子女每年累计最多十日。

  十二、如果子女死亡或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患病住院的,子女的配偶能否享受护理假?

  答:其子女死亡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子女的配偶应当享受护理假。

  十三、对再婚、收养家庭的护理假如何规定的?

  答:养子女、继子女照料由其赡养的养父母、继父母的,应当享受护理假。

  十四、职工休护理假的,应向用人单位出具什么材料?

  答:应当向用人单位出具老人患病住院的相关医疗资料。

  十五、职工休护理假时,独生子女身份如何判定?

  答:用人单位可以通过《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职工个人档案、履历表或承诺书等资料认定职工的独生子女身份。

  十六、用人单位具体如何落实各类假期规定?

  答: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等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条例》规定,完善本单位休假管理制度。

  支持用人单位在天数、待遇、方式等假期执行方面采取更为灵活、更具弹性、更有利于职工平衡工作和家庭关系的方式,无需咨询或征求行政部门意见。机关、事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休假天数、休假待遇的相关规定。

  十七、因用人单位原因,职工未能休假的,用人单位是否应安排补休?

  答:因用人单位原因,职工未能及时享受《条例》规定的生育假(产假)、婚假、陪产假、育儿假和护理假等假期的,用人单位应当安排职工补休。

  十八、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在推动假期落实中的职责都有哪些?

  答:卫生健康、人社、民政、医保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政策落实的指导和监督。

  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督促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落实相关假期、优待规定。工会应当协助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工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十九、各类假期具体执行中的问题,由哪些部门负责解释?

  答:各类假期具体执行中的问题,生育假(产假)、陪产假、育儿假、护理假由卫生健康部门负责解释,婚假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解释,生育保险相关待遇由医疗保障部门负责解释。

  二十、各类假期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实施的?

  答:《条例》规定的假期,自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天津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之日,即2021年11月29日起实施。2021年11月29日至《实施办法》印发之日期间,职工符合休假条件申请休假,但用人单位未及时安排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条例》及《实施办法》的规定安排补休。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云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