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山东省湿地恢复费缴纳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财政部 国家林草局关于印发〈湿地恢复费缴纳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税〔2024〕15号)的相关要求,省财政厅与省自然资源厅共同起草了《山东省湿地恢复费缴纳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现诚邀社会各界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细则》内容。 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4年11月20日。我们热忱欢迎任何组织或个人以书面形式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并请将您的修改内容、修改理由,以及意见提出人的真实姓名、所在单位和联系电话等信息,通过电子邮箱发送至省财政厅。 联系电话:0531-51769620 电子邮箱:xuhuage@shandong.cn 我们高度重视每一份反馈,并承诺将认真研究和吸纳合理化建议,以确保《细则》更加科学、合理和可操作。 税 屋附件: 1.山东省湿地恢复费缴纳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 2.起草说明 山东省财政厅 2024年10月22日 山东省湿地恢复费缴纳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省湿地恢复费缴纳、使用及管理,促进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财政部 国家林草局关于印发〈湿地恢复费缴纳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税〔2024〕15号)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湿地恢复费缴纳使用工作应当坚持保护优先、科学计量、系统修复、严格管理的原则,发挥湿地恢复费在不占少占湿地、落实湿地总量管控目标、推动湿地保护提质增效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二章 缴 纳 第三条 除因防洪、航道、港口或者其他水工程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及蓄滞洪区内的湿地外,经依法批准占用重要湿地,且没有条件恢复、重建的,占用单位应当按照本细则规定缴纳湿地恢复费。 前款所称重要湿地包括国家重要湿地(含国际重要湿地,下同)和省级重要湿地。 第四条 占用重要湿地的,由被占用湿地所在地县级林业主管部门(不含青岛,下同)征收湿地恢复费。占用青岛市重要湿地的,由省自然资源厅征收湿地恢复费。 第五条 湿地恢复费缴纳标准按照恢复不少于被占用湿地面积的生态服务功能所需要的调查规划设计、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等费用,以及恢复期和修复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损失进行核定。具体缴纳标准如下: (一)占用重要湿地的,缴纳标准为每平方米200元。 (二)占用重要湿地中的泥炭沼泽湿地、滨海湿地的,缴纳标准为每平方米600元。 第六条 省自然资源厅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占用单位依法获得占用重要湿地批准后5个工作日内,根据审核同意的占用重要湿地实际情况,核算湿地恢复费征收额,并向占用单位开具湿地恢复费缴纳通知单。缴纳通知单应当载明占用重要湿地面积、类型、缴纳标准、缴纳金额、缴纳方式、缴纳地点等事项。 占用单位应在收到湿地恢复费缴纳通知单的10个工作日内一次性缴纳湿地恢复费。 第七条 因实施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湿地管理单位占用所辖湿地免征湿地恢复费。 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规定减征、免征、缓征湿地恢复费的,从其规定。 第八条 除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及财政部规定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减征、免征、缓征湿地恢复费,不得改变湿地恢复费征收对象、范围和标准。 湿地恢复费征收部门应当按规定在收费场所、门户网站等显著位置公示湿地恢复费的征收依据、缴纳标准、征收主体、征收程序等,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章 入 库 第九条 省自然资源厅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征收湿地恢复费,应使用省财政厅统一监制的山东省财政票据(电子),使用“1030226湿地恢复费”收入科目,通过“山东省非税收入征收和财政票据信息管理系统”,全额缴入省级国库,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 省财政厅在“山东省非税收入征收和财政票据信息管理系统”中增加湿地恢复费非税收入执收项目,各级财政部门应按规定为同级林业主管部门挂接相关非税收入执收项目。 第十条 占地单位持湿地恢复费缴费票据领取占用重要湿地审核同意意见。占地单位或个人不按照规定足额缴纳湿地恢复费的,林业主管部门不得出具占用重要湿地审核同意意见。 第十一条 占用重要湿地项目未实施且未导致湿地面积减少或者质量下降以及其他事项需要退付湿地恢复费的,占用单位向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退付申请。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后,逐级向市级林业主管部门、省自然资源厅申请办理湿地恢复费退付手续。省自然资源厅审核后,向省财政厅申请办理退付。省财政厅收到退付申请后,应当及时办理收入退付手续。 第四章 使用管理 第十二条 省自然资源厅、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征收的湿地恢复费收入,纳入省级财政预算管理,统筹用于湿地生态保护补偿与修复、退耕还湿等相关支出。 第十三条 湿地恢复费有关资金支付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属于政府采购管理范围的,应当依法依规执行政府采购相关规定。 第十四条 湿地恢复费实行收入和支出分离制度,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滞留、截留、挪用或者坐支。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 单位和个人违反本细则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山东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有关机关处理: (一)擅自减免湿地恢复费或者改变湿地恢复费征收范围、对象和标准的; (二)隐瞒、坐支应当上缴的湿地恢复费的; (三)滞留、截留、挪用应当上缴的湿地恢复费的; (四)不按照规定的预算级次、预算科目将湿地恢复费缴入国库的; (五)违反规定使用湿地恢复费的; (六)其他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十六条 湿地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细则规定,在湿地恢复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工作中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有关机关处理。 第十七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占地单位应严格执行湿地恢复费的缴纳、使用和管理相关规定,并自觉接受各级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细则由省财政厅会同省自然资源厅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9年6月30日。 关于《山东省湿地恢复费缴纳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的起草说明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和国家林草局发布的《湿地恢复费缴纳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税〔2024〕15号,以下简称《办法》)的要求,省财政厅联合省自然资源厅起草了《山东省湿地恢复费缴纳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细则》)。现说明如下: 一、制定《细则》的必要性 根据国家《办法》规定,各省级财政部门和林业草原主管部门需据此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因此,《细则》的制定不仅是遵循国家政策的要求,更是我省湿地恢复费征收管理实践的迫切需要。《细则》将为我省湿地恢复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提供明确的操作框架和规范,确保征收工作合规有效。通过《细则》的实施,进一步强化湿地保护措施,防止湿地面积的不当减少和生态功能的退化,确保湿地生态功能稳定,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深入人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制定《细则》的主要依据 《细则》的制定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财政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湿地恢复费缴纳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税〔2024〕15号)等法律及政策文件,确保与国家政策的一致性。 三、《细则》的制定过程 根据《办法》的相关要求,省财政厅与省自然资源厅进行了深入的政策研究和密切的部门协作,确保《细则》的内容既符合国家政策,又贴合我省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准确地把握我省重要湿地的分布、占用和保护现状,我们组织了多处湿地的现场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收集了第一手资料,为《细则》的科学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广泛参照其他省份湿地恢复费政策的基础上,充分立足我省实际,形成了《细则》的征求意见稿,确保政策的前瞻性和实用性。《细则》征求意见稿分别征求了16市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并根据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下一步,还将根据公开征求的社会公众意见,对《细则》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以确保其更加公正、合理和有效。 四、《细则》的主要内容 《细则》共六章、十九条内容。第一章总则,明确了湿地恢复费的缴纳与使用应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计量、系统修复、严格管理的原则,旨在通过湿地恢复费的征收,促进减少占用湿地的行为,落实湿地总量管控目标,从而加强湿地保护,确保湿地生态功能的稳定性。第二章缴纳,规定了对于经依法批准占用重要湿地且没有条件恢复、重建的情况,相关占用单位必须依据规定缴纳湿地恢复费。国家《办法》规定,缴纳标准按照占用面积湿地恢复修复费用核定,由各省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在国家规定的下限标准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确定。为优化营商环境和减轻企业负担,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我省湿地恢复费拟执行国家最低标准,即占用重要湿地每平方米200元;占用重要湿地中的泥炭沼泽湿地、滨海湿地按缴纳标准的3倍执行,即每平方米600元。第三章入库,明确了湿地恢复费的征收主体为省自然资源厅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征收的湿地恢复费全额缴入省级国库。为确保征收工作的严格执行,规定占地单位在领取重要湿地审核同意意见前,必须出示湿地恢复费的缴费票据。第四章使用管理,规定湿地恢复费纳入省级财政预算管理,统筹用于湿地生态保护补偿与修复、退耕还湿等相关支出,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和湿地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五章法律责任,对违反《细则》规定的行为及其处罚措施进行了明确,确保了《细则》的严肃性和执行力。第六章附则,规定了《细则》的生效时间和有效期,直至2029年6月30日。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