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旭人:推进个税改革,加强对高收入者税收征管

来源:安徽财税网 作者:安徽财税网 人气: 时间:2008-09-19
摘要:近日,国家财政部网站刊登财政部部长谢旭人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财政宏观调控作为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牢把握“控总量、调结构、促协调”的目标定位,加强经济预测监测和分析,根据经济运行的发展变化趋势,把握财政政策取向,综合运用各种财税政策工具,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经济增长,特别是优化结构、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注重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协调配合,不断增强财政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及时性、针对性、协调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财政宏观调控水平。控总量,就是要着力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基本稳定,防止大起大落;调结构,就是要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协调,就是要支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保持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不断壮大财政实力,为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提供物质基础和财力保障。
    三、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经济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实施适当的宏观调控政策,是我国宏观调控成功实践的一条基本经验。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宏观调控中,国家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适时适度地调整了财政、货币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993年—1997年,为应对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取得了显著的反周期调节效果,既有效遏制了通货膨胀,又促进了经济适度增长,形成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1998年—2004年,针对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趋势等问题,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成功地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通货紧缩趋势得到有效遏制;2005年以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实施了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并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呈现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人民群众得到较多实惠的良好局面。宏观调控的成功实践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要根据经济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相机实施适当的财政、货币政策。
    2008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并与从紧的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国际经济环境看,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增长动力更趋多元,跨国投资并购活动更加活跃,双边多边合作进一步深化,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对话明显增多,但不确定性也明显加大,如受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增大,国际石油和粮食价格持续走高,贸易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加剧等。从国内经济运行看,城镇化步伐加快,产业结构快速变动,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短期内驱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动力依然强劲,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同时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问题还相当突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虽有所控制,但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较大,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危险性依然存在;节能减排形势仍然严峻;农业基础还很薄弱;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薄弱环节亟待加强。总体来看,当前经济运行既有总量问题,也有结构问题:一方面,流动性过剩压力依然偏大,需要通过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加大调控力度,将经济增长速度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需要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点调控”的作用,继续给予支持,体现好字优先的方针。根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总结我国宏观调控的成功经验,在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的基础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08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并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强总量调控;通过稳健的财政政策,合理把握财政收支规模,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对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改善民生、加强薄弱环节等方面直接有效的重要作用,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调控,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本文章更多内容:<<上一页-1-2-3-4-5下一页>>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财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