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辞职,应当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 不需要! 解析:《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注意提前通知的时间只要3天即可,而不是30天。 法律赋予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较为自由的就业选择权,便于其对用人单位进行考察是否合适。 劳动者一旦认为用人单位的工作条件或工作内容等不适合本人,只要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另外“通知”并没有要求书面形式,口头通知也是可以的。 劳动者主动辞职,用人单位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Q2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辞退劳动者,只要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即可。 不需提前通知。 解析: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能否辞退劳动者,不是以履行提前通知的时间作为辞退条件,而是需要法定的辞退理由。 《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不符合用人单位的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此时,对提前通知时间无法定要求,但用人单位要能够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 用人单位需要对此承担充分的举证义务。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因不符合录用条件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Q3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需要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 是的! 解析:《劳动合同法》第36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只要是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作出同意的真实意思表示,双方就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提前通知。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是n(n是指工作年限,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的经济补偿金,下同),而不是n+1。 Q4 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不再续签合同的,需要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方可终止劳动合同。 不需要! 解析: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满,属于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之一。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无需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 用人单位没有提前通知的法定义务。 当然,在用工过程中,用人单位在合同期满前最好提前一定的时间段告知劳动者,便于劳动者做好重新就业的准备,不至于太突然而影响劳动关系的和谐。 另外,如果劳动合同中对终止劳动合同的提前通知时间有明确约定的,则需要按照约定执行。 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不续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标准为n,不是n+1。 Q5 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需要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 不需要! 解析:《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1款第2项规定: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用人单位未履行法定义务,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并不需要提前通知。 但是,实践中未及时足额劳动报酬的情形原因各有不同,有主观故意,也有计算出现争议等。 如果用人单位不存在主观故意拖欠或克扣劳动报酬的情形,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并主张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一般难以获得裁审机构的支持。 因此,凡出现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最好事先告知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在合理时间内补足或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改正,如用人单位未能给出合理解释或拒不改正的,则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标准为n,并不是n+1。 Q6 企业实施经济性裁员的,提前30天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或者额外支付职工一个月工资后,就可以实施裁员。 不是! 解析:《劳动合同法》第41条规定: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等情形,裁减人数在20人以上或者不满20人但占总人数1/10以上的,用人单位需要提前30天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的意见。 “提前30天说明情况并听取意见”是法定程序,用人单位不得以向劳动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进行替代。 用人单位听取工会和职工意见后,裁减方案还需要向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报告,方可实施经济性裁员。 注意,报告虽然不是批准,但也不仅仅是备案而已。 劳动行政部门收到企业的裁减方案后,如发现该方案有不符合法律规定内容的,会责令企业进行纠正。 因此,该报告行为在性质上与“批准”相当。 用人单位实施经济性裁员,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标准还是n,而非n+1。 Q7 劳动者有严重违纪或严重失职造成用人单位重大损害的,用人单位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不需要! 解析: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存有严重违纪,或严重失职造成用人单位重大损害等过失性情形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该解除行为是即时性的,无需提前通知。 由于该解除合同行为是劳动者的过错所导致,用人单位无需向劳动者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Q8 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提出终止劳动关系,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即可。 不需要! 解析:《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5条规定: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该规定对用人单位的书面通知行为是否需要提前多少时间并没有作出强制性要求。 在用工之日起的一个月内,用人单位只要书面通知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未能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用人单位就可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不需要提前30天。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用工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6条规定: 用人单位除了需要支付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两倍工资外,还需要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但在实践中,用人单位往往会忽略补订书面劳动合同这一法定义务,而直接终止劳动关系,这是典型的违法终止行为。 如果劳动者拒绝订立合同的,则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即可,没有提前通知的义务。 此时,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通知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径自终止劳动关系的,则用人单位需要支付违法终止的赔偿金。 Q9 用人单位无过失性辞退劳动者的,应当提前30天书面通知劳动者。 不是必须! 解析:《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了劳动者患病、不能胜任工作、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这3种情形,劳动者虽无过失性,但用人单位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是必须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提前30天通知的,可以选择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替代,即为“代通金”。 提前30天通知解除或支付一个月“代通金”解除,选择权在用人单位而非劳动者。 当用人单位选择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所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标准为n; 当用人单位选择支付“代通金”的,解除劳动合同所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标准为n+1(1为代通金)。 除此3种无过失性解除情形之外,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不存在支付n+1的情形。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