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通过梳理A股上市银行年报发现,32家上市银行中,有9家银行所得税实际税负率低于10%,整体水平与2015年相比大幅降低。而各家上市银行的税前利润,与2015年相比,则基本上都有一定程度提高。 从逻辑上来说,一般税前利润越高,所得税税负率就越高,如果出现相反的情况,就很有可能存在着避税行为。那这些上市银行是怎么操作的呢? 这就是定制型公募基金的功劳。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金融房地产开发教育辅助服务等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140号)第一条和第二条: “一、《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注释》(财税〔2016〕36号)第一条第(五)项第1点所称“保本收益、报酬、资金占用费、补偿金”,是指合同中明确承诺到期本金可全部收回的投资收益。金融商品持有期间(含到期)取得的非保本的上述收益,不属于利息或利息性质的收入,不征收增值税。 二、纳税人购入基金、信托、理财产品等各类资产管理产品持有至到期,不属于《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注释》(财税〔2016〕36号)第一条第(五)项第4点所称的金融商品转让。” 因为基金收益一般属于非保本收益,纳税人投资基金又不属于金融商品转让,所以商业银行投资定制型公募基金不征收增值税。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第二条第二项:“二、关于鼓励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优惠政策:(二)对投资者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因此,商业银行投资定制型公募基金取得的收益,也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部分上市银行所得税实际税负率大幅降低,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公募基金投资的大幅增加。公募基金不但具有免税功能,其收益率往往也高于国债、地方政府债。 目前银行投资公募基金实现避税,多以投资“定制型公募基金”的形式开展。 此类公募基金的特征为募集时间短、认购者数量少(数量贴近公募基金投资的200人下限)、可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产品类型(债券型、混合型等),属于银行委外业务的一种形式。 对银行而言,定制型公募基金避税功能显著表现在,银行若直接在市场上投资政策性银行债和信用债,收益部分需缴纳6%增值税和25%公司所得税,收益部分的税负超过30%;而借道公募基金,尽管需要支付一定的管理费用,但却能将“免税”带来的收益留给银行自身。 一份典型的定制型公募基金宣传材料如此描述:假设一家银行有20亿元的信用债投资额度,按照5%年化收益计算(即,投资收益为1亿元),通过定制的债券型公募基金,可以节省所得税2500万元,节省增值税600万元;投资公募基金的成本,按照千分之三的资产管理费率和万分之五的托管费,一共是700万元。不考虑其他成本和基金申购费用,通过定制公募基金,该银行可节省约2400万元。 究其根源,公募基金能够拥有“避税”光环,主要依据是财政部国税总局的鼓励政策。 近日,坊间曾传言称,未来可能取消针对金融机构投资公募基金的免税政策。不过,截至目前,这一传言并未得到证实。如果针对机构取消公募基金分红的免税政策,势必侵蚀不少银行的净利润,导致业绩下滑。 因此,投资上市银行的投资人,近期应高度关注公募基金相关税收政策的变化。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