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的时候,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6年年会”上作了《关于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主题发言。他谈到,我国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保护严重不足,在立法和司法层面上都有体现。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不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最终损害了劳动者的利益。 财政部长一番话,引起许多企业家的共鸣,引发了对劳动法的讨论。为这事,得与黄桷树财经的老朋友罗天昊交流,他对诸事皆有独立思考,观点值得借鉴。 三虎:财长都说话了,看来劳动合同法得改革。过去的劳动合同法修改,国家的本意是为了保护员工的权利,让资本对劳动力让步。但经济下行,当下企业负担沉重,生存艰难,修改劳动合同法,是为企业减负,但这又意味着劳动力对企业的让步。对此,你执何意见? 罗天昊: 政府提出修改劳动合同法,需要拿出真情义。你请客,他买单,未免情谊不足。 目前在中国,社会保障的责任,都转移到了企业身上,员工的各项保险,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员工,都是由员工个人和企业分担,缺乏公共财政的有力支持。同时,更为恶劣的是,在一些地方,连数字可怜的社保基金,都被挪用。 政府如果不能合理分担社会福利保障责任,会使企业陷于尴尬的境地。其实很多企业并非不想承担社会责任,而是本来由多方承担的责任,现在全部压在企业一头,为自保计,企业就会想方设法规避沉重的责任。 政府说要通过新劳动法造福职员,这是请客,买单呢?不能让企业单方买单,政府也得放放血。
(罗天昊) 三虎:当下对企业负担沉重的最明显表现,是员工的五险一金。企业工资支出中,五险一金的费用在35%左右,甚至有的更高。目前是企业出大头,个人出一小头,企业个人都不满意。出路在哪里,有没有一个可借鉴的实施机制? 罗天昊: 其实可以看看阿根廷。克里斯蒂娜上台后,在面对包括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严重等诸多挑战,进行几大领域的社会变革。不仅增加工资幅度超过20%,更推动企业、政府和工会之间的“社会合约”。在此合约中,政府、企业、工会都作出一定的努力和让步,以提高国民收入,缓冲通货膨胀的压力,抑制社会动荡。 建立类似的“社会合约”,或许是类似问题的解决之道。目前,中国政府也比以前更有能力建立这样一个系统。自2003年以来,中央政府收入每年都大幅飙升,去年更是收入突破15万亿元大关,政府每年年底都突击花钱,且大规模对外撒币,不如花钱提高公民的社会保障。
“恺撒的当归恺撒,上帝的当归上帝。”建立由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性组织共同参与的“社会合约”,而非将责任全部转移到企业身上,才可能结出真正的善果。 所以,未来,政府要参与其中。建立一个三方参与的机制。养老和医疗等基本保险,应该由中央政府出钱。失业等问题,由企业、政府、员工三方各自出一部分。这样,既可减轻企业负担,又可保障员工利益。 你请客,你买单,才是真情义。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