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通则中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建立的规范

来源:安徽税务筹划网 作者:安徽税务筹划网 人气: 时间:2008-10-24
摘要:  在新的《企业财务通则》的修订中,把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作为企业财务活动的一件大事。凡是出问题的企业,尽管往往也有外部环境恶化的原因,但几乎都是内部控制内部管理出了问题...
  在新的《企业财务通则》的修订中,把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作为企业财务活动的一件大事。凡是出问题的企业,尽管往往也有外部环境恶化的原因,但几乎都是内部控制内部管理出了问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对于企业财务行为的规范化,降低企业财务运行的风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通则》第三条明确规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应当确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控制财务风险。企业财务管理应当按照制定的财务战略,合理筹集资金,有效营运资产,控制成本费用,规范收益分配及重组清算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监督和财务信息管理。”

  在学习如何建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之前,有必要对体制的概念进行一定的讨论,按照《辞海》的解释,“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

  首先,机制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有效的、较为固定的方法,例如党建的工作机制,不因党组织负责人的变动而随意变动,而单纯的工作方式、方法是可以根据个人主观随意改变的。

  其次,机制本身含有制度的因素,并且要求所有相关人员遵守,而单纯的工作方式、方法往往体现为个人做事的一种偏好或经验。例如监督机制,不仅指人人必须遵守的制度,而且应该包括各种监督的手段和方法。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

  再次,机制是在各种有效方式、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和提炼的,而方式、方法往往只是做事的一种形式和思路。机制一定是经过实践检验有效的方式方法,并进行一定的加工,使之系统化、理论化,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而单纯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则因人而异,并不要求上升到理论高度。

  最后,机制一般是依靠多种方式、方法来起作用的,而方式、方法可以是单一起作用的。例如,建立起各种工作机制的同时,还应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动力机制和监督机制来保证工作的落实、推动、纠错、评价等。

  (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常见模式

  按照企业生产技术特点与经营规模大小来划分,企业内部经营组织形式一般有集中管理、分散管理以及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管理三种类型。因此,相应地,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也可按照其权限划分为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以及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混合型财务管理体制三种类型。

  1.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

  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它将企业的各种财务权限集中在企业的最高管理层,企业的中层、下层没有任何决策权、支配权以及控制权,只有有限的管理权限。因而有利于企业集中财权,充分利用财力,发挥整体效益。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对品种单一、规模小、生产步骤少的中、小企业比较适用,但是由于它是一种责、权、利不对称的管理体制,因而不利于调动中、下层管理者的积极性,对下属单位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的效率也不高,大型的企业一般不采用。但是,在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缩短了企业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这种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也逐渐为众多大中型、多层级的企业所青睐。

  2.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

  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是一种统一领导、分口分级管理的模式。具体来说,是在企业统一领导下,由财务部门负责将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分解为小指标,逐级落实到各部门、各车间,并为各单位规定完成指标的权与利。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由于部门负责人有权对影响经营成果的因素进行控制,加之身在基层,了解情况,有利针对企业问题及时做出有效决策,因地制宜地搞好各项业务,也有利分散经营风险,促进部门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的成长。它的缺点是:各部门大都从本位利益出发安排财务活动,缺乏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从而导致资金管理分散,资金成本增大;费用失控,利润分配无序。

  3.混合型财务管理体制

  混合型财务管理体制是集权与分权各取所长,合二为一的一种财务管理体制,它采用的是资金集权、成本分权的模式。它按照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思想,资金大权统一掌握在企业管理当局手中,以便统一调动、融通和使用资金,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而对成本实行分级管理,把成本管理和控制变成全企业共同的事情。这种模式有利于搞好整个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应变能力;避免以放代管的消极作用;下属部门有相对独立的自主经营权,能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并实现自我约束。因此是一种较理想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模式的选择既要和企业的组织形式相结合,也要充分考虑企业的规模、经营特点等,即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其财务管理体制。对于其经营者即为所有者的独资、合伙企业,管理模式宜选用集权型的财务管理体制;而公司制的企业由于企业规模、经营特点和市场环境各不相同,因而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财务管理体制模式。例如,由于目前的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财务组织机构单一化、财务关系非正常化、人为因素过多以及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等问题,在选择财务管理体制时应首先创造一种适合财务管理体制运行的环境——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然后根据企业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财务管理本制并进行相关的财务制度理性化设计,从而解决财务关系非正常化等问题。又如,由于企业集团是一种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联合体,它拥有很大的规模和多层次的内部组织结构,具有产融一体化的特征,并且以资本为联结纽带,实施多元化、国际化的经营战略,因此,构建以资金管理为中心、以集权为主实施有控制的分权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是企业集团较理想的选择。

  总之,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模式的选择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运用。

  (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模式的选择

  由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是构建企业财务运行机制的基础和前提,因而如何合理选择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就显得很重要。新《通则》第八条要求:“企业实行资本权属清晰、财务关系明确、符合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财务管理体制。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管理级次。企业集团公司自行决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体制选择是否恰当主要根据以下标准来判断。

  1.是否有利于企业建立稳健高效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

  反映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目的在于引导企业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财务运行机制,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自我控制、自我适应的系统。由于财务机制是财务管理体制最直接、最灵敏的反映,其有效运行是财务体制构建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构建财务管理体制时,关键是看其是否有利于财务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

  2.是否有利于调动企业经营者、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因此企业能否成功地构建其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把各级经营者、管理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经营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自觉地把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

  3.是否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它与企业管理的各项工作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同时,财务管理本质上是处理企业同企业内外各种经济利益的关系,因而,成功地构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能够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4.是否有利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经济效益是衡量企业管理好坏的标志,是判断一种体制优劣的根本,而且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构建的目的是为企业管理服务并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构建的成功与否,也只能用企业经济效益来衡量。

  (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主要责任是在特定经济环境下正确处理企业同内外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因而它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确定与企业内部经营组织形式相关的财务管理体制类型

  企业的生产技术特点和经营规模的大小不尽相同,因而,各企业内部的经营组织形式也就有所不同,不同的企业内部经营组织形式决定不同的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2.确定与企业内部各财务管理单位的经济责任相适应的财务责任

  企业内部各财务单位所承担的经济责任不同,其财务责任也应有所区别。因而,对于完全独立生产经营的成员企业,在财务上应该承担自负盈亏的责任;而相对独立生产经营的内部单位,应根据其是否具有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能力分别确定财务责任,并以指标分解的形式落实。例如,在资金管理方面,要为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层级核定流动资金占用额、利用效果和费用定额指标。车间、仓库对占用的流动资金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并定期进行考核,对超计划占用的流动资金应支付相应的利息。同时,应为各部门核定收入和支出的指标,使收入对比支出,确定经营成果,并将成本或费用指标分解落实到各车间和部门,作为支出的计划指标。各车间生产的产品和半成品以及各部门提供的劳务均应按照内部结算价格结算支付,作为车间和各部门的收入指标。在利润管理方面,应将企业利润分解以确定内部利润,使车间、部门利润与企业利润相挂钩。

  3.确定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单位财务责任大小相一致的财务权限

  由于部分内部成员企业能够承担自负盈亏的责任,因而,应该给予独立进行筹资、投资、成本费用开支与收益分配的财权;对于相对独立的企业内部各部门则分别给予投资决策权、内部利润取得与分配权以及成本费用的开支与控制权。

  4.根据内部结算价格计价结算,确认各单位履行职责的好坏

  企业内部的材料和半成品的领用、使用劳务、半成品和成品的转移等都要按照实际数量和内部转移价格进行结算,并且采用一定的结算凭证办理相关手续,以划清各自的收支,分清经济责任,便于奖惩。因而,要求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内部价格以及内部结算办法并建立内部结算中心。

  5.根据承担的财务责任的大小以及履行情况来确定物质利益的多少

  对承担自负盈亏的内部成员企业,其工资总额应由该成员企业控制使用,税后利润除向企业集团交纳一定管理费用外,应由成员企业按国家规定自主分配;而相对独立的内部单位,其工资总额由企业总部控制,与各单位完成责任指标挂钩的工资,可分别交由这些单位掌握使用,企业税后利润分配应统一由企业总部进行。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云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