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扣除”的意义远大于提高免征额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刘慧 人气: 时间:2018-09-03
摘要: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表决通过。新个税法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先对工资薪金所得施行最新免征额和税率。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

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表决通过。新个税法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先对工资薪金所得施行最新免征额和税率。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成为财政领域的改革任务。预期到2020年前要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为了实现这一目标,2018年、2019年是税收改革的关键之年,预期将会有更多的立法规划被提上日程。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此次税收改革的主要亮点不仅仅在于5000元的免征额,更重要的是确立了新的税制体制,改革的亮点在于“小综合”+“多扣除”。新的个税制度改变了个税发展38年来使用的分类计征方式,形成了综合所得的篮子。今年年内推进的税法改革有个人所得税改革、消费税改革、房地产税改革和进一步减税降费的改革。

引入综合计征将是个税改革长期方向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制定于2011年,7年间,居民收入的绝对值和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个税体制与收入情况的适应性较差,经济平稳发展也需要财政税收政策改革释放活力。

税收制度的设计主要包括计征模式、征税范围、扣除项目、税率结构和征管方式五个部分。前四项是个人所得税开展的方式和内容,最后一项是其征收的保障。“小综合”是指计征方式的改变,引入综合计征将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长期方向。此次改革是个人所得税税制的里程碑式的改革。

草案》提出“将工资薪金、劳动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等4项劳动性收入进行综合征税(其中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三类收入在扣除20%的费用后计算纳税),居民个人按年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其中将4项劳动性收入合并相比于成熟的综合计征中将大部分所得合并的方式,可以称之为“小综合”。

个税改革还增加设立了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支出。诸建芳对记者表示,免征额针对的是综合所得减去扣除项等之后的剩余所得进行征收的,因此不能单独评价5000元是否合适,而要考虑所得的篮子有多大、扣除有多少。例如,尽管纳税人工薪收入可能是2万元,但如果其体现在扣除项上的生活成本过高,可能扣除之后的剩余所得都不会高于免征额。反之,如果纳税人收入仅为8000元,但因为没有扣除,最后的税基可能不会低于前述高收入者。从税收制度角度看,“小综合”+“多扣除”标志着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

税制改革或将利好消费等各行业

据中信证券初步测算,改革后个人税后实际收入比之前提高约10%。诸建芳表示,将会利好消费、教育、医疗和房地产等行业。由于本次个税税制的调整,使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变得更加复杂。对微观主体在个税改革前后的个人所得税进行计算,结果显示,保守估计,个税税制改革应该至少使个人税后实际收入出现约10%的提高。另外,考虑到教育费用、医疗费用、房租等纳入到个税税收篮子进行扣除,必然会拉动居民的相关需求。但因为具体的扣除细则尚未公布,影响程度有待进一步观察。

从国际经验比较发现,此次我国个税改革实现多个方向的突破,但个税制度改革仍须进一步深化。诸建芳认为,结合英国和日本发达国家成熟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分析,我国个税制度仍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化改革:首先,所得范围要继续扩大,加强各项税收之间的协同性。其次,在计征主体上要逐步实现家庭计征的方式。再次,要考虑收入变化与通胀情况动态调整免征额,继续简化累进税率。个税日后的改革将会坚持尽可能地体现生活成本或者群体、地域的差异,形成更为合理公平的税基,真正实现减税效果。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云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