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减征外资股息税”属误读 经济参考报 2012年7月17日 记者16日从国家税务总局独家获悉,外媒16日刊发的“中国将对外资企业汇出境外的利润减税至多50%”一文“属于误读”。实际情况是,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发布的《关于认定税收协定中“受益所有人”的公告》,在外资股息征税方面,首次明确了直接认定申请人的受益所有人身份的条件,意在进一步明晰纳税人和税务局对外资股息征税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模糊地带。业内人士认为,新条文并非减税新政,但受益所有人身份的明确将有利于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外资股息税实现减负。 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连起16日告诉记者,申请人一旦被视为我国对外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受益所有人,将可享受上述协定“股息条款”中的相应的限定股息税率的税收优惠待遇。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发协定股息税率情况一览表的通知》显示,2008年1月1日起,非居民企业从我国居民企业获得的股息,将按照10%的税率征收预提所得税。而根据我国对外签订的不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协定股息税率则分为0%、5%、7%、8%、10%、15%等几档,主要集中在5%和10%两档。 在5%这一档,一是在直接拥有支付股息公司至少10%股份情况下,包括委内瑞拉、格鲁吉亚(并在该公司投资达到10万 欧元 )(与上述国家协定规定,直接拥有支付股息公司股份低于10%情况下,税率为10%)等国家;二是直接拥有支付股息公司至少25%股份情况下,包括韩国、新加坡等13个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与上述国家(地区)协定规定,直接拥有支付股息公司股份低于25%情况下,税率为10%)。 张连起表示,根据WTO规则,中国对外资股息征税应遵从“孰低法”。也就是说,境外居民在华投资取得的股息收入,按照中国(中国内地)的税法征税若税收边际率较高,按照缔约对方的税法征税若税收边际率较低,则此时应遵从更低的税收边际率。这意味着,上述股息税率为0%、5%、7%、8%、10%的国家和地区,若过去因为政策执行中的模糊地带而无法遵从“孰低法”的,此次将因此实现股息税减负。 在《关于认定税收协定中“受益所有人”的公告》这一最新文件中,国家税务总局明确,申请享受协定待遇的缔约对方居民(以下简称申请人)从中国取得的所得为股息的,如果其为在缔约对方上市的公司,或者其被同样为缔约对方居民且在缔约对方上市的公司100%直接或间接拥有(不含通过不属于中国居民或缔约对方居民的第三方国家或地区居民企业间接持有股份的情形),且该股息是来自上市公司 所持有的股份的所得,可直接认定申请人的受益所有人身份。 一位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合伙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根据之前的相关政策要求,企业需要准备很多材料,但是有的企业可能因为无法或难以提供这些材料,就无法享受这种税收优惠。也存在地方税务部门卡得很严、找各种理由不给企业优惠税率的情况。所以,文件出台后,符合条件的企业能够直接被认定为受益所有人,从而减轻企业提供合规文件的负担,给纳税主体提供便利。 关于《认定税收协定中“受益所有人”身份公告》的解读 2012年07月16日 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 为了规范税收协定执行工作,我局曾于2009年10月27日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如何理解和认定税收协定中“受益所有人”的通知》(国税函[2009]601号)(以下简称601号文)做出规定。随着工作的进展和问题的产生,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受益所有人”问题做出进一步明确。为此,我们拟定了本公告。对于本公告的主要内容,政策解读如下: 一、如果从企业的成立时间等因素可以判定其没有避税目的,是否可以据此肯定其受益所有人身份? 答:不是这样的。这是本公告希望明确的问题之一,即受益所有人身份的认定主要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根据申请人是否对相关所得具所有权、控制权和处置权等处分的权利。也就是说,即使没有避税目的,申请人也可能因为没有这些权利而不具备受益所有人身份。 二、如何判定601号文中各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否?在多少个因素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否定受益所有人身份? 答:601号文中各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否,主要应根据申请人提供的相关材料做出判断,无法给出明确的界限,这是国际通行做法。根据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我们在公告中列举了一些材料,税务机关可以根据申请人提交的这些材料做出判断,申请人可以通过此类材料证明自己的受益所有人身份。对于在多少个不利因素满足的情况下才可以否定申请人的受益所有人身份这一问题,同样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我们在公告中明确,不能仅因某项(即某一项)不利因素的存在而做出否定的判断。 三、由于受益所有人身份的认定是个复杂而耗时的过程,能否制定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 答:经过反复讨论,我们拟定了一个安全港,但仅适用于股息所得。这在国际上也是首创,主要从减少征纳成本的角度考虑。安全港的规定是,在缔约对方上市的公司,且该公司为缔约对方居民的,则可直接认定其受益所有人身份。或者,申请人被这样的公司100%直接或间接拥有,且两者中间没有第三方国家或地区的居民企业存在,则可以直接认定申请人的受益所有人身份。 四、由代理人代为收取所得的情况下,受益所有人还可以申请享受协定待遇吗? 答:可以。这是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规定。如果缔约对方的居民通过第三方国家或地区(不论是否与中国签有税收协定)的代理人代为从中国收取所得,这一事实不影响其本身的受益所有人身份认定,也不影响其享受有关协定待遇。但在程序上,公告规定代理人应出具相关声明,并应备有代理合同或指定收款合同等能证明代理人身份的材料。 五、在审批之后,税务机关还可以做出改变吗? 答:对于上述通过代理人收取所得的情况,公告特别规定,如果通过信息交换可以确认代理人的受益所有人身份,即在各国税务当局现有的合作机制下,如果能证明当初的代理合同只是形式,实质上代理人对所得具有所有权、控制权和处置权等权利,则税务机关可以改变原来的认定结果。这样规定的考虑是,信息交换通常耗时较多,为了使纳税人尽可能快地享受协定待遇,及时将所得汇出,我们将根据需要在事后有选择性地进行信息交换。 对于其他情况下的审批结果,按照税务系统内部通行的关于执法检查或监督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受益所有人身份的判定往往复杂而耗时,这类案件的审批如果不能按照规定在有关时限内完成,如何处理? 答:从税源管理和方便纳税人售付汇的双重角度考虑,公告规定,因受益所有人等问题难以在规定时限内给出审批结果时,可以按暂不享受协定待遇处理。如果事后认定可以享受协定待遇的,税务机关应退还相应税款。 七、受益所有人问题复杂而又难以制定统一、明确的认定标准,如何保证各地税务机关在具体案件认定时的执法一致性? 答: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对此,其他国家(特别是OECD成员国等发达国家)的做法通常是,将国际税收问题集中化处理,以避免各地执行不一致给国家层面带来的不利影响。但考虑到我国税务机关的机构设置、税务总局负责司局的人力配置和现有税收征管模式,由税务总局统一负责对全国各地所有涉及受益所有人案件的处理这一设想不现实。为了尽可能解决或缓解该问题,公告规定,如果需要否定申请人的受益所有人身份,应报经省级税务机关批准,并报税务总局备案。另外还规定,同一纳税人就类似情形在不同地区的税务机关申请享受协定待遇,涉及受益所有人身份认定的,可向税务机关说明情况,相关税务机关应该互相联系、协商解决,做出相同的处理决定。相关税务机关不能协商一致的,应层报其共同的上级税务机关处理。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相关解读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