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政发[2012]49号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源培育优化税源结构的意见

来源:税屋 作者:税屋 人气: 时间:2012-04-25
摘要:要把税源涵养培育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建立财政、税务、经信、工商、国土、电力、金融等部门单位的联动服务机制。针对企业发展即时问题和长远需求,全面梳理整合扶持政策,研究针对性服务措施,加大宣传落实力度,形成政策帮扶合力。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源培育优化税源结构的意见

温政发〔2012〕49号             2012-04-25

  为壮大地方财政实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税源培育、优化税源结构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壮大地方经济、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为目标,牢固树立“以亩产税收论英雄”的理念,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财税杠杆作用,加强经济税源培育,夯实税源基础,优化税源结构,做大地方税源,切实增强地方可用财力。

  二、工作重点

  (一)着重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积极涵养税源。

  1.认真落实小微企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调整若干政策(营业税起征点按期纳税的提高到2万元,按次纳税的提高到500元),对达不到营业税起征点的个体经营者免征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扩大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享受范围和年限,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认定的小微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等1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效期自2012年1月1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止)。

  2.支持通过股权交易、股权投资、整合重组、企业上市等渠道做大单体税源。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重组成本。对符合特殊重组规定条件的企业债务重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合并、分立等重组行为,按规定进行特殊性税务处理,鼓励相关企业对破产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24个月)以上,凡符合条件的,按照其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支持做大温州股权交易中心和温州人股权投资基金,促进股权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本与产业有效对接,解决企业融资难。继续落实扶持企业上市财税优惠政策,将上市企业培育成新的税源增长点。

  3.支持通过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税源可持续发展。对节能、节电、节水的资源节约型企业,按现行税收管理权限规定,报经地税部门批准,酌情给予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对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中列举资源作为主要原料生产产品的企业,可按现行税收管理权限的规定,报经地税部门批准,给予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内结转抵免);如专用设备投资金额较大的,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可酌情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对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此外,进一步整合工贸类专项资金,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并安排供销社扶持资金,用于支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促进税源可持续发展。

  (二)着重扶持产业转型,提高单位亩产税收。

  1.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及其它新兴产业发展。认真落实企业技术转让所得、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及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以支持高新园区、大学科技园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理顺财政体制和事权财权划分,优化市科技型专项资金投向,加快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同时,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资金,对产业发展不同阶段、不同环节探索利用财政补助、奖励、贴息、担保等多种扶持方式,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物联网、高端装备、生物信息等新兴税源,并通过先进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此外,还要认真落实产业集聚区内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争取省财政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奖补政策,引导助推瓯江口等产业集聚区发展,尽快形成税源。

  2.支持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按照《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市区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温政发〔2011〕51号),完善财政奖励扶持政策,细化考核评定办法,支持引进市外总部企业,扶持本地现有总部企业发展,助推重点商务楼宇等专业特色楼宇经济发展。跨省(市)设立营业机构的本市企业集团总部,如按规定纳税确有困难的,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可酌情减免房产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新引进的省外总部企业,经地税部门批准,3年内可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以开展地税支持温商创业创新促进温州发展专项行动为契机,落实鼓励温商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围绕“优、新、高、特”的产业导向,利用内外温州人的互动作用,着力吸引高端产业、创新要素以及资金财富的回归,切实提高税收的“含金量”。

  3.支持海洋经济和空港经济发展。坚持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着力点,依托海洋科技创新,围绕重点海洋产业区块,支持发展海洋经济。积极申请省财政2010年至2012年每年10亿元的省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和每年10亿元的省海洋产业基金。制订与落实空港经济区发展政策,促进空港经济发展,加快培育后续优质税源。

  4.落实人才特别是科技型人才等扶持政策。认真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整合落实人才专项资金,特别是通过安排财政资金用于市突出科技人才等重点创新团队(重点人才)评选、奖励和资助,并认真落实人才住房保障政策,帮助解决当前产业转型过程中科技型人才短缺问题,强化要素支撑。

  5.支持各大功能区、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理顺财税体制,财政专项资金投向从补贴企业微观层面逐步向环境、平台建设等宏观领域转变。积极探索研究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收政策,进一步发挥税收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调节作用,力争以更少的投入和更小的资源消耗发挥更大的效应,提高税收“含金量”。

  (三)着重扶持地方税源丰裕的产业行业发展,做大地方税源。

  1.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省政府出台新一轮服务业政策为契机,全面梳理和认真落实服务业发展有关税费优惠政策,逐步形成统分结合、举措得力、行之有效的服务业政策体系,重点支持发展现代物流、旅游、金融、现代商贸、商务、信息等“六大服务行业”;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密切关注房地产业发展趋势,加强税收分析研判;通过安排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培育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新兴服务业。按照全市“十二五”服务业重大项目规划,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全力支持推进站前商贸区、龙湾城市综合体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打造一批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扩大地方税源基础。

  2.支持金融业创新发展。以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金融业业绩考评办法,健全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财政补助机制,完善和加大对担保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并认真落实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及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等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温州银行、地方农村信用合作银行等地方税源丰富的金融机构发展,特别是认真落实省、市政府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有关政策,加快培育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利用省对市县及市对区财政新体制产业转型政策导向作用,引导支持各地引进全国性金融保险机构总部(或跨国公司区域性总部)。以滨江商务区开发建设为契机,积极支持引导金融机构集聚发展。在强化金融对产业发展支撑作用的同时,实现金融业自身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和地方税收增长。

  3.建立分离发展服务业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财税扶持政策,鼓励制造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对分离后的服务企业其自用房产缴纳的房产税、占地面积较大的应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在设立初期的三年内给予减征。对分离后新设立的服务企业缴纳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确有困难的,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可在政策范围内给予减免照顾。服务企业所购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可加速折旧。特别是要通过大力扶持研发设计和营销等产业链“微笑曲线”的两端,加快分离出一批有特色、高效益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切实优化税源结构。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税源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强化全市“一盘棋”意识,切实加强对税源培育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办法,定期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合力做好税源培育工作,夯实后续税源基础。

  (二)优化管理,拓宽税基。加强税收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健全国地税合作机制,着力推进各部门间信息共享,进一步加快“信息管税”建设,提高管理效率。继续完善税收征管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发挥社会化征管力量,推进依法治税,公平区域税负。各地要切实把税源建设的成果体现到财政收入的增长上来,确保税收持续平稳健康增长。

  (三)提升服务,优化环境。要把税源涵养培育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建立财政、税务、经信、工商、国土、电力、金融等部门单位的联动服务机制。针对企业发展即时问题和长远需求,全面梳理整合扶持政策,研究针对性服务措施,加大宣传落实力度,形成政策帮扶合力。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涉企程序,共同营造良好宽松的企业发展环境。

  (四)健全机制,落实责任。进一步完善市区街道税收考核办法,充分激发基层单位抓好税源培育工作的积极性。各地也要根据区域特色和企业实际,制定并落实税源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具体措施方案,建立健全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机制,确保税源建设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温州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五日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云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