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国家税务总局正式发布《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税收服务的通知》(税总函[2014]298号),出台“税收一网通办、便捷优质高效”的10项创新措施。 这十项措施包括:网上自动赋码、网上发票应用、网上区域通办、网上自主办税、网上审批备案、网上资格认定、网上非贸管理、网上按季申报、网上信用评价、网上服务体验。 上海市国家税务局、上海市地方税务局局长过剑飞称,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重要特点是放开市场准入和投资贸易便利化。10项举措紧紧围绕这两个特点来制定。比如,网上自动赋码就是全国首创的税务登记“免审核”,纳税人无需先行到税务机关申请登记,是对传统税务登记方式的历史性突破。 过剑飞表示,这十条举措既考虑了短期内自贸试验区试点的实效性,也考虑了长期全国范围推广的可行性。 过剑飞称,在措施制定过程中,方案数易其稿、备选的措施远远不止十条。“税务总局王军局长多次来上海实地调研或听取汇报,市委、市政府领导也高度关注,最关心的就是措施不仅含金量要高,而且要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 “我们会按照总体的设计方案落实,通过试验积累经验,及时修订和完善。另外,从可复制、可推广角度看,在通行、通用、通道上打通,将成果真正推广到全国。”过剑飞说。 “10项改革措施的部分成果,是非常有可能在今年作为自贸区第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在今年推出的。”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说。 戴海波表示,下一步的计划是将制度创新和企业用户体验结合,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加快推进节奏,适时推出升级版,使自贸区制度创新接轨国际惯例。 而作为自贸区与国际接轨的重要税收政策,戴海波透露,针对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业务的税收政策目前正在研究中,并将于年内形成初步成果。 戴海波表示,目前财政部和国际税务总局已在自贸区进行了实地调研,但由于这项工作在过去是空白点,并且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业务也比较复杂,因此具体方案正在研究当中,将区别研究不同业务、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争取在年底之前有初步成果。 戴海波认为,这项税收政策源于目前上海自贸区的业务和产业转型方案。根据自贸区方面此前公布的数据,自贸区挂牌至6月底,自贸试验区已办结49个境外投资项目备案,对外投资12.69亿美元。 同时,总部经济的蓬勃发展,尤其是注册在区内起到统筹、结算功能的总部发展,也使得自贸区离岸业务大量开展,戴海波说。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学者李俊明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自贸区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来实现其在国际经贸中的功能。但是,税收政策并不是实施后就“放着不管”,而是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以防止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后对税基,乃至整体财政健全的影响。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