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税务局货物和劳务税处关于小微企业普惠性增值税减免政策有关问题的辅导解答 河北省税务局货物和劳务税处 2019-1-28 为确保《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13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有关征管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4号,以下简称税总4号公告)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我们对国家税务总局视频培训内容、各市及纳税人反映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明确了一些政策理解难点,以帮助税务人员和广大纳税人更准确理解和执行小微企业普惠性增值税减免政策。 一、关于月销售额执行口径的问题 (一)免征增值税月销售额包括小微企业所有应税行为,较原来的口径增加了不动产销售额。税总4号公告明确,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10万元(按季纳税30万元,下同)以下免征增值税为其发生的所有应税行为。即,现行增值税应税行为(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和不动产)均纳入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范围。而之前执行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52号)规定,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3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的范围为销售货物、劳务和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包括销售不动产。 (二)免征增值税月销售额由分别核算、分别享受调整为合并核算、合并享受。税总4号公告规定,小规模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合计月销售额未超过10万元的,免征增值税。即,免征增值税销售额为销售货物、劳务和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的合计销售额。而之前执行的“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52号”规定,小规模纳税人应分别核算销售货物、劳务的销售额和销售服务、无形资产的销售额,分别享受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政策。 (三)销售不动产包含2种政策执行情形。税总4号公告规定,小规模纳税人合计月销售额超过10万元,但扣除不动产销售额后未超过10万元的,其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的销售额免征增值税。销售不动产包含2种政策执行情形: 1.销售不动产免征增值税的情形。小规模纳税人的合计月销售额不超过10万元的,其包含不动产在内的所有销售额均免征增值税。 2.销售不动产征收增值税的情形。小规模纳税人的合计月销售额超过10万元,但扣除不动产销售额后未超过10万元的,其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的销售额免征增值税,不动产的销售额按规定征收增值税(其他个人销售不动产除外)。 综上所述,将小微企业销售不动产的规定理解为“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月销售额为扣除销售不动产后的销售额”、“小规模纳税人销售不动产不免征增值税”等情况,是不全面的。举例说明: 例1:A小规模纳税人2019年1月销售货物4万元,销售服务3万元,销售不动产2万元。合计销售额为9(=4+3+2)万元,未超过10万元免税标准,因此,该纳税人销售货物、服务和不动产取得的销售额9万元,可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政策。 例2:A小规模纳税人2019年1月销售货物4万元,销售服务3万元,销售不动产8万元。合计销售额为15(=4+3+8)万元,剔除销售不动产后的销售额为7(=4+3)万元,因此,该纳税人销售货物和服务相对应的销售额7万元可以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政策,销售不动产8万元应照章纳税。 (四)适用差额征税政策的,以差额后的销售额确定是否可以免征增值税。税总4号公告规定,适用增值税差额征税的小规模纳税人,以差额后的销售额确定是否可以免征增值税。而之前执行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营改增试点若干征管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26号)规定,适用增值税差额征税的小规模纳税人,以差额前的销售额确定是否可以享受3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政策。 二、关于小规模纳税人纳税期限选择的问题 税总4号公告规定,按固定期限纳税的小规模纳税人可以选择以1个月或1个季度为纳税期限,一经选择,一个会计年度内不得变更。《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为确保小规模纳税人充分享受政策,纳税人在每个会计年度内的任意时间均可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选择变更其纳税期限;但是,纳税人一旦选择变更纳税期限后,当年12月31日前不得再次变更。 三、关于其他个人出租不动产免征增值税的问题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九条所称的其他个人,采取一次性收取租金(包括预收款)形式出租不动产取得的租金收入,可在对应的租赁期内平均分摊,分摊后的月租金收入不超过10万元的,可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政策。 四、关于一般纳税人选择转登记的问题 (一)符合条件的所有一般纳税人均可选择转登记。只要转登记日前连续12个月或者连续4个季度累计销售额未超过500万元,包括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在内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均可在2019年12月31日前选择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在转登记后享受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政策。 (二)曾选择过转登记的一般纳税人仍可选择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曾在2018年选择过转登记的纳税人,后又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在2019年12月31日前仍可按规定选择转登记;但是,2019年选择转登记后,再次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不得再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 (三)选择转登记累计销售额的计算口径。按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登记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43号)规定,累计销售额包括纳税申报销售额、稽查查补销售额、纳税评估调整销售额。 (四)转登记日前经营期不满12个月或者4个季度的,按估算累计销售额确定是否可以选择转登记。转登记日前经营期不满12个月或者4个季度的,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统一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等若干增值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18号)规定,按照月(季度)平均应税销售额估算累计应税销售额,确定是否可以选择转登记。 (五)适用差额征税的纳税人,以差额前的销售额确定是否可以选择转登记。适用增值税差额征税政策的一般纳税人,按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登记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43号)规定,其累计销售额按未扣除之前的销售额计算,确定是否可以选择转登记。 (六)转登记纳税人为出口企业的,适用增值税免税规定。转登记纳税人为出口企业,该出口企业在一般纳税人期间出口适用增值税退(免)税政策的货物劳务、服务(以下称“出口货物劳务、服务”),在其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后,仍然可以继续按照现行规定申报和办理退(免)税相关事项。具体事宜仍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统一小规模纳税人标准有关出口退(免)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0号)规定执行。自转登记日下期起,转登记纳税人的出口货物劳务、服务,适用增值税免税规定。 五、关于预缴增值税税款的问题 按照现行规定应当预缴增值税税款的小规模纳税人,凡在预缴地实现的月销售额未超过10万元(按季纳税30万元)的,当期在预缴地无需预缴税款,也无需填报《增值税预缴税款表》;纳税人在不同预缴地实现的月销售额,不需要合并计算是否预缴税款。 六、关于增值税申报的问题 (一)增值税申报表“免税销售额”填写口径发生变化。税总4号公告规定,适用差额征税的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中的“免税销售额”相关栏次,填写差额后的销售额。可以扣除的差额部分仍按以往规定填写在附列资料对应栏次。 变化之前的填写口径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增值税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27号)规定,应税行为有扣除项目的纳税人,“免税销售额”相关栏次填写扣除之前的销售额。 (二)增值税申报系统加载相应校验提示功能。为减少小规模纳税人因错误填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相关栏次而不能享受免税政策的情形,总局、省局将在申报系统、网报平台客户端增加一些申报校验提示功能,帮助纳税人判断是否应享受免征增值税政策,以确保优惠政策应享尽享。如,小规模纳税人当期发生销售不动产行为的,在申报时系统会提示其录入本期销售不动产的销售额,并根据纳税人录入的数据,帮助其判断是否应享受免征增值税政策;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未超过10万元,而错误将销售额填报在应征增值税相关栏次时,系统会提示其填报在免税销售额相关栏次。 (三)按日监控增值税申报数据。税务总局在金税三期决策二包系统中新增了一项功能,按日对纳税人申报数据进行扫描监控,将应享受而未享受优惠政策的纳税人申报信息形成《小规模纳税人申报信息疑点清册》。各级税务机关按日跟踪、查询、处理清册信息,对申报有误的纳税人及时辅导其更正申报,确保优惠政策应享尽享。 七、关于免税销售额提高后小规模纳税人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问题 (一)已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仍可以自开。在免税销售额调整前,已经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试点行业小规模纳税人,在政策调整享受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政策后,仍可以继续使用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自行开具专用发票。同时,纳税人也可以自愿退出自行开具专用发票,在缴销专用发票、取消相关票种核定后,向税务机关申请代开。 (二)未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其销售额需达到标准后申请自开。实行自开票试点行业的小规模纳税人,在免税销售额调整前未申请自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在免税销售额调整后,其月销售额超过10万元,才能申请自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三)转登记纳税人仍可以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纳税人从一般纳税人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后,仍可以使用现有税控设备继续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八、关于享受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政策开具普通发票税率的问题 小规模纳税人按照税总4号公告规定,享受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政策的,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包含自开和代开)时,发票“税率”栏次应填写相应的征收率,不应填写“免税”。但是,销售免税的图书、农产品、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及其他免征增值税项目的,发票“税率”栏次应填写 “免税”。 河北省税务局货物和劳务税处 2019年1月28日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