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解】 这个问题应该说是大问题之中的小问题,为何这么说呢?原则很明确,但是金融机构是不是这样执行的呢?或许政策解释中的表述存在误导,比如我们提到的以权责发生制来确定纳税义务,现在规定是结算日,这就容易误导纳税人。可能有的人士认为,我们说的权责发生制就是结息日,但是企业报税人员多是会计角度,权责发生制是计提模式的,并不等于结息日。我们不得不说,有多少银行或农信社是按会计上计提利息计税的,并没有按结算日计税。因为涉及之前的调整成本过大,纳税人可能就先按照计提利息的方式计税,这跟上面的规定是产生了差异的。 但是有的银行就做得很好啊,按照结算日计算收入,在系统开发中考虑了这个因素。同时我们要注意,有的小贷公司,银行一般不会这样的,贷款之时就把全部利息先扣下了,那只能当先收到利息,全额计税,而不是允许分摊到未来月份再单独计算增值税的。如果其中有一部分款项包装成服务费或咨询费,那也难避一次性按利息计税的结果,因为是一次性收到了,且是直接相关的,这是计算增值税的规则。但是好在银行贷款的利息结算多是后收的方式,因为按计提算增值税,多是早缴税了,于此税务机关在处理这个差异时,可能就认为纳税人反而早缴税了,自然也不会追究相应的“违规”责任。 至于90天的问题,我们想说的是,有的银行在表外管理中并不执行90天方式,而是执行风险分类标准,以确认转出表外的处理,这就难调整了,要比对90天方式的差异,因为财税〔2016〕36号文件就只是规定了90天的方式,而不是所谓的风险管理方式,这没有沟通的余地。对于90天的利息处理,如果有的银行是冲销当期收入的,会计转表外之时,如果冲销90天以内的应收利息收入,是要在会计上加回来作增值税收入调整的,同时要注意将来收回时,增加了会计收入的,那再调减处理,这个调整跟企业所得税的时间性差异相类同,但一定要明确规则。 在国家税务总局的政策讲解中,对逾期90天利息收入的解释为:结息日,利息无论是否收到均计税,自结息日起90天后未收到,会计上要冲减利息收入,转入表外,但增值税计税收入不允许冲减,对转到表外的利息再产生的复利、罚息,不计增值税,待收到时再计算缴纳增值税。目前,大多数银行按此规则计税,但是可怕的是,大家执行中又产生了问题,即超过90天,是说从某笔利息超90天起算,还是每一笔利息都计算90天,如果是后者,那只有算复利、罚息等情形了,利息都要永续的计算增值税。小编认为90天的问题写地很简单,在现实当中确实理解操作不一。从风险的角度,以前者的方式确认是不是更符合形式规定,还有常规性的理解呢,不然真的每笔利息都确认收入,是不是超出立法的“预期”了。 90天的适用主体,财税〔2016〕36号文件规定:指银行(包括国有、集体、股份制、合资、外资银行以及其他所有制形式的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财税〔2016〕140号追加了适用主体: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证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投资基金以及其他经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批准成立且经营金融保险业务的机构发放贷款后,自结息日起90天内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按现行规定缴纳增值税,自结息日起90天后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暂不缴纳增值税,待实际收到利息时按规定缴纳增值税。 同理,关于企业所得税的处理,实施条例明确是“合同约定的债务人支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实现,这与增值税是相近的。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