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审查销售环节中的内部控制 (1)审查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后,将债权转入应收账款的批准程序。 (2)审查为购货方代垫费用支付现金或银行存款的批准程序。 (3)审查与购货方对账的制度及对账单签发手续等等。 2.审查有关销货发票 了解有无销售折扣与折让情况,看其与“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等账户记录是否一致,以弄清是否存在以净价法入账而导致应收账款入账金额不实等问题。 3.查证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分析应收账款账龄,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并同该行业应收账款平均周转率比较,看是否存在周转太慢、回收期过长的问题,并进一步调查是否因款项收回后挂账或私分所致。 4.查阅“应收账款”账户的有关明细账及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 看是否存在列作应收账款的经济事项不真实、不合理、不合法的情况。问题发生后,其线索或疑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反映在“主营业务收入”和“应收账款”账户中的虚假金额,与正常的经济业务金额相比较可能表现为异常,如金额过大、过于精确等。 (2)会计凭证可能只有记账凭证,没有原始凭证;或虽有原始凭证,但内容不全、不真实等,表现为账证不符。 (3)所虚设的“应收账款”,可能只记入了“应收账款”总账,未虚设虚记明细账或未在其他明细账中虚记,表现为应收账款总账与所属明细账不相符。 (4)所虚设的“应收账款”,可能既记入了总账,也记入了虚设的或其他的明细账中。这样尽管总账与明细账是平衡的,但该企业所记录的这些内容与客户“应付账款”账上的对应内容不相符,表现为两个单位间的账账不符。 查账人员在审阅“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等账户及对会计凭证进行账证核对、调查询问有关情况时,若发现上述一个或几个线索或疑点后,可以进一步审阅、核对有关会计资料,调查询问有关单位或人员便可查证问题。 5.查证企业是否随意变更坏账损失处理方法的情况 可通过查阅账簿或询问方式解决,还可以抽查“坏账准备”、“管理费用”等账户及对应账户,确定其实际的处理方法是否前后各期保持一致。 6.查证企业坏账准备计提得是否正确、合规。有无多提、少提或人为调节利润水平 可以审阅“坏账准备”账户借方记录来发现和查证有无发生坏账损失后多冲或少冲“坏账准备”,以此调节“应收账款”账户内的内容,从而达到利用“应收账款”账户舞弊的目的问题。根据发票、收据的号码不连续和调查询问所掌握的情况,审阅核对“坏账准备”账户的贷方记录内容,来查证收回已经核销的坏账未入账而将其私分或存入“小金库”的问题。对于多计或少提“坏账准备”的问题,应于问题查证后进行冲销或补提;对于收回已经核销的坏账未减少坏账准备的问题,就要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做出调整。若对收回已核销的坏账作“营业外收入”入账了,则应对其调整如下: 借:营业外收入 贷:坏账准备 若对收回已核销的坏账私分或存入“小金库”,则应调整为: 借:其他应收款(或现金) 贷:坏账准备 7.查证直接转销法运用是否正确、合理 当前述运用直接转销法不正确时,留下的线索或疑点是:“管理费用”账户借方反映的列支坏账损失的内容与会计凭证不符,该笔业务的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不相符,“应收账款”账户形成挂账;收据或发票可能形成断号(号码不连续)。查证人员在审阅核对会计资料时若发现上述疑点后,只要进一步审查有关会计资料,调查询问被查单位有关会计人员或有关单位,便可追踪查证问题。 对于多列或虚列坏账的问题,应予冲销,即借记“应收账款”账户,贷记“管理费用”账户;对于坏账损失已形成而未转列“管理费用”的问题,应借记“管理费用”账户,贷记“应收账款”账户;对于收回已核销坏账被私分或入“小金库”的问题,应追回此款并入账,即借记“其他应收款”(或“现金”、“银行存款”)账户,贷记“管理费用”账户。 【例4—4】某单位查账人员检查公司的会计报表和账簿,发现公司的资产规模很大,但是收益却很小,而且经过仔细分析,发现在30 000 000元的资产规模中,有 5 000 000元属于应收账款,该查账人员认为应收账款的比例过大,产生了怀疑:为什么会有1/6的资产表现为应收账款?查账人员对此采取了一系列查证措施: (1)阅读会计报表。单位查账人员在发现疑点时,仔细阅读了公司的会计报表。在会计报表中,各项资产所占的比例一般都有一个大概的范围,如果在两年间这一比例变化很快,就应该引起重视。事实上,该公司2000年应收账款总额为1 000 000元,而2001年虽然资产总额变化不大,但是应收账款的总额已经增加到5 000 000元,增加数额无论从绝对数衡量还是从相对数衡量,都是存在疑点的。 (2)运用审阅法。进一步对会计账簿进行检查,发现在2001年有一笔款项去向不明,会计凭证上标明借给某有限公司,其内容为: 借:应收账款——长城公司 3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3 000 000 但是凭着公司的规模,没有必要一次借那么多的款项给外单位,而且,在审核等程序上也存在漏洞——签名有伪造的可能。 (3)综合运用询问法与心理战术。此查账人员将主管会计叫到办公室,询问这笔资金的去向。主管会计声称不知道,此查账人员耐心地解释问题的严重性,并向其保证不会将此事公开,等到问题查清楚再做处理。而且向主管会计保证,如果问题不出在她身上,不会追究其责任。主管会计打消了心理上的顾虑,将问题说清楚:去年,在前任经理离任前,曾将3 000 000元借给某公司,并且保证一个月后归还,而且支付10%的利息,只要一切顺利,可以将这300 000元的利息私分,主管会计可以得到100 000元。在利益的诱惑下,会计同意合伙将这笔款项转移出公司,而且伪造了审核人员和主管人员的签字。但是这笔款项一直没有归还,而且也没有任何利息。后来该经理离任,主管会计一直担心这件事情被发现,寝食难安。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