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
1.通过国家税务总局网站(网址是:http://www.chinatax.gov.cn)首页的意见征集系统提出意见。 2.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西路5号所得税司(邮政编码100038),并在信封上注明“个税实施条例征求意见”字样。 附件1: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附件2:关于《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2018年10月2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个人所得税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所称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所称从中国境内和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分别是指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和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 刘金涛点评:
1、在中国境内有住所=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这一规定与原条例一致。 2、个税法第一条规定,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条例意见稿对何为“从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作出定义,其实就是定义了“从”=来源于。 在中国境内居住的时间按照在中国境内停留的时间计算。 刘金涛点评:
1、个税法规定,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条例意见稿对如何计算在“在中国境内居住”的时间作出明确,即:按照在中国境内停留的时间计算。实务中,应结合出入境记录来算。思考:如果是偷渡出入境呢?税法考虑不到那么细,毕竟偷渡者属极端例外。 2、原条例规定,临时离境的,不扣减日数。即: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一次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的离境,不扣减上述在境内居住时间。条例意见稿未见相关表述,即:删除了原规定。以后计算境内居住天数时,临时离境不扣减?个人观点:根据税收法定原则,既然这里没说,那就是2019年1月1日起临时离境不扣减境内居住天数。
刘金涛点评:1、一般以本条规定为准。2、特殊情况,留待财政部、税务总局负责
刘金涛点评:只要在境内提供劳务取得所得,不论支付地点是否在境内,都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刘金涛点评:在境内经营活动取得经营活动相关的所得,不论支付地点是否在境内,都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刘金涛点评:承租人在境内,即为来源于境内的所得
刘金涛点评:特许权在境内被使用所取得的所得,为来源于境内的所得
刘金涛点评:
1、根据国际惯例,不动产、土地使用权由财产所在国征税。 2、其实,只要转让标的在境内取得的所得,即为来源于境内的所得
刘金涛点评:稿酬所得、偶然所得,这两项所得,如果支付、负担方为境内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以及居民个人,则该项所得为来源于境内所得。
刘金涛点评: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若是从中国境内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居民个人取得的,即为来源于境内所得。 补充: 1、相对于原个税条例,增加了:1)稿酬所得、偶然所得是否来源于境内的判定;2)经营活动所得是否来源于境内的判定;3)细化了转让建筑物、土地使用权外其他财产的范围。 2、小结:判定是否来源于境内,主要标准为:1)标的(利益)所在地或来源地;2)经营(劳务)活动所在地。
刘金涛点评:
1、因新个税法居民纳税人的判定标准发生变化(由一年改为183天),本条也相应需要修改。条例意见稿还对程序性要求做了明确,即:向税局备案。 2、境内无住所的居民个人从第六年起,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需同时满足:1)连续五年内每年都至少在境内居住满183天;2)五年内未发生单次离境超过30天情形。例如:约翰自2019年开始至2023年连续五年每年都在境内居住至少183天且未发生单次离境超过30天情形,则在2024年还在境内居住满183天时,就需要就全球所得在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 3、不满足上述上述条件之一者,即:1)在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年度连续不满五年的,或2)满五年但其间有单次离境超过30天情形,则可以仅就由中国境内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居民个人支付的部分在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程序性要求是: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4、思考:“单次离境超过30天”规定的意义何在?既然新个税法将居民纳税人的标准改为: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注意这个“累计”字样,那么规定“其间有单次离境超过30天情形”与之有何关系?本人百思不得其解!
第六条 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所称各项个人所得的范围: (一)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刘金涛点评:疑问:为何不就此修改条例的良机,将工资薪金所得实务认定中得错误认识、做法一并修正?可以预见到以后工资薪金所得的实务争议,还会延续
刘金涛点评:
1、比原个税条例只规定了劳务报酬所得范围(外延),增加了劳务报酬所得的定义(内涵)。值得肯定。 2、其他内容与原个税条例规定一致。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五)经营所得,是指: 1.个人通过在中国境内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 2.个人依法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 3.个人承包、承租、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 4.个人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 刘金涛点评:
1、对新个税法所说的“经营所得”的(范围)外延做了明确,但到底“经营所得”的定义(内涵)为何?只能靠自行归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2、《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35号)(一)依法取得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从事生产经营的个体工商户;(二)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从事办学、医疗、咨询等有偿服务活动的个人;(三)其他从事个体生产、经营的个人。 3、现在只看上述对经营所得的规定吧,包括四种:1)个人通过在中国境内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2)个人依法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3)个人承包、承租、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4)个人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 4、吐槽:无证经营、无照经营,算上述规定哪一站情况?算“个人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的话,这个“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的范围太泛滥了。如果不算,是否可以不征税?其实,还是那个问题,非法经营取得的所得,不用税法评价,税法也评价不了,有其他部门法进行规范即可。税法只管收税即可,不用管是否依法取得执照或许可。所以,建议:将”在中国境内注册登记“和”依法取得执照“删除。
(七)财产租赁所得,是指个人出租不动产、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而取得的所得; 刘金涛点评:较之原个税条例,将”出租建筑物“改为”出租不动产“,更准确了些?
刘金涛点评:
1、原个税条例规定,财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2、现拟修改为:转让不动产;增加:转让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特别是后者,消除了实务中对转让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如何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疑问。 (九)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 个人取得的所得,难以界定应纳税所得项目的,由主管税务机关确定。 刘金涛点评:注意,难以界定应纳税所得项目的,主管税务机关应依法确定,并不是条例授权主管税务机关确定新所得种类的权力。
刘金涛点评:
现行有效的文件如下: 1、《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关于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67号)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关于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税[2010]70号)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限售股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征缴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23号) 4、《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证券机构技术和制度准备完成后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108号) 5、《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关于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81号) 6、《财政部 税务总局证监会关于继续执行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78号)
第九条 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一款第二项所称国债利息,是指个人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发行的债券而取得的利息;所称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是指个人持有经国务院批准发行的金融债券而取得的利息。 第十条 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一款第三项所称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是指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其他补贴、津贴。 第十一条 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一款第四项所称福利费,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支付给困难个人的生活补助费;所称救济金,是指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支付给个人的生活困难补助费。 刘金涛点评:
福利费只包括:支付给困难个人的生活补助费和支付给个人的生活困难补助费。前者资金来源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后者来自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的资金。所以:实务中,常说的”人人有份即为福利费,不用缴纳个税“的做法是没法律依据的!
第十三条 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所称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包括个人缴付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购买符合国家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以及国务院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项目。 刘金涛点评:
1、新个税法第六条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本条是对”其他扣除“的界定,包括:1)个人缴付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2)个人购买符合国家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3)以及国务院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项目 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以居民个人一个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额。一个纳税年度扣除不完的,不结转以后年度扣除。
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个人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未提供完整、准确的纳税资料,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 刘金涛点评:
1、原个税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二项所说的成本、费用,是指纳税义务人从事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和分配计入成本的间接费用以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说的损失,是指纳税义务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义务人未提供完整、准确的纳税资料,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 2、条例意见稿将“损失”做了细化,即:损失,是指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个人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3、思考:为何这里仅仅规定“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个人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言外之意:“个人依法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和“个人承包、承租、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特别是前者不需要扣除成本、费用。问题是:新个税法第六条规定的“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结合意见稿上述对经营所得范围的定义,这两种所得明显是需要扣除成本、费用的哦。 4、疑问:个人依法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若提供完整、准确的纳税资料,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能否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根据本条规定,只有对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个人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才可以核定吧?
第十六条 个人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财产用于捐赠、偿债、赞助、投资等用途的,应当视同转让财产并缴纳个人所得税,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刘金涛点评:
1、增加了一个个税法上的视同转让(销售)的规定。 2、增值税视同销售规定: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单位或个体经营者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 (一)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 (二)销售代销货物; (三)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四)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五)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 (六)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七)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八)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3、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规定 1)实施条例规定,第二十五条: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2)国税函[2008]828号文规定,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 (一)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 (二)用于交际应酬; (三)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 (四)用于股息分配; (五)用于对外捐赠; (六)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
(一)有价证券,为买入价以及买入时按照规定交纳的有关费用; (二)不动产,为建造费或者购进价格以及其他有关费用; (三)土地使用权,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开发土地的费用以及其他有关费用; (四)机器设备、车船,为购进价格、运输费、安装费以及其他有关费用。 其他财产,参照前款规定的方法确定财产原值。 纳税人未提供完整、准确的财产原值凭证,不能正确计算财产原值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财产原值。 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五项所称合理费用,是指卖出财产时按照规定支付的有关税费。 第十八条 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二项、第四项、第六项所称每次,按照下列方法确定: (一)财产租赁所得,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二)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红利时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三)偶然所得,以每次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 (四)非居民个人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第十九条 财产转让所得,按照一次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计算纳税。 第二十条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人共同取得同一项目收入的,应当对每个人取得的收入分别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减除费用后计算纳税。 第二十一条 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三款所称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是指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的捐赠;所称应纳税所得额,是指计算扣除捐赠额之前的应纳税所得额。 第二十二条 居民个人从境内和境外取得的综合所得或者经营所得,应当分别合并计算应纳税额;从境内和境外取得的其他所得应当分别单独计算应纳税额。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个人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在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 第二十三条 个人所得税法第七条所称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是指居民个人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依照该所得来源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应当缴纳并且实际已经缴纳的所得税税额;所称依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是居民个人境外所得已缴境外个人所得税的抵免限额。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来源于一国(地区)抵免限额为来源于该国的综合所得抵免限额、经营所得抵免限额、其他所得项目抵免限额之和,其中: (一)来源于一国(地区)综合所得的抵免限额=中国境内、境外综合所得依照个人所得税法和本条例的规定计算的综合所得应纳税总额×来源于该国(地区)的综合所得收入额÷中国境内、境外综合所得收入总额; (二)来源于一国(地区)经营所得抵免限额=中国境内、境外经营所得依照个人所得税法和本条例的规定计算的经营所得应纳税总额×来源于该国(地区)的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国境内、境外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 (三)来源于一国(地区)的其他所得项目抵免限额,为来源于该国(地区)的其他所得项目依照个人所得税法和本条例的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 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外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实际已经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低于依照前款规定计算出的该国家或者地区抵免限额的,应当在中国缴纳差额部分的税款;超过该国家或者地区抵免限额的,其超过部分不得在本纳税年度的应纳税额中扣除,但是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的该国家或者地区抵免限额的余额中补扣。补扣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第二十四条 居民个人申请抵免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当提供境外税务机关出具的税款所属年度的有关纳税凭证。 第二十五条 个人所得税法第八条第一款第一项所称关联方,是指与个人有下列关联关系之一的个人、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一)夫妻、直系血亲、兄弟姐妹,以及其他抚养、赡养、扶养关系; (二)资金、经营、购销等方面的直接或者间接控制关系; (三)其他经济利益关系。 个人之间有前款第一项关联关系的,其中一方个人与企业或者其他组织存在前款第二项和第三项关联关系的,另一方个人与该企业或者其他组织构成关联方。 个人所得税法第八条第一款第一项所称独立交易原则,是指没有关联关系的交易各方,按照公平成交价格和营业常规进行业务往来遵循的原则。 第二十六条 个人所得税法第八条第一款第二项所称控制,是指: (一)居民个人、居民企业直接或者间接单一持有外国企业10%以上有表决权股份,且由其共同持有该外国企业50%以上股份; (二)居民个人、居民企业持股比例未达到第一项规定的标准,但在股份、资金、经营、购销等方面对该外国企业构成实质控制。 个人所得税法第八条第一款第二项所称实际税负明显偏低,是指实际税负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税率的50%。 居民个人或者居民企业能够提供资料证明其控制的企业满足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条件的,可免予纳税调整。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历史修订
相关解读
个税扣除20问:需发票?咋算首套房贷?租房扣除为何高于房贷?<每日经济新闻>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细化的个税反避税有关规定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变化点对照表<国瑞兴光>
个税法修订后仍存在8大问题 <任泽平 罗志恒>
对《个税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几点意见<正和税友>
积极发声,争取将“视同条款”阻挡在《实施条例》之外<无极小刀>
为什么说《个税法实施条例》和《专项附加扣除办法》设定的征求意见时间是符合规定的<无极小刀>
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制度将趋于规范——兼评《个税法实施条例》第38条<华税>
深度解读《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试行)》<正和税友>
关于对《个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六条的修改意见<华税(深圳)>
对《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修改建议<冯有明>
深度解析《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八大亮点和五处不足<华税>
同时取得综合与经营所得如何减除费用<段文涛>
民营企业座谈会反映的14个问题的答复意见(国家税务总局甘肃省税务局)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