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方面近期动作频频,四大政策相继“出场”引发了市场高度关注和讨论。 一是创投基金合伙人原 20%的个人所得税率上调为最高 35%的个体工商户累计税;二是社保缴费基数规范化可能增加企业的负担;三是个税改革叠加社保从严征管,可能反而减少居民可支配收入;此外,不断释放信号的房产税未来也将在客观上造成居民部门税负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国内经济再度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而央行与财政部也刚刚经历了一轮货币与财政政策的“论战”。在呼吁“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的背景下,财政上述“加税”政策进一步引发了市场的担忧。 所幸的是,上周国常会针对市场的顾虑释放了一定的积极信号,确定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改的配套措施,并同时公布了个税减除费用和费率适用细则。此外,确保创投基金税负总体不增,并明确抓紧研究适当降低社保费率,确保总体不增加企业负担。 为何财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平安证券宏观团队分析认为,中国当前面临两大主要风险,一是房地产泡沫风险,二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追根溯源,其症结都在财税! 在过去数十年,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各种其他手段进行“开源”:一是卖地收入,二是通过融资平台的借债收入。 前者形成了“土地财政”,而后者则是造成当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急剧膨胀的历史原因。 因此,只有通过财税体制改革给地方政府开源,纠正央地财权与事权的错配,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泡沫困局和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与国际主要经济体横向比较,中国的企业部门税负偏高而居民部门税负偏低。
鉴于此,平安证券分析表示,未来财税体制改革的另一个方向可能是减轻企业部门税负、增加居民部门税负。 具体而言,就是在居民部门内部则是减轻低收入人群的税负,增加高收入人群的税负,以达到收入分配调节的目的。 而此次个税改革正好符合了这个方向。 个税改革+社保从严征管 :个人与企业影响几何?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上周发布的《关于 2018 年第四季度个人所得税减除费用和税率适用问题的通知》,平安证券团队对不同收入人群在税法修改前后的个税缴纳金额进行了如下计算和分析。 从税收下降幅度的角度来看,随着收入的上升,减税幅度逐步下滑,即低收入人群的减税幅度最大。 从减税额在月薪中的占比来看,随着收入的上升,减税额占月薪比例先升后降,即个税调整对中等收入人群实际收入的影响更大。当然,如果将扣除所带来的优惠考虑在内,减税幅度将会更大。 毋庸置疑,个人所得税的上述调整必将给中低收入人群带来较为振奋人心的减税效果,但近期社保将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的信息却引发了市场对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将下滑的担忧。 前后差别有多大? 根据平安证券团队也对前后两种搭配进行的简单比较计算显示,个税的减税幅度可能确实无法覆盖社保规范化所带来的可支配收入的下滑!
但其也进一步表示,企业社保缴费不合规的问题千差万别,从全国范围实际来看,难言新搭配之下个人可支配收入必然降低。后续需要关注的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变化将更为重要。 所幸,社保征收方式变动带来的相关担忧已然引发了政府方面的关注,国常会明确表态确保企业税负不增,这也从一定程度缓解了市场担忧。 社保征收方式的变动不仅可能会对个人可支配收入带来影响,企业方面事实上也将面临着大额的社保补缴压力。 个人可支配收入可能会得到新个税减负的缓解,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压力提升却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融资渠道受限、经营环境艰难的情况下,补缴高额的社保费用对中小企业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实际上,对企业用工成本增加的担忧源于我国现行社保费率较高的现状。据测算,当前我国企业社保总费率在30%左右,不仅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而且高于大多数发达国家。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董登新认为,政府应该出台更加有力的降税和减少其他行政性收费的措施,对冲征收体制改革后企业社保费上升的成本。 老龄化的背后:社保缺口到底有多大? 尽管目前税务部门和人社部门已强调社保征缴将以稳定为主,此次改革不以强化征管为目的,但此次由社保缴费基数规范化所引发的讨论,背后仍然隐含了大家对养老体系的担忧。 平安证券宏观团队认为,一方面,中国在 2011 年左右度过了人口红利的“刘易斯拐点”之后,人口老龄化成为困扰中国中长期发展的最大潜在隐患,另一方面,近年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矛盾愈加尖锐,这集中体现在基本养老保险收入-支出结余的逐年减少,以及养老金征缴收入-支出缺口的逐渐增大。
近年来,政府在提高基本养老统筹层级、改善基本养老金投资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已经有所建树,而未来在养老体系方面的改革也存在较大空间。
对企业年金和商业寿险等养老保险二三支柱的政策支持、对养老金投资管理体系的完善、对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等方向,都是人口及社保养老改革的应有之义。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