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关于公布《海关高级认证企业标准》的公告 海关总署公告2021年第88号 2021-11-1 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注册登记和备案企业信用管理办法》(海关总署令第251号)配套执行的《高级认证企业标准》(含通用标准和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报关企业、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进出境快件运营人、水运物流运输企业、公路物流运输企业、航空物流运输企业单项标准)予以发布,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海关总署公告2018年第177号、2019年第46号、2019年第229号、2020年第137号同时废止。 特此公告。 税 屋附件: 1.海关高级认证企业标准说明 海关总署 2021年11月1日 税 屋附件1 《海关高级认证企业标准》说明 一、关于认证标准的分类 海关高级认证企业标准包括通用标准和针对不同企业类型和经营范围制定的单项标准,具体包括内部控制、财务状况、守法规范、贸易安全和附加标准5大类标准。 二、关于认证标准的赋分规则 (一)基础标准赋分规则。 赋分选项分为两种,一是“达标”、“不达标”,对应分值为“0”、“-2”;二是“达标”、“基本达标”、“不达标”,对应分值为“0”、“-1”、“-2”。 达标:企业实际情况符合该项标准。该项标准中有分项标准(用(1)、(2)、(3)等表示)的,也应当符合每个分项标准。 基本达标:企业实际情况基本符合该项标准。该项标准中有分项标准(用(1)、(2)、(3)等表示)的,也应当符合或者基本符合每个分项标准。 不达标: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合该项标准。该项标准的分项标准(用(1)、(2)、(3)等表示)中如有不达标情形的,该项标准即为不达标。 不适用:相关标准不适用于该类型和经营范围企业的,海关不再对该项标准进行认证。 (二)附加标准赋分规则。 设定“符合”和“不适用”选项,对应分值为“2”和“0”。附加标准分值最高为“2”,不重复记分。 三、关于认证标准的通过条件 企业同时符合下列三个条件并经海关认定的,通过认证: (一)所有赋分标准项均没有不达标(-2分)情形; (二)内部控制、贸易安全两类标准中没有单一标准项(用1、2、3表示)基本达标(-1分)超过3项的情形; (三)认证标准总分在95分(含本数)以上。 认证标准总分=100+(所有赋分项目得分总和)。 四、关于时间计算 “1年内”,指连续的12个月。 企业信用等级向上调整为高级认证企业的,自海关接受企业申请之日起倒推计算。 企业信用等级向下调整的,以最近一次海关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倒推计算;其中,已成为高级认证企业的,海关最近一次接受企业申请之日倒推12个月前的行政处罚决定不参与计算。 关于公布《海关高级认证企业标准》的公告解读 《海关高级认证企业标准》(以下简称《认证标准》)已通过海关总署公告2021年第88号发布,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注册登记和备案企业信用管理办法》(海关总署令第251号,以下简称《信用办法》)重要配套制度,《认证标准》修订工作是海关着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着力强化监管优化服务,从顺应市场主体发展需要出发,进一步夯实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基础的重要举措。为帮助广大进出口企业和社会各界准确理解修订的背景情况、重点变化,现就《认证标准》主要修订内容进行解读。 一、延续“1+N”认证标准体系 根据《信用办法》规定,删去一般认证企业标准,保留“通用标准+单项标准”的框架体系,即高级认证企业要同时符合通用标准以及与自身企业类型和经营范围相适应的单项标准,保持了企业认证标准体系的连续性。广大进出口企业可以继续按照认证标准,不断改进提升。 二、优化调整财务认证标准 将原“综合财务状况”标准修改为“资产负债率”标准,标准内容调整为“无连续3年资产负债率超过95%情形”。如高级认证企业仅有单个年度或者3年内仅有2个年度资产负债率超标的,将不会影响信用等级。此项标准调整给予企业更多宽容度,是在当前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背景下对企业的支持和帮扶。 三、适当放宽行政处罚限额 针对关检机构改革后,海关监管适用的法律法规范围扩大,进出口企业受到行政处罚次数以及处罚金额相应增加的情况,适当调整了部分类型企业的守法规范标准。比如将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单次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被海关行政处罚金额调整至“5万元”,累计处罚金额调整至“10万元”,对企业提升了“容错空间”。 四、增设正向激励标准 此次修订新增了加分项,对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样本企业经海关确认达到1年内填报问卷及时率在90%以上、问卷答案与出口增速的吻合度在0.3以上,或者进口货物使用去向调查样本企业、其他统计专项调查样本企业经海关确认达到1年内填报问卷及时率和复核准确率在90%以上的,将在认证时给予企业加2分(最多2分,不重复加分),目的是鼓励更多的进出口企业参与统计样本调查工作,提升海关统计工作质量效益,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科学制定贸易政策措施发挥作用。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