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追求发展与和谐、效率与规范的税收征管道路上,福建省厦门市国税局开辟出一条创新之路。 2005年~2007年,厦门市国税局组织收入年均增长22.7%;2007年组织收入189.6亿元,占GDP比重达13.8%,人均征税2500万元。税收征收成本不到1%,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99.5%的国税收入由纳税人主动申报缴纳。为什么征管高效率与税收低成本、税收高增长与纳税人高遵从度在厦门国税系统同时出现?厦门市国税局局长张贻奏说:“税收工作也要讲究投入产出。用最小的成本实现最优的征管效率和质量,是我们的一个重要使命。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办法是创新。” 低成本:精明的“加减”和“乘除” 2001年以来,厦门市国税局征税成本逐年降低。2007年已经下降到不足1%,在国内居于领先位置。2006年11月,世界银行公布中国120个城市的投资环境评价,厦门跻身“金牌城市”第五位。根据指标显示,厦门的企业办理税务事项所需时间之短居全国前列。 张贻奏对成本这道题有自己的理解。他说,要有效控制征税成本,必须“加、减、乘、除”全用上,将自身的资源和外部资源用对、用好、用足。 厦门国税系统的工作人员仅有782名。几年来,随着所辖纳税人由3万户增长到7万户,基层征管压力越来越大。在编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缓解人员少与征管任务重的矛盾?为此,他们启动了“加减法”: ——“人员加减法”。减少机关内勤人员,充实管理一线;每年竞争上岗脱颖而出的年轻干部全部配备到基层。几年来,机关人员数量逐步减少了。机关“瘦身”,基层充实,一加一减大大加强了一线征管力量。 ——“机构加减法”。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部署和厦门行政区划调整,厦门市国税局结合厦门实际对机构设置进行了合理调整。今年,厦门市国税局还将对全市办税服务厅进行整合,根据厦门市产业结构、企业分布和办税工作量等因素,重新调整办税服务厅的布局,取消、合并一些办税服务厅,并统一办税服务厅的标识和服务规范,进一步优化办税环境。 国税机关既拥有优质的内在资源,又拥有丰富的外在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使其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为此,他们启动了“乘除法”。 其一,内在资源“乘除法”。2006年起,从机关到基层,从窗口人员到局长,全面推行电子考核体系——集考勤、工作记录、在岗情况登记、在岗管理等管理模块于一体的“电子日志”考核管理系统。2008年,全面推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并即将在全系统配套推行持证上岗制度。这种以工作实绩为基础的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将每位干部的工作都置于“阳光”下,孰优孰劣一览无遗,多数人员的工作效能成倍提高。 其二,外在资源“乘除法”。厦门经济特区台资企业较多,由于法律背景不一样,征管上难免会有矛盾。厦门市国税局依托台商协会,多次召开台商座谈会、恳谈会,并联合厦门大学、台湾逢甲大学共同举办由海内外8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的海峡两岸租税论坛,解决了税收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市局还邀请厦门高校多名资深法律专家,组成厦门国税重大案件审理委员会,大大增强了厦门涉税案件审理的权威性。 财务关是厦门税务机关成本控制的重要关口。厦门市国税局通过统一津贴发放、统一接待标准、统一办公采购,压缩了行政开支。办公用房建设、车辆购置和计算机设备采购等大宗支出,都被纳入了统一管理。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