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2014年全省地税工作要点的通知 吉地税发[2014]4号 2014-01-14 各市(州)、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局内各单位: 现将《2014年全省地税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吉林省地方税务局 2014年1月14日 2014年全省地税工作要点 2014年全省地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实现税收现代化,坚持以“双提高”为主线,以“两个建设”为目标,全面推进各项税收工作提质增效,为富民强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贯彻以上总体要求,必须把握好三个重点:一是主线和目标。开展“双提高”活动,实现“两个建设”目标,符合吉林地税实际,符合广大纳税人期盼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是提高现代税收治理能力、实现地税事业发展的长远大计,全系统必须一以贯之、锲而不舍、常抓不懈。二是提质增效。所谓提质增效,就是税收收入要注重增速与质量并重,征收管理要注重推进改革与提高征收率相协调,税收执法要注重简政放权与风险防范相统一,税收服务要注重手段措施与服务对象需求相适应,信息化建设要注重技术与业务高度融合,人才培养要注重数量与能力同步提高,行政管理要注重服务保障与集约精细相结合。各级各部门抓工作、带队伍、改作风,都要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努力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是税收现代化。实现税收现代化,是今年全国税收工作会议提出的我国税收发展改革的总目标。其内涵是到2020年建立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从现在开始,全省地税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总目标来谋划和推进。 根据全省经济工作安排,今年全省地税地方级收入目标为增长9.5%。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征收管理 (一)继续深化征管改革。以第三方信息采集平台、风险管理平台的推广应用为载体,全面推进风险管理。各地要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加强第三方涉税信息采集的意见》,逐部门地把能够采集的信息都采集上来;省局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的配套制度,各地要充实完善分析指标和模型,实现风险识别排序、推送应对、结果反馈和监控评价的闭环管理,提高风险应对质效。强化纳税评估,抽调全省纳税评估人才库人员,对重点风险纳税人开展团队化评估;开展纳税评估优秀模型评选,总结推广基层行业评估工作经验,促进全省纳税评估水平的整体提升。进一步规范税收征管行为,对综合征管等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开发推广工作流平台,明确相关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步骤、时限和要求,对工作过程、完成结果进行控制督导和考核评价。深入开展税源与征管状况一体化监控分析,拓展指标,完善方法,统一发布分析报告。以大企业管理为突破口,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进一步明确省级大企业管理范围,建立完善大企业管理和服务制度。 (二)加速信息化建设。省局数据处理中心今年交付使用。继续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全省机房标准化建设。落实一体化建设原则,省局已立项或开发的项目,各地不得再搞重复建设;对省局项目未覆盖且急需的功能,各地可自主立项开发,但要在省局统一规划下进行,切实提高资源整合和应用协同效率。加强数据管理,制定数据监控管理办法,统一数据口径,完善数据综合应用平台二期建设,强化数据挖掘分析,切实提升数据综合利用能力。全面部署综合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实现应用系统、信息设备的自动化运维监控和机房环境可视化管理,提高运维保障水平。 (三)强化税种管理。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推进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加强存量房评估,继续健全评估数据库,建立评估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做好存量房评估监控分析。加强国际税收管理,逐步完善管理体系。深化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规范优惠政策备案事项的后续管理,抓好汇算清缴中发现问题的整改。加强高收入群体和主要所得项目管理,加大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力度,提高全员全额明细申报质量。全面推行“以地控税”,强化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管理。加强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凡是符合清算条件的必须进行清算,引入中介机构提供清算鉴证服务,提高清算率和清算质量。 (四)加强发票管理。抓好重点税源行业发票管理,强化省级列名大企业发票信息采集和利用,提高稽核比对、风险管控和纳税评估质效。加强建筑、房地产、餐饮、住宿等行业票表比对和监控分析,提升以票管税水平。规范电信、保险等行业冠名发票使用,完善冠名发票“一户式”管理。 二、优化纳税服务 (五)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在继续使用“您好、再见”文明用语、实行微笑服务的基础上,今年重点推行首问责任制。所有直接面对纳税人的工作人员,包括办税服务厅、12366热线、税源管理和稽查岗位的人员,只要是第一个被问及涉税事项的,即是首问责任人。首问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对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要按规定即时办理,不能办理的要主动联系或引导、即时转办。各级局要建立制度,对沟通协调、业务支持、责任追究等予以明确,确保首问责任制顺利推行。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