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的汇算清缴马上就要如期而至,我们先了解一下企税汇算清缴的重点监测指标,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提前知悉风险事项,防患于未然。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风险监测指标种类: 一、报表与发票间的监测 主要涉及财务报表中成本费用数据与取得的发票之间存在不匹配的监测指标。 【案例】申报表财务费用与发票金额不匹配 【分析】简单理解就是企业会计上财务费用列支金额大,而取得财务费用发票金额小,所以存在被怀疑虚列财务费用的风险,或者未按规定调增的可能(比如银行手续费未取得合票票据需调增),容易引起税局关注。 【应对解决】 1.需核实数据是否填写错误,如数据填写错误,修改相关数据内容。 2.如数据填写无误,需核实是否取得相关发票,利息收入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银行是可以开具增值税发票的,企业应当取得合规发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参考文件:《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8号)第九条。 【延伸】实务中有些企业会凭银行的交易回单入账并税前扣除的,不太规范,应当向银行索取发票的。 二、报表间的监测 主要涉及的是企税汇算清缴报表和财务报表、企税季报,并可能会与个别小税种如印花税、个税报表之间存在监测指标。 (一)企税汇缴报表与年报财务报表间的各项数据比对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报表,税局后台会与企业的年报财务报表做数据比对,比如营业收入、营业支出、利润总额需一致等,所以企业如涉及提前申报了财务报表年报,但又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或者是涉及差错调整等情况,导致财务报表数据有变化的,应先更正财务报表后,再做企税汇算清缴的申报。 【案例】关于利润总额的比对提示信息 【分析】“利润总额”是填报纳税人当期的利润总额。此项数据是按会计口径填写,所以应与财务报表-利润表中“利润总额”数据保持一致。 【应对解决】针对以上风险提醒,或者类似风险提醒,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核对数据,确实不一致的,再去判断哪个数据是对的: 1.如汇缴数据是对的,那么财务报表年报数据申报错误,需更正财务报表后,再去申报汇缴报表。 2.如财务报表的数据无误,大概率是汇缴时填错了,修改汇缴报表数据,核对无误后就可以申报了。 【延伸】由于主表在利润总额计算部分未设“研发费用”“其他收益”“资产处置收益”等项目,对于已执行《财政部关于修订印发2019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9]6号)的纳税人,在《利润表》中归集的“研发费用”通过《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第19行“十九、研究费用”的管理费用相应列次填报;在《利润表》中归集的“其他收益”“资产处置收益”“信用减值损失”“净敞口套期收益”项目则无需单独列示,直接根据执行新准则后计算公式填报“营业利润”栏次。 (二)企税汇缴报表与企税季报的数据比对 汇算清缴报表和企业所得税季报预缴报表,主要是校验资产总额和从业人数的数据比对,也会校验预缴税款,但预缴税款都是提取过来的,所以需要重点关注资产总额和从业人数的数据比对。 【案例】关于资产总额的比对提示信息 【分析】基础信息表中的资产总额是季度平均值的口径,应该和第四季度企税预缴表的季度平均值保持一致。 【应对解决】一般情况该栏次直接核定下发数据,您检查下数据是否有误,若填写有误,可以参照以下公式手工修改正确即可: 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平均值之和÷4。 【延伸】实务中,会存在因重分类原因导致数据不一致的情况,比如季报按重分类之前申报,年报是按重分类之后申报的,存在合理的原因导致不一致,此提示不影响的,需留存好相关资料,但是规范操作,财务报表季报和年报均应按照重分类后的数据进行申报。 三、汇算报表内的异常指标监测 企业填报汇算数据申报前或是申报后,金四的大数据系统会去监测企业的异常调整事项,比如其他费用或者其他调整数据偏高、折旧数据偏高等异常调整事项,通常出现了这类风险指标提醒后,部分税局会去联系企业,要求其解释或者是修改报表。 【案例】其他销售费用比例过高 【分析】汇算清缴《期间费用明细表》列示比较齐全,基本能涵盖企业发生的销售费用内容,其他栏次是兜底项目,比例较高,容易引起税局关注是否存在虚列销售费用。 【应对解决】 1.需核实数据是否填写错误,如数据填写错误,修改相关数据内容。 2.根据业务实质将“其他”费用合理归集到该表的1至24行对应行次填报。 3.如确定不能划分至第1至24行,建议准备好账簿、凭证、发票等相关证明资料,以备税局要求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案例】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不匹配 【分析】企业在做账时,一般是确认收入的同时确认成本,有收入常规就有相应的成本,若企业确认实际只有收入没有成本,容易引起税局关注。 【应对解决】 1.需核实数据是否填写错误,如数据填写错误,修改相关数据内容。 2.如数据填写正确,建议准备好账簿、凭证、发票等相关资料,以备税局要求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延伸】实务中,对于服务行业,如果将全部成本计入了期间费用,不是很规范,建议合理分摊成本,比如对应的人员工资也是企业成本的一部分。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