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0230217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厦工信建函[2023]26号 2023-4-19 叶少静代表: 《关于大力培育“头部经济”优质生态圈,推动厦门泛家居产业加速发展的建议》(第2023021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我局高度重视该建议的办理工作,积极组织相关处室和各单位进行沟通讨论,调研相关企业,结合泛家居产业生态培育工作开展情况,提出相关工作计划。 泛家居产业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涵盖建材、卫厨、安防、健身器材等细分领域业,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典型代表。厦门市泛家居产业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基础,海陆空港口硬件建设一流,国际化辐射能力强,为泛家居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该建议针对厦门泛家居产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围绕建设环厦漳泉泛家居产业基地、积极引进人才、提升泛家居产业智能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工作建议,对于下一步推动厦门泛家居产业加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二、措施与成效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支持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研发创新,泛家居产业作为我市优势产业,也是重点支持方向,主要措施和成效有: (一)加强政策支持,加快产业发展 一是加大技改补助力度,降低企业成本。对泛家居领域的工业企业实施转型升级项目,按年度设备投入最高10%给予直接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2000万元。2022年度,共安排市级技改奖补资金7.4亿元,合计支持512个项目,其中松霖、建霖、金牌橱柜、瑞尔特、汉兴和、佳浴等泛家居领域的企业享受到相应支持。 二是设立技术创新基金,提供低成本融资支持。对泛家居领域的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项目固投和研发投入给予固定融资成本为2%/年的融资支持,单个项目最高5亿元,融资期限最长5年,可解决项目总投资80%的资金需求,大大缓解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资金压力,相关做法获得国务院办公厅的通报表扬。截至2023年1月底,累计批复企业(项目)379个,批复融资贷款152.53亿元。 三是鼓励企业加大生产,疫情期间对朗美、立林、一点智能、通士达、东港环美家居、金牌、松霖、建霖等79家泛家居行业企业给予多接订单多生产共计3033万元奖励。 四是运用产投基金加大项目招引,促进泛家居产业集聚。我市设立厦门市产业投资基金,并通过相关制度设计,引导市场化投资基金大力投资我市相关产业项目。截至目前,厦门市产业投资基金参股子基金已投资10余个家居类项目,涉及家居、卫浴、家电等领域,投资金额近5亿元,其中,参股子基金投资厦门本地的项目有国际领先卫浴电子产品供应商-恩仕卫浴,投资后来厦设立子公司的项目有走步机创造者-金史密斯、国内冰洗行业mini时代领导者-吉德电器等两个项目,合计投厦金额约1.59亿元。 (二)加强金融指导,用好金融工具 一是鼓励泛家居产业基金在厦设立。依托市、区两级股权投资扶持政策,对基金“募投管退”全周期进行扶持,加大头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引进力度,积极引进推动社会资本、产业资本针对泛家居产业领域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充分发挥其专业投资能力和投后赋能作用,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劲支撑。加强与泛家居产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共同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利用企业资源,培育产业链上下游,做大做强泛家居产业。目前,厦门市建潘集团有限公司(金牌厨柜控股股东)旗下的厦门德韬金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在我市发起设立厦门德韬大家居产业投资并购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规模3亿元,主要投资泛家居产业。 二是挖掘培育泛家居产业上市后备企业。市金融局持续开展重点上市后备企业申报认定工作,接受厦门市企业上市培育中心、私募基金、券商等机构推荐后备企业,2022年1—12月新增认定5批次共46家市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与沪深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各交易所在厦设立服务基地,并与金融机构、厦门大学等单位合作,举办企业上市专题培训,定期开展“企业服务日”,为企业提供全过程、“一对一”政策辅导和跟踪服务。截至目前,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在库总量达到300家,其中厦门兴友腾智能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家豪家具股份有限公司等泛家居产业公司已入选厦门市上市后备企业。 (三)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内驱动力 一是在近年的市重大科技项目(工业及信息化领域)申报指南中鼓励企业开展泛家居产业相关关键技术研究。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面向边缘计算的高效人工智能技术及其产业化”研究方向中提出了人工智能技术攻关并在智能家居等领域进行产业化,支持了厦门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实施的“人工智能边缘计算节点设备与应用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将研发低功耗、小尺寸、高可信的人工智能边缘计算节点设备并实现在智能家居和智慧医疗的产业化;在新材料领域中的“半导体器件中关键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研究方向中将“健康/医疗/植物照明领域关键材料开发及产业化应用研究”作为建议研究内容之一,支持了厦门立达信照明有限公司牵头实施的“类太阳光人因健康照明关键材料开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将实现类太阳光人因照明产品,满足人们对LED健康光的新需求。 二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厦门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松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建霖健康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奥佳华智能监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等泛家居企业获得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称号;厦门瑞尔特卫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优胜卫厨科技有限公司、厦门海莱照明有限公司、厦门龙胜达照明电器有限公司等泛家居企业获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称号。 三是以企业研发经费补助方式支持泛家居相关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四)大力引聚人才,简化申报程序 一是通过“i海归”掌上通、人才网等平台先后四批次集中征集发布岗位需求近8万个;联动引才基地城市重点高校,与41所院校签订访企拓岗对接协议;赴成都、福州、龙岩等省内外城市开展引才推介和招聘活动,创新开展直播送策带岗引才活动;举办2022年“赢名企淘未来”大学生竞职大赛。全年接收高校毕业生7.81万人,比增10.7%,在疫情背景下取得较好成效。 二是出台“留厦六条”举措,相关职能部门共为21名人才办理配偶安置,兑现34位人才个税奖励金额233.38万元;816名高层次人才享受医疗保健待遇,241名高层次人才子女享受择校待遇,高新学校按人才优惠政策招收366名人才子女入学;发放毕业生一次性生活补贴9.92亿元,惠及3.58万人;完成双满10年一次性赠送的高层次人才总数228人;受理625名人才(含高层次人才及骨干人才)购房申请、按市场评估价45%配售最高150平方米人才类住房,向1976人次高层次人才发放住房补贴2.78亿元;累计受理“大学生五年五折租房”租金补贴申请5个批次,共受理5.95万人次申请,发放补贴约2亿元。 三是市人社局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延长了申报周期,并增加认定评审批次,两批次认定1819人,认定人数翻番;持续落实“当月申请,次月兑现”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增强人才获得感;推进建设首批市级人才服务驿站,揭牌10家建设单位,延伸人才工作链条;推动放宽落户限制,优化高校毕业生、高级技师、技工院校毕业生等人才落户政策,首季度高校毕业生落户申请近2万人,技能人才6千多人,同比增长52%,引才效果显现。2022年厦门再度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您指出我市泛家居产业存在的问题中肯,相关建议也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下一步,我局将与相关主管部门共同推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培育壮大我市泛家居产业,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多方联动,带动区域产业发展。一是加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以龙头企业的数字化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提升;并通过数字化水平的提升带动泛家居产业在厦的头部集聚和厦漳泉协同带动,实现产业区域的柔性生产和结构性互补;二是推动卫厨产业专业园区建设。目前多数园区还处于早期发展模式,在产业链条完整性、龙头企业带动性和相关园区专业性方面较为薄弱,通过建设专业化、链条化、新技术中心赋能的新一代园区,集聚产业发展,形成产业特色鲜明、企业协作紧密的生态圈,加快泛家居产业的高效发展。 (二)鼓励加大投资,促进产业展提质增效。一是进一步加大工业固投直补力度,降低企业成本;二是扩大技术创新基金规模,提高固定资产融资比例,进一步解决企业资金需求;三是对上下游企业的原材料等配套交易给予融资支持,促进上下游企业深化合作,协同发展;三是加快打造企业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提升家居行业企业智能制造水平,通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制造创新水平等途径,不断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 (三)发挥基金作用,支持产业集聚壮大。一是积极对接国家级大基金及头部机构,依托其优势,通过联合并购方式整合资源,进一步做大企业规模;二是设立先进制造业发展基金,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支持和招引优质项目,促进产业配套布局,实现泛家居产业的强链补链延链,加快产业集聚。 (四)做好人才招引,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一是紧紧围绕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按照我市人才工作分工,积极配合市委组织部指导行业部门推进专项人才政策,加速释放政策红利,形成人才工作良好态势。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人才支撑。二是牵头成立福建省产教融合促进会,推动产业端、科研端和教育端之间搭建桥梁和纽带,一方面在教育端输入生产力最新发展成果,发挥产业发展新趋势、新变化对人才培育和学科建设的牵引作用;另一方面推动各层次企业主动融入科研链,发挥教育和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基础支撑作用,进一步做细颗粒度,为产业提供更加精准的人才服务。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周桂良 联系人:孙怡 联系电话:0592-2896773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4月19日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