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纳税评估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来源:安徽省国税局 作者:何章礼 人气: 时间:2008-08-21
摘要:纳税评估,就是根据纳税人的各种相关信息资料,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法规,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纳税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分析和评定,并进一步采取措施的从一系列管理活动。 纳税评估是国际通行的一种税收征收管理方式和手段...

(二)完善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的选择和设计,是纳税评估工作的核心所在。评估指标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一是全面性,评估指标设计要综合考虑评估对象的方方面面,全面考察纳税人整体纳税情况。就增值税而言,不仅要设计增值税税负率指标,而且,要设计销项税金分析指标,进项税金分析指标;就所得税而言,不仅要设计所得税负担率、所得税贡献率指标,而且要设计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费用、税前费用扣除、亏损弥补方面的指标。不仅要有静态指标,而且要实际动态指标,以便全面、连续反映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二是灵敏性。评估指标的灵敏度越高就越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因此,要研究指标之间的灵敏性,发挥评估系统的预警作用。弹性系数就是衡量不同指标之间灵敏性的重要指标,要研究不同指标之间的弹性系数,确定合理区间,监控指标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疑点和问题。三是关联性。关联性是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一项指标必须反映企业涉税行为的某一个或多个方面。要根据不同税种的特点,分析不同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建立多层次的指标体系。横向与同行业比较,纵向与历史同期比较,发现差异和变动幅度,查找疑点和问题。
(三)规范纳税评估的程序
纳税评估作为税收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有法定的程序和步骤。纳税评估的工作程序应有以下主要步骤:确定对象、审核评析、约谈举证、实地核查、认定处理。进行纳税评估前,评估人员要广泛搜集纳税人的当期申报资料、往年纳税资料、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银行、工商、海关等其他部门的涉税信息;根据设定的纳税评估指标,利用计算机对所有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情况进行审核对比,将申报异常的企业筛选出来,根据工作需要,确定评估对象;对象确定后,要根据每个税种的特点,分析查找疑点;对存在的疑点,要通过约谈和实地核查,取得证据;对确定的事实,根据税法的规定进行分类处理,对于纳税人自查出的问题,或经纳税评估部门评估出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直接可以定性的问题,要求企业补缴税款并加收滞纳金;对不接受约谈,或经约谈后疑点问题仍不清楚的,以及对纳税人存在有较大偷逃骗税嫌疑或异常申报现象特别严重的,移交稽查部门查处。
(三)丰富纳税评估方法
1、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是个效率指标。从广义上讲,企业的投入产出既包括货物流的投入产出,如投入一定量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物等能够产出一定量的产品等,也包括资金流的投入产出等等。从狭义上讲,企业的投入产出仅指货物流的投入产出。目前纳税评估主要侧重对企业的货物流信息进行分析,即狭义的投入产出法,就是根据企业评估期实际投入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物等的数量,按照确定的投入产出比(定额)测算出企业评估期的产品产量,结合库存产品数量及产品销售量、销售单价测算分析纳税人实际产销量、销售收入,并与纳税人申报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
测算应税销售收入=(期初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产品数量-期末库存产品数量)×评估期产品销售单价
评估期产品数量=当期投入原材料数量×投入产出比
差异值=(测算应税销售收入-企业实际申报应税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
根据已确定的行业或产品的投入产出比及企业评估期原材料的耗用数量,测算出产品生产数量,与企业账面记载产品产量相比对,同时结合产品库存数量及销售单价等信息进行关联测算,并与企业实际申报的应税销售收入对比,查找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
2、能耗测算法
能耗测算法主要是根据纳税人评估期内水、电、煤、气、油等能源、动力的生产耗用情况,利用单位产品能耗定额测算纳税人实际生产、销售数量,并与纳税人申报信息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其中耗电、耗水等数据可从电力部门、自来水公司取得,属于第三方数据,数据可信度高,相对较为客观。
评估期产品产量=评估期生产能耗量
本文章更多内容:<<上一页-1-2-3-4-5下一页>>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云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