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多维度地把散落在纳税人端、税务端及其他部门、领域的碎片化数据整合起来,用大数据分析的方式,勾勒出企业的行为痕迹,还原企业真实的业务逻辑,给企业做出立体“画像”……当下,随着税收征管越来越智能化,税务机关锁定企业税务风险变得越来越容易。专家提醒企业,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应该更加注重“治未病”——对潜在税务风险的提前防控。 注意 不合规税务处理会留下“数据脚印” 面对海量的涉税数据,税务机关可以从中发现什么? 在不久前结束的“智税·2019”大数据竞赛上,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代表队,在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围绕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财产和行为税三类减税降费政策,建立起数据模型,对庞杂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最终,从全国、行业和单户企业三个维度,勾勒出纳税人一系列“风险画像”。而这,仅仅是税务机关大数据分析实力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作为风险分析工具被正式运用到税收管理工作中。各级税务机关在画像思维的实践、运用方面作了许多的探索和尝试。业内专家表示,从技术层面而言,通过多维度搜集纳税人的“数据脚印”,将企业成立以来存在的涉税问题、行为、环节进行税务风险测定,勾勒出企业的行为特点,还原企业真实的业务逻辑,进而给企业“画像”。对税务机关而言,这并不是什么难事。 一方面,数据采集范围更加多样化。2019年3月1日,原国税、地税两套金税三期系统并库,税务总局、各级税务机关与其他政府部门的网络进一步打通,税务机关获取的企业信息更加全面、精准。据江苏省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数据,既有能反映采购、销售情况的企业内部数据,也有能反映市场变动、行业整体状况等外围信息的第三方数据,维度多、体量大。 另一方面,数据加工能力更加智能化。以深圳市税务局为例,税务人员利用人工智能搭建AI风控平台,结合税务登记数据、个人征信数据等多维度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的算法进行建模,为企业画像,根据画像结果精准识别税收风险,风险识别命中率高达90%。 放眼全国,新税务机构成立之后,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税收经济分析部门、大企业税收服务与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已形成专业分工、优势互补的税收数据应用处理联动机制,可以对税收数据进行“链条式”加工处理。原本看似没有价值的数据,通过关联、解析变成了有价值的数据资产,再经由模型分析,可形成逐渐清晰的个体用户画像及群体特征。 同时,数据分析结果更加具象。据介绍,在实践中,运用画像思维不仅可以准确描摹纳税人的状态和特征,也可以通过分析纳税人的遵从行为,进行风险预警。“依托高质量的数据,税务机关可以更加精准和便捷地判断纳税人的共性需求、个性问题以及涉税风险发生的区域,提高服务、管理的针对性。”该负责人表示。 “这意味着,在信息管税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经营行为越来越透明化,对税务合规的要求也随之变得更高。”金税桥集团董事长李炯梅提醒道。 透视 税务风险点折射企业税法遵从意愿 综合各地税务机关给企业画像的结果,不难发现企业众多税务风险点的背后,都有一些共性的原因。其中,遵从能力较强而遵从意愿较低的情况,尤其值得注意。 记者了解到,国家税务总局宁波市税务局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建立了风险特征库、指标体系和风险管理模型,对纳税人涉税风险特征进行归集,最终成形的企业画像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行为,是少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宁波市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实践来看,出现这种情况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多数是遵从意愿出现了问题。 这一点,国家税务总局干部学院副教授申山宏也深有同感。申山宏举例说,某集团实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钢渣处理、冶炼辅料生产、耐火材料生产、化工(粗酚)深加工等经营项目,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为查账征收。2017年度进(销)项税发生额约为5500余万元,企业报表申报成本5.2亿元。单独看起来,数据似乎没有什么瑕疵。但是,比对分析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相关数据后,税务机关发现,该公司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与相应的现金流量并不完全匹配,经测算其实际成本仅为4.8亿元,比申报的成本少了0.4亿元。在一个个来龙去脉清晰的数据面前,企业财务负责人承认了多列成本的事实。 企业对复杂涉税事项的处理,考验其税法遵从能力,更考验其税法遵从意愿。根据规定,转让股权收入扣除取得该股权所发生的成本后,为股权转让所得。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主管税务机关对B公司进行风险画像时,发现B公司转让其在A公司所拥有的30%股份时,将应分配而未分配的4756万元留存收益作为股权成本进行了扣除,从而少缴纳企业所得税。主管税务机关认为,作为拥有较强税务团队的B公司而言,多扣除4756万元留存收益的做法,“刻意为之”的意图十分明显。 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业务流程较长的企业,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涉税风险点。如果企业税法遵从意愿不强,风控措施不力,其税务风险点很容易被“画像”。以房地产行业为例,其业务流程,主要包括土地获取、规划设计、融资、建筑施工、房屋预售、项目清算六大环节。该局通过自主开发的“金三决策平台税收经济预警分析模块”,对房地产行业进行测试时,就发现了房地产企业不少常见的税务风险点。比如,一些企业收到土地出让金返还款后,计入“专项应付款”“资本公积”“其他应付款”“长期应收款”等科目,不申报企业所得税;还有企业一次性列支应由各期分摊的土地成本,未按规定进行归集分摊等。 申山宏表示,对于有较强遵从能力的大企业而言,遵从意愿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在很多时候,一念之差就可能酿成重大税务风险。因此,无论是面对涉税申报等日常业务,还是面对并购重组、境外投资、境外付汇、关联交易等复杂业务,都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而应时刻紧绷税务合规这根弦,依法对每一笔交易作出正确的处理。只要企业有足够强的遵从意愿,一定会千方百计提高其遵从能力。 建议 借助信息化手段智能防控税务风险 面对税收征管越来越智能化的大环境,企业该作出怎样的改变,以提升遵从水平呢?采访中,多位税务专家的建议是:牢固树立“治未病”的理念,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起相应的风控体系,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江苏省税务局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建议,企业应建立内部控制的税收风险评估和预测机制,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监管小组,制定监测方案和计划,在人员配备和制度要求上体现风险预测和评估,建立贯穿于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风险预测机制,渗透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层面和全过程。同时,通过流程式的税务监督,及时纠正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税务风险,制定合理的事后补救措施,定期进行企业税务风险的健康检查,从源头上防范涉税风险。 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提升企业的税务信息化水平。中国大企业税收研究所和上海匡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70%的企业受税务机关征管手段数字化水平提升及税务风险管理压力影响,作出提升税务信息化水平的打算。德勤中国针对100多家大型企业集团(成员企业超过1万家)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则显示,80%的企业已经使用或正在建设增值税发票及申报管理平台,但仅有11%的企业上线了税务综合管理、风险预警等税收信息化系统。 大象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叶钢表示,加强税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一项亟待推进的基础性工作,能够帮助企业提升外部应对和内部管理分析能力。德勤中国相关专家则分析,提升企业税务信息化水平,有助于企业提升管理效率,以及流程和制度标准化,使得税务管理的重心由基础性的申报遵从向分析和规划的精准化推移。 在实践中,已经有企业尝到了此中的甜头。 每日优鲜作为一家电商平台,日常发票管理任务较重,传统管理模式下容易产生税务风险。企业上线一键开票系统后,发票开具的效率、准确度都明显提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风控能力显著增强。“接下来,我们还将上线供应商发票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发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该公司税务总监张烁表示。 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L银行则依托企业所得税智能申报系统,在预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时,发现贷款损失准备金纳税调整,可能存在税务风险。根据风险提示,L银行对2018年贷款损失准备会计科目的发生情况进行梳理,及时对收回核销的1200万元呆账,作了纳税调增处理,避免了税务风险。“这个智能申报系统,可以广泛收集各项业务信息,逐一对比各项业务流程、会计核算与税收政策之间的差异,分析各税种之间的口径差异,实现对企业潜在税务风险的梳理、模拟和排查。”该银行财务负责人表示。 有鉴于此,叶钢提醒企业,应综合考量自身业务发展需要、集团整体信息化水平等情况,合理推进税务信息化建设。李炯梅则建议,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决策层,一定要提高对大数据分析背景下税务风险的认识,转变理念,重视税务信息化管理的价值,实施全方位的税务风险管控。 河南省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以房地产行业为例,从拿地到实现销售的全流程中,涉及的税种多,税收政策复杂,税务管控难度较大。企业可以根据房地产的开发流程,进行涉税业务梳理,加快税务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系统将税务管理固化到具体业务中去,实现全流程管理,提高税务风险管控的效率。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