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工程项目走出去的风险 1中国企业境外工程承包项目的税务考量 图中的境外工程项目,叫EPC,就是工程总承包,通常发包方或是业主是境外公司。 当我们“走出去”的时候,我们就是承包方,整个工程项目可以从5个阶段进行税务考量: ①可行性调研的阶段 进行工程项目投资时,也要关注一下所在国的税收政策,看政策是否严苛,还是对中国而言比较优惠,还要了解当地的基本税制,税种、税率、税基、优惠的期限,以及我们与投资国本身是否存在一些双边税收协定。另外,也考虑同行内是否有其它参照物,有一些企业可能已经在当地进行一些工程承包,了解他们是否遇到一些特别的困难。 ②投标阶段 更多是关注投标文件,投标文件中有几点要注意: 1)合同的主体。当地要求用总公司还是用分公司,或是子公司,甚至可能是联合体进行合同签署。 2)对于付款条件是否有特别要求。见过一些案例,承包方必须要提供完税凭证,对方才会付款。这种情况下,中国承包方要有现金流出,交了税,我们才能收到钱。 3)项目融资是通过中国银行贷款,还是在当地进行融资。 4)机器设备。一些机器设备需要出口到国外,在当地是否涉及到关税减免,或是临时设备是否可以保税进口,还有合同条款是否含税价。 ③合同签订阶段 更多是争取当地业主协助,包括员工工作签证、税务申报等协助。 ④项目实施阶段 要重点提出的是与中国税务机关的沟通。中国是有境外税收抵免,如果在当地交了税,可以把境外相应的收入拿回来中国,纳入到应纳税所得,进行重新计算,在限额里面抵免。在当地交了什么税,要提前跟中国税务机关进行沟通,告诉他有什么纳税申报事宜,这也是便于为后面进行境外税收抵免提供便利。 为什么要对派驻国的人员进行管控? 这是基于常设机构的风险。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双边税收协定中,会看到常设机构,一般分两种:例如派一些人员在当地提供工程服务,一般超过6个月就会有常设机构。另外一种是如果派高管过去,代表中国企业签合同,被视同非独立代理人而构成常设机构。这都会在当地形成常设机构的风险,可能税局会要求在当地缴税。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