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3050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来源:税屋 作者:税屋 人气: 时间:2022-06-24
摘要:该提案总结我市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技术、管理、营销、工匠等人才不足,创新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并提出3条具体建议,所提建议具有可行性或前瞻性,对长远规划和宏观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3050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工商联界别活动小组:

  《关于大力提升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第2022305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该提案总结我市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技术、管理、营销、工匠等人才不足,创新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并提出3条具体建议,所提建议具有可行性或前瞻性,对长远规划和宏观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收到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认真研办,并结合我局相关工作推进情况,形成答复内容。

  二、措施与成效

  (一)鼓励技术创新,加强财政政策扶持

  把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作为引导企业不断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新获批建设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省级企业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给予奖励。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1家,企业技术中心227家,工业设计中心89家,重点实验室182家,仅2021年已兑现奖励3935.7759万元。

  同时鼓励企业研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对企业的研发支出实施加计扣除。2021年,以研发费用补助方式补助企业2190家,补助资金94832万元,其中:补助民营企业1684家,民营企业占比76.9%;补助资金57760.63万元,补助金额占比60.9%。设立技术创新基金基金,对我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或增资扩产,以及研发投入提供信用贷款和增信支持,给予年利率2%,最高5亿元的低成本融资支持。

  (二)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放宽民营企业建设条件

  我市现已建成由“1市级枢纽平台+10窗口平台”,并与我市34家示范平台、17家示范基地建立互联互通机制。平台网络运营以来,坚持“政府引导、公共服务带动、社会服务广泛参与”的原则,采用“互联网+中小企业服务”模式,以民营中小企业服务需求为导向,逐步形成了线下实体、互联网、电话呼叫、平面杂志“四位一体”、功能完善的民营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公共服务体系。

  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在符合其他条件前提下,对企业重点实验室上年度营业收入申报条件放宽至1亿元,对认定的省、市级重点实验室,给予200万元一次性补助。

  (三)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

  我市已建立全覆盖、多层次的人才政策支撑体系,整体覆盖广度和力度居全国第一梯度。与清华、北大、厦大学等知名机构合作,持续组织开展成长型企业高级研修班、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研修班、各类专题模块培训等多层次的公益课程,为我市广大民营中小微企业经营者提供学习、成长、提升的平台。制定出台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政策,支持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组织企业职工开展学徒制联合培养,对学徒进行非全日制学籍注册,采用弹性学分制开展教学,对在规定学制内修获足额学分且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培训合格证书或毕业证书的,按每年4000元/人标准给予企业补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分别按中级工、高级工每年5000元/人、6000元/人的标准给予企业补贴。

  此外,我市还围绕科学前沿和企业实际技术需求,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撑作用,与我市产业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加强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与厦门市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我市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433项,总资助经费6762.3万元。

  (四)全面落实落细人才安居政策,强化人才产业园区管理

  目前我市已建成较为健全完善的人才安居政策体系,提供保障性商品房、人才住房、人才购(租)房补贴等优惠类型,实行“租、补、售、赠”多元化、梯度式的人才安居保障方式,并分层次对人才进行住房配租、配售或补贴。根据工作部署要求,全面推动人才认定工作,同时加快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兑现进度,推动高层次人才确认有序开展,为人才享受安居政策、子女就学等优惠提供基础支撑。2021年出台《厦门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定位、发展规划以及申报设立、运营管理、优惠政策等内容,经专家评审,首期评定“火炬园”“海沧园”两个园区为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292家,其中公共人力资源机构15家,经营性人力资源机构1277家,国内外知名品牌、知名猎头12家,独资台资人力资源机构4家。

  (四)优化融资服务,驱动创新发展

  组织银行、担保、小贷等机构,举办各种类型对接会,深化产融合作,助力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创新。促进创投公司、产业基金等为民营企业服务,通过“创投”系列沙龙、对接和项目路演活动,引导民营企业开拓融资渠道。做好上市培育,引导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建立挂牌企业和拟上市企业的联络机制,持续关注企业融资情况和上市进程,加强对后备企业的跟踪和服务。邀请知名券商等机构组织专题沙龙,召开企业座谈会,引导企业上市。整合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发展,协调解决企业上市问题,逐渐建立企业上市培育机制。目前已与17银行、9家担保公司、2家保险机构开展合作,专门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贷款服务。2021年发放科技担保贷款220笔,贷款金额12.79亿元,发放科技保证保险贷款84笔,贷款金额1.81亿元,发放科技信用贷款408笔,贷款金额8.69亿元。

  (五)优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

  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鼓励我市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推动民营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分层培育不同规模企业成为市、省、国家级的“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的立体化结构,形成结构清晰、梯度分明、导向完整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不断提升民营和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推动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三、今后推动计划

  一是将继续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引导民营企业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以科技奖励、产业化项目、科技项目、研发费用补助等方式给予资金支持;二是通过品牌建设、品牌推广等支持企业走出去;三是对有创新力的民营企业,鼓励其承担国家、福建省和厦门市各类项目、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四是持续执行校企合作政策,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主体作用,鼓励企业积极组织职工开展技能培训,根据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培养企业所需要的职工;五是持续贯彻落实“留厦六条”引才政策,搭建高层次人才数据平台,推进各区(园区)、行业主管部门联动,让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引得进、留得下、稳得住。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周桂良

  联 系 人:卢俊文

  联系电话:2896770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2年6月24日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云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