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性税务处理与税收中性原则—— 摘要:我国企业重组特殊性税务处理股权支付要件中,“股权”的定义是本企业或本企业子公司的股权,存在明显失误;该“股权”的准确定义应为本企业或本企业母公司的股权。只有如此,才能使三角重组规则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权益连续性”原则的要求。公司法的交叉持股规则是税法三角重组规则的前提和基础,解释和说明了税法三角重组存在的原因和逻辑。重组形式中的企业合并或分立需要通过分解成股权或资产的分步交易,以恰当设计不同形式企业合并或分立的税法规则,这是公司法内在机理的法律属性,也是税收中心原则的必然要求。包括企业合并、分立、三角重组在内的所有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企业重组,都应当遵循税收中性原则的指导,并通过股权或资产的分步交易判断重组的经济属性,经济效果相同的重组税法应当予以同等对待。 关键词:特殊性税务处理;三角重组;企业合并;股权支付;税收中性原则 一、问题的引入 本例特殊性重组的特点在于,G公司收购S公司股权的支付对价,不是G公司自身的股权而是G公司子公司D公司的股权。税务局要求C公司补税的理由并非是重组不满足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实质性要件,而是该重组没有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事前备案。那么,用子公司的股权作为支付对价,能否实质性满足特殊性重组股权支付的要求,这样的制度安排是否合理,以及由此衍生的税收中性原则对重组规则的要求,这是下文论述的重点。 二、我国重组税制中股权支付的困惑 设有如下情形,乙公司股东欲将乙公司出售给甲公司,考虑到乙公司公允价值远高于其计税基础,为了避免在出售环节计缴高额所得税,甲公司可为此交易先用现金出资设立一家全资子公司丙,将持有丙的股权作为支付对价,按照《通知》特殊性税务处理的要求进行重组。重组完成后,甲取得乙的股权或者资产,乙的股东取得丙公司的股权。乙的股东直接持有现金与通过全资子公司丙持有现金实质上并无差别,乙可以自由决定使用丙进行投资,或者等12个月后清算丙收回现金。③通过这种筹划,交易当事人很容易将整体资产买卖行为变身为特殊性重组交易。前述G公司用其子公司D的股权作为支付对价,重组收购S公司股权的行为,即合法适用该重组规则而导致不应“递延纳税”的重组享受“递延纳税”待遇的现实案例。或许是税务机关也察觉到适用该规则可能肆意滋生避税的温床,而不得已借不满足形式备案要件的理由否定了重组当事人特殊性税务重组的方案。 本质上,允许用子公司股权作为特殊性重组的支付对价存在严重的问题。而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就是,《办法》错误地定义了“其控股企业”。 三、特殊性税务处理中股权支付的前提和背景——对美国“三角重组”税法规则的借鉴 紧接着的问题是,收购方为何会持有其母公司的股权,这需要在公司法规则中寻找解释和答案。税法对经济生活的观察是建立在民商法基础上的,公司法规则是税法制定的基础。税法不能孤立的考虑征税的形式、路径和制度,它必须考虑、借助既有的民商法规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符合法律逻辑和社会现实的税法规则。通常情况下,母子公司的持股是单向的,但并不排除子公司持有母公司股权的“交叉持股”情形存在。所谓交叉持股,即母公司和子公司彼此互相持有对方的股份。P公司投资设立S公司,S公司反过来又购买了P公司的股权,这时究竟谁是母公司谁是子公司,界限发生模糊。学者认为交叉持股的弊端主要有:第一,虚增资本,如P公司和S公司同时向对方增资,两家公司的资本并未有任何实际的增加,但名义资本都增加,使债权人以为公司资本雄厚;第二,董监事利用转投资控制本公司股东会,P公司和S公司互相转投资后,各持有对方一定数量的股权,P公司、S公司两公司的董监事互相协议,P公司对S公司所持有的表决权依据S公司董监事的意愿行使;S公司对P公司所持有的表决权亦根据P公司董监事的意愿行使,则P公司、S公司的董监事均可利用相互转投资形成的股权,投票选举自己,并依其意愿表决公司重要议案,实际上控制本公司的股东会。[6]鉴于交叉持股可能带来的弊端,各国立法对交叉持股持谨慎态度。美国《模范公司法》7-21(b)规定,如甲公司持有乙公司过半数股份,乙公司所持有的甲公司股份,无表决权。《日本商法典》第241条规定,公司之间可以相互持有25%以下的股份,但相互之间不得行使表决权;若甲公司持有乙公司的股份达到50%时,乙公司不得持有甲公司股份。[7]在三角并购的重组中,S公司收购P公司股票用以支付并购对价,显然是为特定目的在短时期内母子公司交叉持股,但在《日本商法典》对交叉持股的禁止性规定下,如果法律没有特别规则,用母公司股权进行重组对价的支付将难于实现。我国法律对交叉持股没有任何特别规定。《公司法》第14条、第15条规定,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可以向其他企业投资,交叉持股恰好是公司转投资的一种特殊情况。按照私法自治的逻辑,“法无禁止即许可”,交叉持股不违反我国现行法律规定。⑨ 美国税法重组规则中也允许使用母公司股权作为支付对价,并将此种类型的重组形式称为“三角重组”。根据美国国内收入法典的章节编排顺序,重组类型分为从A到G七种形式。其中,B型重组是股权收购规则,C型重组是资产收购规则,两类重组都可能使用“三角合并”的方式完成。以三角C型重组为例,收购方的受控子公司以收购方有表决权股票为主要对价收购目标公司全部或几乎全部的资产。交易主体是受控子公司和目标公司,目标公司向受控子公司交付收购的资产,受控子公司向目标公司交付收购方的有表决权的股票,之后目标公司必须按照重组计划清算解散并将从收购子公司收取的收购对价——收购方的表决权股票分配给其股东,目标公司股东在收购后成为收购方股东。与直接C型重组唯一不同的是,收购方不是直接而是通过其受控子公司间接地收购目标公司资产,但却使用收购方股票作为收购对价。[8]根据重组完成后存续公司的不同,美国税法将三角重组分为正向三角重组和反向三角重组。正向三角重组是指,受控子公司与目标公司合并后,目标公司注销而受控子公司存续。在满足包括股权支付等特殊性重组的条件下,重组当事方可以申请递延纳税。反向三角重组是指,受控子公司与目标公司合并后,受控子公司注销而目标公司存续。同理,在满足包括股权支付等特殊性重组的条件下,重组当事方可以申请递延纳税。⑩正向三角重组和反向三角重组的区别在于正向三角重组中,换股交易可能会受到目标公司的少数股股东阻挠,而反向三角重组可以同时减少目标公司的所有其他股东的股份比例。[9]另外,目标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实体存续,其拥有的特定权利和财产更加完整。 综上所述,《通知》“以本企业或其控股企业的股权、股份作为支付的形式”的正确理解应该是,以本企业或其直接控股母公司的股权、股份进行支付。我国现行重组税制下,是否有可能存在三角重组,主要取决于《通知》第二条股权支付的定义和理解。如果将股权对价定义为本企业的母公司的股权,则《通知》第二条完全可以成为我国三角重组的制定法依据。但不幸《办法》作出了相反解释,这使我国税法离三角重组的国际经验和制度设计渐行渐远,更搅浑了我国并购税制的逻辑体系。在相关规定尚未得到修改的情况下,三角重组要在实践中可行并获得正当解释,也许只能寄希望于《通知》第十条关于分部交易实现重组的规制,“企业在重组发生前后连续12个月内分步对其资产、股权进行交易,应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将上述交易作为一项企业重组交易进行处理。”一方面,本条更多的被理解为反避税条款,系实质课税原则的运用,德国称之为经济观察法,[10]目的是避免企业设计分步交易进行企业重组减少或逃避纳税义务。另一方面,本条彰显的法律精神是,企业通过分步交易进行企业重组的,如果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条件,税务机关应当认定整个交易属于特殊性重组,不对个别交易环节征税,而给予整个交易递延纳税待遇。 按前所述,作为支付对价的股权应该是本企业或者本企业母公司的股权,紧接着的问题是,谁作为支付主体将股权对价支付给转让方。根据《通知》规定,对于股权收购,“收购企业在该股权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股权支付的主体是收购企业;对于资产收购,“受让企业在该资产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股权支付的主体是受让企业。但对于企业合并,《通知》的表述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企业股东在该企业合并发生时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只是提到接受股权支付的对象,没有说明股权支付的主体。这似乎有意表明,企业合并中股权对价的支付方式有别于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并存在在四种可能:可以由合并企业以自身的股份支付对价;可以由合并企业以其母公司的股份支付对价;可以由合并企业的母公司以其自身的股份支付对价;也可以由合并企业的母公司以其拥有的合并企业的股权支付对价。不论是以本企业股份支付还是以本企业母公司股份进行支付,只要支付的主体是合并企业,都符合公司法下的交易理论,即合并企业和被合并企业是重组交易的当事人,重组交易虽然需要两家企业的股东会决议通过,但股东并不是重组交易的当事人。在股权支付的主体是合同企业母公司的情形,情况变得复杂。合并企业的母公司可以作为重组交易的一方当事人参加重组交易,也可以单独与子公司达成协议成为重组交易的“第三方代为履行”的义务人。[11]显然,在合并企业的母公司作为股权支付主体时,重组形式已经不是简单重组而是复杂重组,[12]超出了《通知》列举的几种重组形式的范畴。尽管如此,只要有重组法律形式存在,合理、公正的税法评价就不应该缺位,“税收中性原则”是税法观察千变万化重组形式时的“灯塔”和“航标”。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