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金额如何计算?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二、业务招待费的计提基数包括视同销售收入吗? 这个可以有。 国税函[2008]1081号中提到,有关项目填报说明1第1行“销售(营业)收入合计”:填报纳税人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确认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以及根据税收规定确认的视同销售收入。并且总局纳税服务司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中也是引用了这个文件。 但这个文件在2014版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发布后被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3号废止了(但总局官网上还显示有效,这个有点…),但是即使废止,那也是文件虽死精神犹存,另外,我们也可以从其他文件中找到依据,那就是国税函[2008]828号,这个文件第二条对视同销售确定收入的情形作了规定。 也就是说企业所得税上应确认的销售(营业)收入=会计上的主营业务收入+会计上的其他业务收入+企业所得税应确认的视同销售收入 再往下,2014版企业所得税填表说明对于业务招待费的填报规定“‘本行第1列×60%’与当年销售(营业收入)×5‰的孰小值”,所以说这个可以有。 三、所有的餐票都是业务招待费吗? 这个真不是。 什么是业务招待费?显而易见,肯定是招待外人,就是企业以外的人,如果餐费发票是“内人”报销,是业务招待费吗?“内人”报销餐费发票其中之一是员工出差途中的发生的合理的费用,这个不应该计入业务招待费,应该计入差旅费。 所以,不是所有的餐票都是业务招待费,应根据具体业务发生的原因、性质、目的、用途、对象等方面进行区分。 四、从事股权投资业务的企业,业务招待费的计提基数包括哪些收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对从事股权投资业务的企业业务招待费计算基数做了特殊性的规定,即,对从事股权投资业务的企业(包括集团公司总部、创业投资企业等),其从被投资企业所分配的股息、红利以及股权转让收入,可以按规定的比例计算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股权投资业务是此类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没有其他经营业务活动,扣除的业务招待费比例较低,因此做出的特殊规定。不是专门从事股权投资业务的企业不适用这个规定。 五、查补收入能否作为计提业务招待费的基数? 首先,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的销售(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以及视同销售收入,这里不含查补收入。 所以查补收入是否能作为基数,本人认为分为两种情况: 1.企业自查出来的查补收入,如果主动撤销重新申报,并把查补收入计入销售(营业)收入中,则可以作为业务招待费的扣除基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汇算清缴期后撤销重新申报新增的应纳所得税额可定会产生滞纳金。 2.对于税务机关稽查的查补收入,不会存在重新申报的问题,企业的会计处理一般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同时在纳税申报时没有在“销售(营业)收入合计”申报的数据是不可以追加作为所属年度业务招待费的计算基数的。 六、筹建期间发业务招待费的如何税前扣除?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规定,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与筹办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可按实际发生额的60%计入企业筹办费,并按有关规定在税前扣除。 七、向现有或潜在客户赠送礼品属于业务招待费吗? 业务招待费指的是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招待客户发生的支出,它不仅包含请客消费,也包含馈赠或其他形式,因为赠送客户礼品仍然是为推广业务和维护客户关系而发生的支出,因此仍然属于业务招待费。 如果在订制礼品的时候,打印上企业的LOGO,倒是可以作为业务宣传费处理,当然也要看金额以及礼品的合理性,不然送辆奥迪即使打上LOGO也不能算业务宣传费。 八、客户到公司考察由公司承担的的交通、食宿费用属于招待费吗?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有关的支出是指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合理的支出是指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 客户到公司考察由公司承担的的交通、食宿费用具有业务招待的性质,因此应属于业务招待费。 九、业务招待费如果在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如何进行纳税调整? 首先要确定业务招待费可不可以在在建工程中核算,在会计准则的核算科目中只有管理费用的核算内容是包含业务招待费的,而招待费不符合达到工程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需支出,一般不予资本化,所以业务招待费一般是不计入在建工程科目的。 即使有些企业将业务招待费在在建工程中核算,在税法处理上,已对业务招待费合并进行了调整处理,所以直接将在各科目中合算的业务招待费合并,按照税收政策的要求调整即可。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