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工信建议函[2023]281号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279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税屋 作者:税屋 人气: 时间:2023-05-16
摘要:鼓励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开展标准化建设,牵头制定企业标准,参与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制定。鼓励固废处理装置生产企业开展绿色设计产品评价,完善标准采信机制。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279号建议的答复

湘工信建议函[2023]281号           2023-5-16

贺梓修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工业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推动我省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根据《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22〕9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2〕109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关于组织开展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2〕35号)、《“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等有关要求,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生环厅、省发展改革委等相关省直部门积极作为,已经开展如下工作:

  一、开展新《固废法》宣贯。

  省工信厅在益阳举办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宣贯会,工信部、省人大派员到会讲话,宣贯会还聘请了生态环境部、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等专家授课,对固废法的内容进行了精准讲解。

  二、出台工业固废环境管理规划。

  推动完成《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办法》修订,为工业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提供坚实法律保障,出台《湖南省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十四五”规划》和《关于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建立完善“横向联通”固废监管和“纵向打通”危废监管的管理机制。

  三、执行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政策。

  推动省政府出台《支持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产业延链强链的若干政策措施》,促进我省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产业集群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2022年省财政对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产业重点县共兑现了2400万元奖励,其中益阳的安化县获得奖励资金250万元;2020-2022年制造强省专项资金支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改造项目,其中重点产业项目29个,支持资金4050万元;转型升级项目25个,支持资金1140万元;国家税务总局湖南省税务局严格落实《关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40号)中明确相关政策,对综合利用企业全年退税18.31亿元。

  四、开展省级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创建。

  为认真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和工业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发展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9〕44号)相关工作要求,推动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我省于2019年11月发布了《湖南省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创建工作方案》(湘工信节能〔2019〕459号),开展省级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创建工作。示范创建分为基地(园区)、企业和项目,鼓励省内从事资源综合利用的园区、企业申报。目前总共开展了2批次示范单位创建,共有有5个园区、12家企业、14个项目获批示范单位。

  五、组织申报行业规范(准入)公告。

  根据《关于组织开展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申报并做好已公告企业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对照《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等文件,省工信厅积极鼓励我省再生资源利用行业申请行业准入公告,规范企业发展。截止目前已完成行业规范(准入)条件公告企业共有39家,其中废钢加工企业22家、废塑料综合利用企业3家、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企业3家、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企业11家、废矿物油综合利用企业1家。2022年全省回收加工废钢铁408.35万吨、废轮胎3.63万吨、废旧塑料22.02万吨、废矿物油6.94万吨、综合利用废旧动力蓄电池33.28万吨,产值超434亿元。

  六、完成国家级基地验收工作。

  2019年我省郴州、耒阳、湘乡三地被列入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创建名单,经过三年建设期,基地建设各有成效。2022年,我厅指导三个基地开展验收工作,完成自评估报告。经过专家组,对基地的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产量产品情况、主要任务、支撑项目建设情况等内容进行实地走访核查,最终郴州、耒阳和湘乡均通过专家审核并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

  七、加强一般工业固废环境管理。

  下发《关于开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的通知》,全面摸清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处置等基础信息,做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跨省转移备案工作,为摸清工业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底数奠定坚实基础。

  八、推动“无废城市”建设。

  长沙、张家界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目前2个城市已制定印发实施方案,在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全省开展无废集团、单位、社区、街道,打造社会生活各领域“无废细胞”,促进固体废物循环利用。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建设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等方面开展工作:

  (1)推进工业固废协同利用。加强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化工渣等工业固废资源利用,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与上游煤炭、火电、化工等产业协同发展,与下游建材、建筑、农业、生态等领域深度融合。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开展钢铁窑炉、水泥窑、化工装置等协同处置固体废物。

  (2)推进企业示范创建。继续支持创建一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针对已纳入示范创建名单的基地、企业和项目,做好评估验收工作,对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与制造强省专项资金支持。落实《湖南省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单位管理办法》,加强对已获批的示范单位进行监管,对不符合示范要求的,或发生重大环境、安全、质量事故的,予以剔除。

  (3)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评价。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工信部颁发的《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制度,积极引导企业主动开展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促进我省工业绿色发展。

  (4)推进行业规范管理。实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旧轮胎、废纸、废旧动力电池、废旧手机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鼓励大型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塑料聚合加工等企业与再生资源加工企业合作,建设一体化大型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等绿色加工配送中心。推动再生资源产业集聚发展,鼓励再生资源领域小微企业入园进区。鼓励废旧纺织品、废玻璃等低值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推进电器电子、汽车等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鼓励建立生产企业自建、委托建设、合作共建等多方联动的产品规范化回收体系,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强对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培训,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示范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行业规范发展。

  (5)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对标国家标准,建立健全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围绕工业固体废物资源技术要求,开发和推广一批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及高附加值产品。鼓励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开展标准化建设,牵头制定企业标准,参与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制定。鼓励固废处理装置生产企业开展绿色设计产品评价,完善标准采信机制。

  (6)推进监管信息化管理。逐步完善我省固体废物监管平台,在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平台1.0版本投入使用基础上,推进2.0版本建设,逐步推动涉危废电子标签使用,初步实现了涉危废单位全过程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实现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一套数”“一张网”和“一张图”,逐步形成我省固体(危险)废物管理电子监管体系和能力。

  (7)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固废(危废)审批流程,修订《固体(危险)废物审批事项程序规定》,大力推动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和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规范审批流程。印发《湖南省危险废物跨省转入利用管理办法(试行)》,严格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建立危险废物跨省转移黑白名单制度,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8)推进财税政策落实。根据《关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40号)《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21年版)》有关要求,开展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探讨把评价结果应用于企业环保税、增值税、所得税的税收优惠依据的可行性,确保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权益得到保障。

  (9)推进项目资金支持。严格落实中央及省级文件精神,省财政将会同省生态环境厅、省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涉再生资源利用和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加大项目储备和资金支持力度,同时积极向国家绿色基金、省土壤污染防治基金推介相关优质项目,切实推动工业污染物的资源循环利用。

  再次感谢您对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5月16日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云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