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与征管流程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安徽税务筹划网 作者:安徽税务筹划网 人气: 时间:2008-12-11
摘要:  [内容提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与流程管理的内涵、联系,有利于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念和思路,有利于落实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要求。借鉴近年来税收信息化建设...

  CTAIS2.0江苏优化版软件是立足江苏国税信息化建设实践所作出的正确选择。既保留了流程管理的特色,又符合总局的要求,与金税三期的业务需求高度一致,使两个系统取长补短,在完善业务功能、提升技术层次上实现了一次新的飞跃;既有助于提高征管信息共享、应用的层次,又能继续发挥多年信息化建设积累的业务应用功能、设备网络等硬件资源和信息化人才资源作用,为向金税三期征管软件的迭代升级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信息资源的综合增值利用为重点,推行税收风险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信息省级集中为增值应用奠定了基础。省局可以统一加工各类报表,深化税收弹性分析、税源分析、税收关联分析和行业税负分析,提高决策水平和税源分析监控水平。在这种单一目的、单一用途、数据部分应用的基础上,更要适应税收征管重心向税源管理转移这个形势,注重数据的综合应用,挖掘关键信息应用深度。当前,引入税收风险管理,就是切合这一要求的一个重要途径和科学选择。
  2004年,江苏省淮安市国税局按照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依托信息化,建立起包含流程、规则和方法在内的较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对引发税收风险的各种因素进行识别,科学评定纳税人风险度,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实现税收风险的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支持税收风险管理运行的管理信息系统集成了多种方法、工具、规则和标准,通过流程机制实现各个环节的活动、上下互动和部门联动,形成以风险管理为引擎的税源管理工作新机制。在广泛试点的基础上,2006年在全市国税系统全面实施。
  税收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定、风险应对三个环节。
  在风险识别环节,对纳税人提供、税务机关主动获取和外部第三方提供的信息进行“一户式”归集,通过考量纳税人个性特征、历史表现、经营环境、管理水平等静态指标信息,利用行业分析模型、基准税负、基准利润率等工具,对纳税人申报、发票使用、税负、产能等动态指标信息进行分析,寻找和识别对税款流失构成影响的各类风险因素。
  在风险评定环节,从概率、规模、时间三个维度衡量纳税人的税收风险度。概率是指纳税人税收流失的可能性,通过纳税人风险因素的多少和涉税指标的异常程度确定;规模系数反映纳税人规模大小对税收流失严重程度的影响,具体用投资额、固定资产、职工人数、销售收入、应纳税额五项指标综合评定;时间系数是指时间对纳税人税收流失可能性的影响,用纳税人存续时间和实地核查间隔时间两种来修正概率。对上述因素,按照一定规则进行量化,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计算确定纳税人的风险度,将风险度划分为五个等级,从一级到五级,风险程度越来越高。其中一、二级为常规级别,三、四、五级为警戒级别。
  在风险应对环节,根据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提供的管理措施和手段,结合产生风险的主要原因,采取差别化应对措施,实施对风险的核实、排除、控制和化解。对处于一级、二级风险的纳税人,采取宣传辅导、提示提醒、信息采集核实等管理、服务性应对措施;对三级风险以上的纳税人,采取征询约谈、实地核查、税收检查等应对措施。这些管理措施和手段对纳税人的影响程度、介入深度逐步增加,与纳税人的风险级别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税收风险管理一是突出了管理重点,提高了管理有效性。跳出传统的按行业、区域、规模等分类管理的思路,改变过去“一刀切”式的普遍管理模式,把高风险纳税人作为管理重点,避免对所有纳税人平均使用管理力量,管理的针对性、目的性和有效性更强。
  二是整合了管理资源,实现基层减负增效。整合或取消了23项管理事项,占税源管理事务的21%。对统一发布的信息按照风险度的高低分为必查类、预警类和参考类,减少了基层干部的无效劳动和低价值管理。
  三是明晰了管理责任,优化层级联动管理。市局重点关注区域性、行业性税收风险和高风险纳税人分布情况,县局、管理分局重点关注税收风险应对效果和各级别纳税人风险变化情况,基层管理人员着重在风险应对的措施和效果上下功夫,形成各有侧重、责任明确的管理机制,也与各层级的职责相适应。
  四是提升纳税遵从度,提高了管理质量。风险分析使纳税人的各类违法违规问题能够得以及时发现、及时纠正,达到引导遵从、强制遵从的效果。今年1-9月份,淮安市国税局管辖纳税人自查补申报3200多万元税款,79个行业税负同比上升。
  (三)建立流程持续改进机制,推动流程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充分发展
  一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流程管理覆盖全部税收征管业务、内部行政管理和对外信息交互,实现所有涉税工作全部流程化管理。减少行政事务以及对外信息交互协作中因职能分工导致的中间环节多、响应速度慢等问题,减少出现流程不顺畅、“半拉子”流程等情况,通过建立全面的流程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组织整体运转效率。
  二是开展流程运行效果的反馈和考核。建立健全流程监控评价机制,及时评估流程运行的效果。利用系统对工作进行全面记录的特点,以处理工作流的数量和质量为基础,以工作难度、工作成效为调节指标,体现劳动、知识、技能等要素参与价值分配,开展面向组织和个人的绩效考核,激发活力,实现流程的增值运行,提高流程运行质量和效果。
  三是建立流程管理的持续改进机制。流程管理的本质就是持续改善,不断优化。征管流程本身还有优化的空间,可以进一步整合涉税事务和流程节点、岗位之间的职责分工;可以进一步调整流程的顺序、经过的节点;可以进一步优化流程运行的反馈和考评。通过不断地流程分析,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来进行流程优化,以适应外部的变化,而当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或外部环境发生突变的时候,又需要进行再次流程重组。
  四是建立税务人员的教育竞争机制。流程的运作主要依靠税务人员,而税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能力水平又是制约流程规范、增值运行的主要瓶颈。通过建立教育培训机制,从组织上推动干部学习,提高税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建立流程管理责任机制,明晰各环节、各部门的流程责任,提高税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建立竞争激励机制,用利益分配方式的变革,促动干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真正有效落实流程管理的要求,体现流程管理的规范和高效。
  综上所述,信息化与流程管理共生互助,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包括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过程、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管理平台的高度融合。通过推行信息化支撑下的流程管理,拓展信息应用深度,积极引入风险管理等管理理论和方法,能够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达到执法规范、征收率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的目标,最终促进管理效能的提升,必将进一步推动征管现代化前进步伐。
本文章更多内容:<<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财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