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全覆盖难度到底有多大?

来源:税屋整理 作者:税屋整理 人气: 时间:2015-03-12
摘要:  2015年3月10日下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长兼书记刘尚希作客中国政府网,围绕新一轮个税修订时间表、落实减税清费政策的难度有多大等问题进行了两会特别访谈。刘尚希认为,减税清费也能反映出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的扩大...

  
  至于个人所得税,楼继伟部长在记者会上讲了以后,大家更为关注这个问题。个人所得税在我们国家的规模是7千多亿,占整体税收收入的6%多一点,跟国外相比可能是一个小税种。但是,它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它涉及到每个人的钱包。它到底怎么改革,大家认为有钱的人,你负担得起,按能力原则,你应该多负担税,就是说要公平地征税。通过公平地征税促进社会的公平,缩小分配差距,应该起这样的作用。怎么样才能起到这个作用呢?大家的想法就五花八门了,有的说提高起征点,专业的说法叫免征额,或者叫扣除额。是不是提高免征额、起征点就能够解决问题呢?我认为是解决不了的。如果不断地提高起征点,交税的人就越来越少。
  
  现在只有7、8%的人在交税,90%多的人是不交税的,与个人所得税没关系,因为3500块钱以下的收入是不交税的。在这种情况下,交税的就是少数人,要发挥这个税种的调节作用就很困难。如果不采取这种办法,改换思路,怎么才能变得更加公平呢?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把收入情况和财产情况摸清楚,让真正该交税的人不要偷漏税,首先要做到这一点。如果仅仅是调起征点,而这个问题没有解决,有很多的漏洞,结果只是管了工薪收入阶层,代扣代缴,一分钱也跑不掉。有些有钱人,有各种的避税方法,反而征不到,这就不公平,应该在这方面下工夫。
  
  以后的税收应该考虑综合征收,这不是轻而易举能实现的。现在的11类所得是按不同的税率征收的,应该进行适当的合并。一步到位变成综合征收的话是非常困难的。综合征收就意味着把每一个人的所有收入都要搞清楚,加起来按照年度算账。这里面可能还有其他的扣除。说到扣除的话,征税单位就要相应发生变化,好多人都是以个人为单位,以后可不可以变成按家庭为单位来征税呢?那就是以家庭算总账,所有的收入是多少。然后根据家庭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扣除,比如抚养小孩、有老人、有特殊的负担,比如还贷,都是用税前扣除,这就叫个性化征税。因为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这样一来,税法就会非常复杂。
  
  美国就是按照这种方式征税,税法有上千万字,普通老百姓根本看不明白,必须是专门的人替他交税。他也请税务师。如果没钱请不起税务师,税务局说多少就是多少,你也搞不清楚,他们的税法太复杂了。在这种情况下,要针对每个家庭的差异来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话,对征管是巨大的挑战。在现有的法制环境下,会不会出现关系税、人情税,我跟你关系好,就给你少开一点。跟你关系不行,就多开一点。怎么样实施有效监督,这是很大的难题。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征收,从一般意义上讲好像是有利于公平,或者是可以使个人所得税变得更加公平,但是要操作起来,没有适当的调整,有可能适得其反。所以一定要根据我们国家的国情来考虑。
  
  关键词四:营改增扩围   
  Q:2015年,营改增要做到全覆盖,难度有多大?   
  刘尚希:营改增越往后推进,难度越大。增值税适合制造业征收,现代服务业已经覆盖了一部分,以后要覆盖到所有的行业,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比如像不动产,楼部长答记者问的时候已经谈到了这个问题。还有金融业的增值税,实际上也是相当困难的。主要难在增值额的确定上,增值额具有不确定性,确定增值额的时候面临很多技术上的难题。国外要对金融行业征收增值税都是采取变通的简易征收的办法。在我们国家,很显然不可能超越现有的征管水平和征管能力。在现有的征管条件下,也只能采取变通的办法。所以增值税的改革越往后越难。
  
  除了这些行业做到覆盖以外,还面临的问题是增值税税率的档次太多了。增值税本来是中性的税种,它的前提是税率必须单一,不能分很多档。不同的行业分不同的税率,它就不是中性的税种,意味着它给不同行业带来的税负是不一样的,会产生严重的税收扭曲,不利于结构的转型升级。怎么样简化税率,这可能也是今年面临的重要课题。下一步怎么实施,要经过大量的测算分析。税种是向高的看齐,还是向低的看齐,还是向中位数看齐,要考虑各个方面,既考虑财政的收受能力,还要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还要考虑各个行业之间税负水平的均衡性。只有这样,增值税作为良税,它的中性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关键词五:减税清费  
  Q:加大财政直接投入,落实减税清费政策的难度有多大?政策和措施如何对应和完善?   
  刘尚希:减税清费是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积极财政政策力度扩大的一种表现。减税就是结构性的减税。刚刚谈到营改增就是减税的效果,减税体现在各个行业,并不仅仅是在服务业消除了重复征税,在制造业也有减税的效果,因为制造业也要购买生产性服务,这可以扣税,也是一种减税的效应。实际上营改增带来的减税效应是最大的。
  
  除此以外,还有针对小微企业的减税,国家出台了几次针对小微企业的减税政策,力度加大了,面也扩大了。针对小微企业的减税政策就是鼓励创业、鼓励创新。因为企业都是由小变大的,尤其是一些小微企业看起来规模小,但它有活力,而且创新意识很强,对于这样的企业,应该通过清费的办法,让它在起步阶段发展得更好。一个是门槛低,容易起步创办企业。在起步以后,要让它容易生存。因为税负高了不容易生存,做不好就死掉了。对于这样的企业,要给它好的税负环境,有利于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减税跟当前的政策基调是吻合的。
  
  除了减税以外,还有降费,主要是行政事业性的降费,去年已经取消了300多项的行政事业性的收费,今年还要进一步对这些收费进行梳理,该取消的取消,该保留的要说明为什么保留。降费要进一步的规范化。税收法定,收费也应当法定。我们现在一说税收法定是就税论税了,把费的问题放在了一边。其实不管是收费,还是收税,只要是政府收的,性质是一样的,也应当收费法定。怎么样在收费方面真正做到法定,也需要加强法制建设。我想这一点要跟全面降费结合起来,而不仅仅是说现在降了,过一阵子说不定又产生了,不能像割韭菜一样,现在割掉一批韭菜,过一阵子又长出来了,这得依靠法制建设才能防止“韭菜现象”。
  
  关键词六:清理税收优惠   
  Q: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强对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管理。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改革任务。楼继伟部长也提到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各地的行政性的竞争,今后要维持全国统一市场,不能再搞行政性竞争,要公平的市场竞争。在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期间,您认为清理的标准是什么?清理的步骤应该是怎样的?您的建议是什么?
  
  刘尚希:我认为这个清理是有必要的,而且要加快实施。地方政府搞这种区域之间的竞争,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变相的税收优惠,还有各种非税优惠,比如土地出让。怎么样清理呢?我觉得首先要把情况摸清楚,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说实话,我们对这些情况不清楚。只有摸清楚了,才能有的放矢。各个地方形成了很多的变相优惠措施,有的已经承诺了,是不是中央一句话就彻底取消了呢?是不是要有一点的过渡措施呢?实际上这也是现实的问题。
  
  不然的话,一些投资者可能要跟政府打官司。当然,你可能说中央调整了,地方政府没有责任,这也涉及到政府的诚信问题。还有现实的问题,企业原来考虑的是在税收优惠的情况下来进行投资运营,现在突然取消了,企业的成本会加大,怎么让企业生存。在经济整体存在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这个现实情况也得考虑。所以说清理是大方向,这是整体要求,应当做的。但是,也得根据实际情况,一步一步地做,把情况摸清楚,在这个基础上真正使清理收到实效。
  
  为什么要清理?道理非常简单。如果各个地方都搞变相的税收和非税率优惠,我们的市场就不是全国统一的市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就很难实现。如果是割据的市场,这个市场就不能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所以要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要公平竞争,这些五花八门的优惠政策就要取消掉。取消掉以后,地方可能会问,没有这些政策怎么招商引资?怎么发展经济?靠什么手段呢?实际上这就是转变发展思路的问题。
  
  过去可能是靠好处,变相的税收优惠,给你一块地,表面上招拍挂,实际上是把钱给你了,等于是零地价。这种暗地里给好处的办法进行招商引资,到现在已经不合时宜了,这样只能带来投资行为短期化。政府这样做也是短期化的考虑。通过这种方式引进来的企业能存在多久?地方发展经济怎么办呢?最重要的是完善投资经济发展的环境,这方面是要下功夫的,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地方做了很多,这是硬环境。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软环境,地方的体制、政策、社会治安,这些方面是需要地方下功夫去做的。这些如果做到位了,经营的环境非常好,我到你这儿来投资,额外的成本很低,用不着今天拜这个码头、明天拜那个码头,这些节省下来,投资者的成本也降下来了,这些对投资者来说是隐性的成本。这些方面改善的话,环境也大大改善了,有钱赚,资金自然就来了。资本是逐利的,用不着我们吆喝,他看到你这个地方好,自己就跑来了。

本文章更多内容:<<上一页-1-2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财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