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报社记者:商事制度改革实施近两年来,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具体起到哪些作用? 张茅:商事制度实行两年来,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是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和发展动力。就2015年来说,全国新增的市场主体是1479.8万户,增长14.5%,其中企业433.9万户,比上年增长21.6%。新增主体注册资本28.99亿元,增长52%,企业户均是652万元。在北京中关村,平均每天诞生的企业达到了222家,去年全国日均新增企业1.2万家,2014年是1万家,改革之前是6900家。 二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5年新增的企业中,第三产业企业数量超过了80%,从而使整个企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服务业)占比达到了74.8%,比上年增长1.5%。特别是一些新兴的业态,像网络服务、电子信息产业、教育、医疗这些企业的数量都在不断增长。这是符合我们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 三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企业信用程度有所提高。 四是促进社会就业和全社会创业就业观念的改变。过去就业更多的是依靠国营,现在新的企业90%以上都是个体私营企业。我们对这些企业做了一些抽样调查,每个企业平均吸纳就业人数7.4人、个体工商户2.9人。由此推算,2014年新增就业1200万人,2015年新增就业1400多万人。 五是工商注册便利化步伐大大加快。现在登记一个企业的时间比过去大大缩短,特别是我们实行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之后,给企业带来了更多方便。另外还有一项措施,过去在工商总局注册的企业将近2000家。我们现在采取了下放权力的措施,90%以上都下放到各地。过去一些央企办理注册和变更都要到总局来,现在为了方便企业,我们把它下放到企业所在地。如果企业在北京,就下放到北京,企业不用到工商总局来办理工商业务,这样大大方便了企业。下放工作还要继续进行,在工商总局注册的企业基本上都要下放到地方。 同时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根据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们国家在189个经济体当中,营商环境排名84位,商事制度改革这两年,我们每年提升6位。国务院组织的第三方评估以及社会媒体对改革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去年上半年中国科协组织了第三方评估,显示2015年商事制度改革推动GDP增长0.4%。我想商事制度改革成就不仅仅是微观上企业注册的便利化,还体现在推动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服务,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上。 所以从改革的效果中可以看到,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我们的就业不降反增。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创新创业的活力在增加,对于未来的经济发展,未来宏观经济的增长,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国青年报记者:两个问题,第一,今年去产能是我国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之首,这里涉及到“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工商部门作为市场监管的主体,我们在清退“僵尸企业”方面今年会有什么样的部署和安排?第二,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推进,新增的企业数量在增加,但是有一些专家提出一些担心,新增的企业虽然多了,但是有一些企业是注册以后没有经营的,我想请问工商部门对这些企业有没有一些统计,会有怎么样的部署和处理? 张茅:企业的进入刚才我说到了。企业的退出,在商事制度改革之前,特别是改革初期有一些企业反映,说我们进入市场方便了,但是退出仍然很麻烦。因为企业退出市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涉及债权债务和税务方面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企业退出市场的机制,根据大家的需求,我们对退出企业试行了“简易注销”的改革,以方便企业退出。 “去产能”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我们正在稳步推进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企业、个体工商户注销流程的简化和完善。我们在去年年初就选择了上海的浦东新区、江苏盐城、浙江宁波、深圳等地方,对有些未开业的企业、无债权债务的企业“简易注销”改革进行试点,大幅度简化企业注销程序。刚才我说一天有1.2万户企业进入市场,大概注销的企业有1800户。企业有进有出、有生有死也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今年我们还要继续扩大试点,推广“简易注销”,使企业尽快办好注销手续。 另外,每天新增的这些企业,开业的情况、经营的情况怎么样,我们和国家统计局也做了一些跟踪调研。总体来看,企业的活跃度在70%左右,在这70%的企业当中,有78%的企业已经有了营业收入。分析企业未开业的原因,大概有几个方面,一是企业拿到了营业执照,但是还有一些需要行政审批的项目,可能企业达不到门槛,或者行政审批的手续比较慢。 第二,在经济形势出现复杂情况的局面下,有些企业经营出现了一些新的困难,比如企业招工、融资方面存在困难,所以它虽然注册了,但是没有开业。第三,确实也存在着一些盲目注册的情况。所以我们要继续做好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服务工作,帮助他们解决成立企业以后经营的困难。 |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