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规定,上市公司应在披露2006年年报的同时编制“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翻开已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观察这份差异调节表中的数据,投资者会发现,上市公司的身体―――股东权益,有的会一夜之间长胖许多,有的又会变得消瘦一些,这全是执行会计新政的结果。上市公司是怎样长胖或瘦身的?如何正确理解这种情形下的变胖和变瘦?本报为此特邀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李若山教授等专家撰文分析,以帮助投资者厘清思路。 面对一些差异如此之大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这叫投资者犯了疑惑:究竟是现有会计准则出了问题?还是新会计准则增加了迷魂药?如果不将这些问题一一厘清,今后投资者将如何依据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这张照片来做出决策?因此,弄清两套会计准则的差异,特别是新会计准则中的“语法”规则,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2007年新年钟声到来,我国上市公司也逐个掀开财务状况神秘的面纱,通过财务报表的披露,给众多的中小投资者来个集体“亮相”,以便他们通过对财务报表这张上市公司照片的“面相”,来决定在今后的投资决策中,是用脚投票呢?还是继续做上市公司的“东家”?所以,年初阅读上市公司的财务年报,似乎已成为资本市场的一个惯例。 然而,与所有过去的年报不同,今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却分外热闹。因为,今年我国上市公司在披露年度财务报表时,不仅要按照现有的会计准则披露其财务信息,而且,还要按照一套全新的、与国际接轨的新会计准则,调整其部分会计信息。特别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本钱”信息―――股东权益这一块。一定要同时编制两张按不同准则口径的报表,那么,这对于习惯看一张照片来判断公司财务状况的投资者来说,可能要带来一些麻烦。因为,他们现在要看的是两张可能完全不同的照片来判断公司财务状况了,这是否会给投资者的判断带来更清晰的印象呢?抑或是更混乱的概念呢? 在惶惶不安的等待中,投资者迎来的第一份年报:江南高纤。尽管人们对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倒底有多大,心中无数。但看完了这两张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照片,人们似乎有些释然了,按现有会计准则编制的江南高纤其股东权益为3.2亿元,而按新会计准则编制的股东权益为3.4亿元。差距不大。所以,投资者胸有成竹地说,两张照片差不多,最多只不过是漂亮的脸蛋上多了几个青春痘,无伤大雅。新会计准则估计还是老一套,换汤不换药吧! 然而,随着年报的一一亮相,投资者们开始暗暗叫苦不迭了。特别是1月30日公布的南京高科公司的财务年报,按现有会计准则披露的股东权益为14.1亿元,而按新会计准则编制的股东权益却为24.8亿元。同一天披露的精达股份也是如此,按现有会计准则披露的股东权益是3.8亿元,而新会计准则编制的股东权益是5.8亿元。当然,并不是所有上市公司都是往胖里长、往高中增。也有几家公司用的是瘦身术,如华泰股份,现有会计准则为26.7亿元,而新的会计准则编制的股东权益为25.8亿元。宝新能源也是如此,其股东权益因新旧会计准则而缩水了130万元左右。面对一些差异如此之大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似乎是让投资者在看两张完全不同的照片,一张是骨瘦如柴的身材,而另一张是身壮如牛的体魄,但反映的是同一个公司,这叫投资者犯了疑惑:究竟是现有会计准则出了问题?还是新会计准则增加了迷魂药?如果不将这些问题一一厘清,今后投资者将如何依据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这张照片来做出决策?因此,弄清两套会计准则的差异,特别是新会计准则中的“语法”规则,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弄清新旧会计准则差异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成语,叫刻舟求剑。楚国有个人乘船渡江。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了。这个人便急忙在船边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然后就悠闲地等着船靠岸。船靠岸停下来以后,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可是再也没有找到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而这一典故与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关系十分密切。在传统会计准则中,有一大法宝是奉为圣旨且雷打不动的:这就是历史成本原则,它是现有会计准则中的精髓。这一法宝讲起来很简单,就是会计记账时,根据业务发生时所取得的凭证金额入账,一旦入账了,不管市场有什么变化,会计是不准随意调账的。原因有二,一是购入东西价值是多少,花了多少钱,就记多少,管家对东家好交待。二是购入东西即使市场价格变化了,不管他了。因为东西的价格天天变化,不好确定。其次,这些东西的价值即使变了,管家也不一定拿去卖。所以,管家为了能对东家有个交待。东西买了后,记到账内是不准随便变化的,这叫历史成本原则。也是我们现有会计准则所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一大法宝大概沿用了五百多年,大家相安无事。这是因为,在传统经济中,东家是不太变的,要变就变管家。就好比船是不动的,东西掉下去了,在船边刻一个记号,是比较容易找到的。然后,到了资本市场,情况就大大改变了。现在管家倒不太变动,而东家却时时在变。而且变起来非常容易,证券公司跑一趟就成,甚至连一趟都不要跑,在计算机前按一两个键,老东家就走了,新东家就来了。但老东家何时走,新东家何时来,很大程度决定家里东西值不值得留恋,对新东家是否有吸引力。所以,在走与留的决策时,东家最想看到的是:家里东西现在值多少钱?可惜的是,现有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并不提供这些信息。他们能提供的往往是几年前、甚至是几十年前家里买来东西的价格。这对新老东家的决策并没有多大用处。于是乎,人们对现有会计准则的批评铺天盖地,船早在江河中随波逐流,新老东家常常换,物价变动时时新,但旧会计准则还在用刻舟求剑的方法记录着当时的进价,这究竟有何意义?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再三协调下,一个以公允价值为核心的新会计准则就应运而生。其核心就是打破传统会计中的历史成本原则,对一些变现能力强或者变现可能性较大的资产,可以不再遵循历史成本原则,而应该采用报表披露日的价格,对家里的财产进行重新估价,以便为新老东家在做去留决策时,有一个依据。如刚才提到的南京高科,以极其低廉价格购买了中信证券2754万股、购买了栖霞建设限流通股5842万股以及南京商业银行17%股份。如今,随着市场行情激增,这些金融资产早已超出原始价格约12亿元左右。对于这样一个秘密宝库,传统会计一定是秘而不宣,只有管家或少数东家知道。这对于资本市场的大多数想要进出的其他东家来说,肯定是不公平的。所以,新会计准则就要求,一定要将所有信息告诉所有东家,不管是准东家、现有东家还是不想再当东家的东家。在某年的12月31日,属于该公司的财产,大概市场价值多少,赚了还是亏了,以方便大家作出去留问题的决策。这就是传统会计与现有会计的最大区别。这种随波逐流的做法,当然受到大多数在资本市场中摸爬滚打的东家们欢迎。因为,通过获得最新价格信息,他们在做决策时,就再也不会为遗漏了某些金银宝库的资料而后悔终身。所以,世界各国在推行一段时间之后,都将现行市场公允价格作为新的会计准则核心。中国加入了WTO这个世界大家庭,当然也不例外地采用了这一规则,并在2007年开始,先试用一下,看是否能起到预期作用。看来,效果还是可以的。 当然,看官,在此切莫高兴太早,任何问题有一利必有一弊。新会计准则确实告诉属于公司净资产的最新价格。但是,还是有几个弊端要告诉大家,不然的话,一旦产生新的误导,投资者又要大叫:假账又来了。 弊端之一 由于用公允价格重新反映一些金融资产,使得东家的本钱大大增加了,大家认为赚钱了,要分红了。错!用公允价反映一些资产的新价值,从理论上来说,确实增值了,但这只是一种账面升值,并没有变成真金白银,用我们的会计行话来说,还是持有利得,而不是实现利得。这好比你用100万元买了一套房子,现在同等房子的房价已升到了200万元,你可以说赚了100万元,但赚的钱并没有到手,搞不好哪一天房价又跌了,你所赚的钱就会如同泡沫般的消失。这是新会计准则的弊端之一。弊端之二 反映东家本钱的资产负债表是上市公司12月31日下午下班前的一瞬间的一张照片。反映的是当时金融资产的价格;如上述南京高科,从新会计准则编制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属于东家的净资产是翻了将近一倍,但这些净资产仅仅是按2006年12月31日这天股票交易价确认的。这些交易价与你读到财务报表这一天的交易价也许有天壤之别,就在我写此拙文之际,又传来上证指数当天狂跌4.92%,更何况有些企业的财务披露日是4月30日,而报表反映的净资产数是上一年12月31日的。因此,投资者读到报表数可能是明日黄花,即报表反映的净资产是天价,而你读到报表时的净资产可能已跌破面值。所以,这时的价格信息早已毫无价值了。特别是对一些金融性资产,交易价格就像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以某个时点的公允价来反映企业净资产,可能会对投资者产生误导。此其弊端之二。 弊端之三 属于东家的资产不少,除了金融资产外,还有存货、厂房、机器及租赁的建筑。而新会计准则只限于金融性资产、投资性房产可用公允市价,而其他资产还是要用历史成本,这样,属于东家本钱的净资产合计数就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价格,其中,既有原始价格的历史成本如厂房、设备等,又有当前公允价格的现行市价如投资性房产、金融资产等。所以,属于东家本钱的合计数就像一个香蕉加上一个苹果,最后得出有两个水果的结论。而且,这个香蕉可能是三个月前的,而这个苹果可能是今天的。当你拿到这样一个合计数时,你认为这两个水果好、还是不好呢?对我这个学过多年会计的人来说,也是心中无数的。 好了,尽管新会计准则有这样三个弊端,但是,与传统会计准则之比,还是有进步,因为,它毕竟更靠近现实了一些。在找不到更好的工具时,新会计准则还是更有价值些。只不过,今后的会计信息,再也不是靠有些生活常识就能理解的东西了。它是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更多的逻辑分析、更多的智慧才能理解的东西了。这大概是知识经济时代所带来的特征吧!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