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政办发[2020]52号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鸡市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来源:税屋 作者:税屋 人气: 时间:2020-12-03
摘要: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办通”,精准落实减税降费等各项政策,进一步完善涉企收费基金项目清单及常态化公示制度,坚决取缔各种不合理收费,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鸡市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宝政办发〔2020〕52号                 2020-12-03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有关工作部门和单位:

  《宝鸡市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2月3日

宝鸡市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

  《宝鸡市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是经国家发改委函复、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复的推进我市按照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标准建设的指导性文件。2020—2022年是按照《方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关键阶段,为了确保《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实到位,加快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符合宝鸡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和模式,如期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目标,以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创新活力为重点,践行新发展理念,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坚持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建设、集群化发展和园区化承载“三大战略”,以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主线,大力实施工业“1553”行动计划,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聚焦新技术、发展新产业、探索新模式、培育新业态。积极探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途径、新模式,再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将宝鸡初步建设成具有竞争力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和“一带一路”上的国际化城市,构建一批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为推进宝鸡市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的新篇章做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目标

  以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为目标,聚力建设先进制造、优质农产品供应、货物集散、旅游休闲度假四个全国中心,以及开放交往、国际会展、科创、文化、教育培训、医疗康养六个区域中心,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到2022年,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机制、平台支撑体系和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建成西部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高质量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初步建成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地位显著提升。2020—2022年,GDP年均增长4%左右,形成以创新驱动、绿色低碳为特征的产业发展模式,宝鸡制造优势显著增强,生态文明制度基本建立,在西部率先建成生态型工业强市。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建立健全创新驱动的内生动力机制,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创新型、开放型、复合型人才大量涌现,创新创业环境显著优化。到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80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数量达到1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2%以上,工业企业每百亿元产值发明专利授权量50件,形成一批代表性创新示范企业。

  ——园区集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发挥《方案》批准的宝鸡高新区、蔡家坡经开区两个核心承载区的引领作用和省级园区辐射带动作用,建设产城融合发展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形成集聚发展、用地节约、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平台。到2022年,以园区为载体,建立20家面向中小企业协同设计、制造、物流、服务、人才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10个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区。

  ——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基本形成。构建智能化、高端化、集群化现代产业体系。对接“中国制造2025”,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高科技、高质量、高增值、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到2022年,将宝鸡建设成为西部具竞争力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二、行动任务

  (一)努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承载区

  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全力打造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全面落实加快开发区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开发区扩区升级,推进高新区、港务区、蟠龙新区、蔡家坡经开区等各类开发区和县域产业园发展,探索发展“飞地经济”,推进老城区企业“退城入园”。搭建“军工+”平台,打造电子信息、航空装备、新材料等军民融合产业园。

  1.建设宝鸡高新区为主的自主创新前沿区。作为省政府批准的产业转型升级主要承载区,宝鸡高新区加快推进高新区48平方公里的三期建设,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医药工程等

  2.打造蔡家坡国内领先水平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承载区之一,蔡家坡经开区围绕西北地区最大的专用车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微型车产销基地和最主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着力做优汽车零部件产业。以“陕汽回家”工程加快推进法士特、汉德车桥、荣鼎公司等多个重点零部件投资项目落地建设,着力提升本地配套比例。以标准化厂房建设为依托,大力招商引资,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在区内布局,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建设,争取更多高附加值零部件产品到区内投产,辐射西部各省区汽车产业。全面落实陕西省委省政府实施300万辆汽车工程的决策部署,重点发展“关、专、新、智”零部件领域,着力提升陕西省、宝鸡市现有整车企业本地配套率,增强对西部各省区汽车市场的辐射能力。为陕西省实施300万辆汽车工程助力,为西部汽车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到2022年,蔡家坡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31亿元,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值占开发区汽车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责任单位:蔡家坡经开区管委会、岐山县人民政府、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3.支持特色产业园区创新发展。围绕省委省政府“三个经济”战略和我市工业强市“1553”行动计划,优化各县区特色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功能、强化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物流会展、研发设计、科技咨询、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探索发展“飞地经济”,搭建“军工+”平台,打造电子信息、航空装备、新材料等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宝鸡港务区开放创新平台,积极吸引和推进外向型产业、老城区优势产业向高新区、蔡家坡和其它园区聚集,加快疏解老城区承载功能,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人民政府)

  4.推进县域工业集中区高质量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和区域特色产业,推进集中区主导产业向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布局,积极承接新材料、装备制造等老城区优势产业向集中区转移。鼓励支持渭滨姜谭工业集中区向高端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金台科技工业集中区向精密制造产业、陈仓科技工业集中区向智能制造产业、凤翔长青工业集中区向煤化工精深加工产业、眉县常兴纺织工业园向高端新型纺织面料产业、岐山新材料产业园向新材料产业、扶风科技工业集中区向生物医药产业、千阳环保新材料集中区向节能环保产业、凤州现代科技工业集中区向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转型,加快工业集中区产业迈向中高端。(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5.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园区为依托,加快建设与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相匹配的标准化厂房,积极推进5G网络建设和相关应用,建设智慧智能园区,实现基础设施高起点、高标准、全覆盖。构建技术研发、产品设计、试验检测、成果中试、企业孵化等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产品展示、市场信息、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体系,吸引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以区县为基础,以园区为载体,建立20家面向中小企业协同设计、制造、物流、服务、人才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10个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区,聚集中小企业2500家。组织实施小微企业专项扶持行动,创建20个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和众创空间,调动和利用社会资源推动创业。(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二)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1.做强支柱产业

  深入实施“1553行动计划”,围绕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中心,不断提升中国钛谷实力,加快高端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向产业链终端延伸,拓展应用领域,优化产业链。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依托蔡家坡、高新区汽车工业园,做大存量与引进增量相结合,推动汽车产业的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形成“中(卡)、轻(卡)、微(型车)、专(用车)、新(能源车)、配(零部件)”的产业布局。发展海外市场和外部市场,发展汽车电商。打造配套宝鸡、服务陕西、辐射中西部、出口海外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到2022年,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和特种车辆)产业产值力争达到1200亿元。

  ——钛及钛合金产业。以宝钛集团为龙头,大力生产钛挤压型材、大规格棒材、宽幅优质板材、大型钛锭、3D打印用钛和钛合金球形粉末;以力兴钛业、欧亚化工、巨成钛业、富士特钛业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开发高端钛合金产品和高附加值钛产品;促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向应用领域拓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技术链和价值链,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发展绿色制造和循环制造,推进钛材加工智能化和信息化;发挥宝钛集团龙头引领作用,加快民营钛企业发展步伐,整合行业资源,建设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打造先进结构性材料产业集群。到2022年,钛及钛合金(含其它稀有金属及3D打印新材料)产业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

  ——烟酒食品产业。围绕建设西北食品加工基地,以宝烟、西凤酒、青岛啤酒、农夫山泉、阜丰生物、老牛面粉、和氏乳业等企业为龙头,以擀面皮、臊子面等特色美食为重点,推进名优产品深加工和特色美食产业化。推进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建设数字化工厂、西部食品加工基地。建设高水平技术中心,加大食品安全、食品营养研发水平;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精准营销、O2O等新型商业模式。到2022年,烟酒食品产业产值力争达到600亿元。

  ——能源化工产业。围绕延长能源化工产业链条,以长青能化、郭家河煤矿等为龙头,坚持绿色、集约、创新发展,推进产业深度转化。以煤炭综合利用技术、煤化工产业深加工技术为方向,加大力度提升煤制甲醇及相关产品的规模和质量水平,向精细化工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形成煤—甲醇—芳烃/乙二醇—聚酯等产业链,积极发展甲醛、甲缩醛、多聚甲醛等甲醇下游精细化工品。发展园区节能节水、三废利用等公共服务,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水平,推行绿色制造和循环制造。到2022年,能源化工产业产值力争达到900亿元。

  ——优势装备制造产业。围绕提升优势装备制造产业水平,发挥石油装备、轨道交通、电力设备等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人才、品牌优势,拓展国内外市场,促进服务型制造、智能制造融合发展。石油装备,依托宝石机械和宝石钢管等龙头企业,以及宝鸡通化石油设备制造、宝鸡赛孚石油机械等配套企业,大力发展新型海洋自升式钻井平台、超深井、多功能石油钻采设备、大口径石油焊管、连续管等产品,研发智能钻机,发展新型极端工况石油管和油气输送管,稳步推动服务型制造、智能制造和全球化进程。电力装备,依托宝光集团、西电宝鸡电气等龙头企业,攻克继电保护装置和开关设备成套化和智能化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智能断路器、智能开关以及具有高海拔和超低温的高压真空断路器。依托中国能建宝鸡铁塔公司,突破设计图技术转换、带颈法兰环向对接焊接、大规格角钢制孔等关键技术,研究发展智能铁塔。发展设备总成套、工程总承包、一体化解决方案等服务型制造业务。轨道交通,以驻宝央企为引领,以长美科技、中铁工程机械等多户规上企业为代表,以中铁宝工、鲲鹏工贸等百户外协企业为配套,深化央地融合,推动宝鸡市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发展高速铁路轨道、重载铁路轨道、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等配套的大号码道岔、客运专线高速道岔、适应货运重载线路的重载道岔等基础关键零部件,以及为桥梁配套的钢结构轨道梁等产品。到2022年,宝鸡优势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力争达到800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宝鸡高新区管委会、蔡家坡经开区管委会、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2.做大新兴产业

  ——航空航天产业。以航天导航设备公司、宝成电子、凌云电器、烽火通信为龙头,攻克光纤陀螺、航空传感器、导航和识别导航总和系统等关键技术。重点建设航天导航设备公司的航天高端制造产业基地项目,烽火集团的高科三期工程战网、直升机配套项目,凌云电器的通用航空综合航电及北斗二代导航项目,以及专用汽车公司的旋翼机生产和培训基地项目。加大对宝鸡专用汽车公司、航宇光电公司等重点民营企业的航空项目的支持力度。到2022年,航空航天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加快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以秦川机床、宝石机械、西北机器为主体,研发精密数控风电专用机床、风电齿轮箱、风电专用铸件、成套机组、凸型叶片模具等关键部件和风电设备整机。依托国核锆业、秦川机床加快与风电装备零部件加工相配套的大型数控、专用机床的研制。积极发展核电装备制造业,加快国核锆业股份公司核级锆棒材、管材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核电装备技术水平。依托宝深建材机械、华辰新型节能材料、石羽节能科技等骨干企业,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成套设备、工业废弃物及污泥处置装备、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积极扶持千阳、陇县、凤县、眉县等县的光伏发电项目;有序推进凤县、陇县、太白县等县的风电规模化发展。到2022年,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到110亿元。

  ——电子信息与通信产业。信息通信设备以长岭、烽火、凌云、宝成电子等龙头企业为依托,突破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通信模块及传感器关键技术,发展军民用导航、通信等产品、系统和设备,以及设备全生命周期服务。鼓励军民融合发展,主动承接制造外包服务。大力吸引中东部大型电子制造外包企业入驻宝鸡发展。核心信息设备制造依托长岭、烽火等龙头企业,重点突破面向智能制造的工业传感器核心技术,参与建立制造信息互联互通标准与接口技术规范。发展智能纺机、工业通信设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积极推进宝鸡创新中心建设。到2022年末,电子信息与通信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

  ——生物医药与健康设备产业。依托秦岭生物医药,以药材种植生产基地、龙头企业、生物医药园区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现代中药产业发展,构建生物医药产业种植、研发、加工生产体系,提升现代生物技术和制药工艺,突破中药材提取技术,实现中药饮片标准化。鼓励发展面向长期慢性病、老年病的中成药和保健产品。开发一批中药名优品种。打造华西制药、金森制药及向源、科兴等一批特色中药企业。积极推进钛材料医疗器械零部件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依托西北机器、秦明电子等企业,积极发展智能医疗电子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加快推进秦明心脏起搏器产品升级换代。到2022年,生物医药与健康设备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

  ——高档数控机床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依托秦川机床、宝鸡机床、渭河工模具,发展高档数控机床精密加工技术和智能数控系统技术,突破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及机器人整机集成技术。生产高档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数控系统、伺服电机、轴承等主要功能部件;研制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和智能化发展。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首台套应用,加快智能工厂建设。到2022年,高档数控机床和智能制造产业产值达到160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3.做优传统产业

  ——建材产业。依托冀东水泥、海螺水泥等企业,开展水泥室协同处置危废项目,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有序推进水泥及其制品业绿色发展。依托陕西新型材料有限公司,重点发展新型金属建材制造业、建筑塑料型材业、复合材料制品业等先进、高档、多功能新型建材。研发绿色工艺和生产技术以及模块化制造技术,培育发展建材3D打印制造技术。大力建设扶风陶瓷薄板整线生产线项目,发展薄型建筑陶瓷砖(板)。到2022年,建材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纺织服装产业。依托眉县常兴纺织工业园、扶风绛帐纺织工业园,引导中小企业集聚,提升纺机、检验检测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宝纺集团整合重组后的产业优势,淘汰落后产能,更新设备,调整产品结构,着力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档精梳针织纱、高支纱胚布、帐篷布和防护类功能性面料。围绕龙头企业,推进行业兼并重组,运用互联网,加强精准营销。到2022年,纺织服装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有色冶金产业。依托东岭铅锌和凤县黄金,重点发展铅锌、黄金精深加工等有色金属集群产业、循环经济产业。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创建一批国内和省内知名品牌产品。发展绿色低碳生产技术和低能耗技术,推动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到2022年,有色冶金产业产值达到250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4.提升生产性服务业

  ——现代物流业。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全国货物集散中心和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目标,加快形成以航空、铁路、公路为一体的多式联运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地位持续强化,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建成服务全省、承接国内、辐射“一带一路”的全国货物集散中心。加快宝鸡综合保税区、阳平铁路物流基地二期、西部跨国采购中心、铁路口岸、保税设施、供应链云平台等设施建设和功能完善,加快创建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在宝鸡设立总部或者分支机构,培育和引进有竞争力的物流企业集群化发展,带动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提升。到2022年,力争实现增加值200亿元。

  ——科技研发。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培育力度,推进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双创”孵化载体建设。加快国家级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强化统筹科技资源中心功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支持我市企业联合省内外高校开展科研联合攻关,共建产学研实训基地。支持我市院校和重点实验室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3D打印、现代农业等领域,开展基础及应用研究。依托宝鸡市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和食品等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企业和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到2022年,力争实现增加值80亿元。

  ——电子商务。遵循“市场导向、企业推进、政府监督”的发展原则,选择银行、证券、外贸、出版物等适合电子商务发挥特长的领域中龙头企业,率先推行电子商务试点,总结发展和管理经验,推动电子商务下乡进村入户,以城带乡,带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到2022年,力争实现增加值100亿元。

  ——工业设计。以制造企业、设计公司为主体,以产业园区、基地为依托,以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以院校、研究培训机构为人才培养载体,建立和完善设计创新体系,加快设计成果产业化,提高工业设计的整体发展。到2022年,力争实现增加值90亿元。

  ——数字经济。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育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业态、新动能,促进宝鸡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发展数字经济特色园区,促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发展。鼓励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支持以数字化、智能化来改造提升制造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速10%以上,制造业投资比重逐年增长。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发展柔性化定制、服务衍生制造等融合发展模式,努力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到2022年,力争实现增加值70亿元。

  ——金融服务。以引进为主、引进与培育发展结合,发展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租赁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创新金融产品和业务,为重点项目、中小微企业、“三农”提供发展保障。支持企业上市挂牌,扩大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到2022年,力争实现增加值150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金融办、市大数据发展服务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三)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1.加快提升研发创新水平。坚持以政府引导、企业共建的方式,跨区域整合产、学、研资源,组建不同产业领域专家组和产业创新联盟。积极参与国家级及省级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建设跨区域协同研发云服务平台。继续打造“宝鸡制造”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围绕科技创新,结合优势产业,主动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进行对接洽谈,着力引进一批高科技研发平台。在全市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军工电子、轻工食品四个优势行业,建立技术支撑、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应用四大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关键技术研发、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产学研合作、人才引进等活动。全力促进宝鸡工业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从要素支撑向创新驱动转变。

  2.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依托重点企业和产业园区,建设行业技术中心和区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展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技术评价、技术交易、质量认证、人才培训等专业化服务,为制造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撑。鼓励区域内外龙头企业、重点科研院所和社会资本,在宝鸡建立一批从事技术集成、熟化和工程化的中试孵化基地,带动创新成果产业化。鼓励在科技成果转化、自主创新示范、科技、金融等方面加强制度创新,组织实施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设立政策性产业发展基金和产业金融基金,支持和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3.加强企业创新战略引领。深化企业创新驱动的内生机制建设,将创新上升为企业战略,形成较为完善的企业内部创新体制和机制。加强市场研究,建立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与产品(服务)创新组织机制、流程和绩效考核体系。加强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创新文化与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内部创新创业平台,设置创新基金,推动员工创新创业。支持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突破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创新成果。

  4.加大技术创新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联合科研院所申请国家、省级科技重大专项,积极争取省上产业投资基金,配合市级财政专项资金,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金和风险投资等筹资形式,促进市场创新、技术创新与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引导企业制定技术改造推进计划,明确工作目标、路径和举措,健全和完善技术改造投资统计、监测系统。综合运用政府引导基金、金融资本、风险投资、民间资金等,加强对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5.提升产业高端化发展水平。制定企业以智能化、服务化带动传统产业生产装备与生产过程改造升级推进计划,围绕服务型制造、智能制造等方向,积极推进汽车产业向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发展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大力发展装备定制化设计、制造、维护、改造、升级、再制造,以及装备管理等工业服务。领导和参与建设3—5个省级及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形成10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聚集20家企业参与宝鸡联合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营,吸引10名行业领军人才、100名以上行业拔尖人才。(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大数据发展服务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四)形成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1.以智能化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依托宝鸡机床、秦川机床、宝石机械、宝石钢管、宝光集团等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在烟酒食品、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行业,积极发展在线直销、精准营销、个性化定制、互联网营销、电子商务。依托西凤酒厂、宝鸡烟厂、秦川机床、汉德车桥、宝石机械等龙头企业,创建50个示范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引导高科技企业、创新创业企业积极拓展未来网络、卫星应用、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前沿领域。推动设计工具软件、PDM、CAPP、ERP、CRM等软件的服务化和云端化。到2022年,培育涵盖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企业15家,全市建成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5—20家.

  2.完善互联网支撑体系。培育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业态、新动能,促进宝鸡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产业互联网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宽带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支撑能力。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鼓励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支持以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制造业。支持发展数字经济特色园区,促进宝鸡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聚集发展,依托产业发展园区,实施内外资源整合,建设园区工业云服务系统,降低企业成本。建立支持现代企业制度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推广柔性化定制,发展服务衍生制造等融合发展模式,努力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实验区。

  3.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强化汽车、电子、能源化工、钛及钛合金等专业化园区的创业孵化、成果中试、检验检测、节能环保、工业大数据存储与分析等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吸引外地优势企业,采用异地协同办公等形式,推进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发展。依托宝鸡、陈仓物流基地、麟游煤炭等物流基地,积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服务,加快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建设一批智能化管理调度中心、智能化物流配送中心、智能化监控与感知引导平台等智慧物流示范基地。力争2022年示范项目服务业务收入占比达到30%,服务业务创造的利润占比达到30%以上。

  4.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以组合导航与航行安全监测系统的开发为重点,发展航空安全装备产业;以高频电子组件、短波、超短波通信设备、电声器件、军民用雷达、磁性器件、特种电子变压器、直升机空调、导光板等为重点,做大做强军工电子产业;以轻型轮式装甲防暴车、装甲输送车、柴油发动机及零部件等为重点,发展专用车及零部件产业;以高性能钛材加工、核级锆材研发和产业化为重点,做强宝鸡市特色新材料产业;以微特电机及技术的拓展为支撑,积极发展航天惯性技术应用产业;以军用蓬盖布、电磁屏遮布、军用伪装布等为重点,发展新一代军用纺织产业;以电光源器件科研生产为重点,做大做强相关装备配套产业。鼓励军工单位利用先进设备、试验、检测仪器参与本市科技资源统筹,建立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中小制造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培育发展一批“民参军”专业化的配套企业,促进国防科技工业与民营经济的深度融合。(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发展服务局、市商务局、市招商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五)建设区域开放发展新高地

  1.大力发展门户经济。充分发挥宝鸡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陕西西大门的门户优势。做大做强会展业,将中国钛谷国际钛产业博览会、中国(宝鸡)国际工业品(石油装备)跨国采购展览会、中国(宝鸡)国际机器人暨智能制造展览会、中国·宝鸡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等活动打造成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宝鸡特色品牌展会。积极参加国际性、区域性展览联盟组织,大力引进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展会,发展壮大会展经济。带动一批宝鸡企业、产品、人才“走出去”,让“看中国·来宝鸡”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2.加快开放平台建设。做大做强港务区陆港新城、空港新城、综合保税区和会展中心四个功能组团,大力建设陆地口岸,引进沿海港口在宝鸡设立“无水港”,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不断完善口岸功能,支持宝鸡高新区与省自贸区协同创新发展,积极推进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3.深化全方位开放协作。结合实施《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和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深化与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城市群城市等区域的合作交流,加强与丝路沿线城市、周边经济圈城市的协同发展,深化与拓展国内外友好城市合作、技术合作。深入推进“海外宝鸡”建设,鼓励宝钛集团、秦川机床、宝石机械、东岭集团等企业积极开展海外市场,推动眉县经开区、姜谭工业园等园区打造外贸产业园。发展国际化业务中介机构,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优质政策与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

  4.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发挥宝鸡作为“一带一路”核心节点城市的优势,鼓励龙头企业走出去,富裕产能转出去、技术标准带出去,促进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提高宝鸡市对外开放水平。到2022年,实现对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年均增长10%,工业出口总额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5%以上。培育3—5家有一定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其中1家以上成为国际上有较强影响力的跨国集团。建立10个以上境外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机构和中心。(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发展服务局、宝鸡港务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市招商局、相关县区人民政府)

  (六)营造促进产业转型发展新环境

  1.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改革,下功夫解决影响、制约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赌点问题。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办通”,精准落实减税降费等各项政策,进一步完善涉企收费基金项目清单及常态化公示制度,坚决取缔各种不合理收费,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建立“一口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统一送达、一网运行、全程监督”的项目并联审批运行新机制。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与信用监管方式进一步融合,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联合惩戒清单,设立企业诚信档案,违者计入不守信用记录,倒逼企业守承诺、讲信用,依法依规做好项目建设。

  2.积极推动国企改革创新。深化宝钛等国有企业“1+N”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股份制改造,鼓励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交叉持股。按照国家对示范区企业重要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施股权等激励的精神,积极试点探索国有企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主要管理人员持有职务发明成果和转化收益一定比例的股权、期权激励。大胆探索市场化选择企业高管人员,建立职业经理人队伍,支持企业骨干人员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国有企业和主要负责人考核体系中加大研发投入等创新指标权重,以防止其在任期内盲目扩张的短期行为。逐步消除国有企业的垄断行为与资本、信贷、人才等所有制歧视,真正实现其在不同所有制、不同企业之间公平竞争和合理配置与流动。

  3.大力推进金融机构服务创新。设立4亿元工业发展基金、2亿元科创基金支持转型升级发展。发展基金在主要用于支持壮大优势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从科创基金中设立创新券,购买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成果,归企业使用,以及人才奖励等。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多渠道解决企业资金需求,优化推荐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支持;支持优势企业独立或者联合成立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类服务企业。建设“四板”梯次推进的100户企业后备库,培育支持更多龙头骨干企业到境内外证券市场融资,对成功上市和新三版挂牌的企业给予奖励。对创新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按投资额的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宝鸡·中国装备制造业名城”产业主题招商。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紧盯汽车及零部件、钛及新材料、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制造和石钻采等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化发展需要,开展主题招商活动;制定宝鸡市产业集群化发展招商引资指引,策划编制宝鸡招商项目册;出台适合示范区需要的招商引资奖惩激励约束政策和实施细则,实行重大项目从引进、开工和实施及绩效考核问究责任制,使招商引资数、开工率和新增产值位列全省前列。

  5.加快促进创新创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培育力度,推进众创空间等“双创”孵化载体建设。加快国家级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强化统筹科技资源中心功能,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造科技成果转移示范基地。深化“一进三行”“两地三方”等产学研合作模式,支持宝鸡企业、院校联合省内外高校、重点实验室开展科研联合攻关,共建产学研实训基地开展基础及应用研究。

  6.倾力实施人才驱动工程。进一步完善和加大市上目前唯一的“宝鸡市拔尖人才”项目的选拔指标设置和奖励力度;实施“宝才引智”计划,在现有的市级公租房中安排1800套公租房用于“宝才公寓”300套和人才安居公租房1500套;对于高层次人才创办的企业或核心成果转化情况进行动态跟踪,根据其年营业收入实际,给予一定奖励支持。在国家“千人计划”和省上“百人计划”“特支计划”等高层次人才推荐、选拔和使用中,要真正向企业倾斜。(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招商局、市金融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市主要领导挂帅的产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及其常设办公机构。围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重点任务,建立市、县(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组织机构,建立在产业科技创新、兼并重组、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对外合作等重点领域的推进政策和创新机制,实现统筹协调、上下联动、有序推进。各有关部门、园区要制定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建立工作台账,强化方案执行。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编办、市工信局、市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蔡家坡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

  (二)争取上级支持。积极争取中省支持,建立示范区省级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争取《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之一“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的支持。争取出台《陕西省支持宝鸡加快建设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落实省、市《合作协议》,争取省上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省财政设立示范区发展专项基金,通过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以股权形式直投6000万元。在现有国、省产业创新基地平台基础上,到2022年前,再争取新增加3-5个。(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严格推进机制。加强产业转型升级运行监测和精准分析,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实现产业信息共享。建立市级“调度—督查—会诊—排名—通报—宣传”常态化推进机制,确保示范区高质量有序建设。持续实施市级领导挂点帮扶制度,对市重大项目实行政府分管领导、市级部门和区县主要领导负责制,形成领导牵头、责任到人、无缝衔接的责任体系。建立重大项目调度会商机制,落实问题解决责任和完成时限,项目进展情况定期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扎实推进重点项目的落地运营。(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统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营造建设氛围。依托政府门户网、党政网和微信公众平台加大网络平台宣传,扩大覆盖群体,营造参与氛围。把握正确舆论导向,采取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宣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新举措、新成就、新经验、新风貌和新品牌。创新宣传形式,扩大宣传范围,注重宣传效果,强化示范区转型升级建设氛围营造,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争作贡献的生动局面。加强户外平台、电视、报纸和刊物等各类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营造舆论氛围。通过编发简报和宣传手册,及时反映工作动态,营造互动氛围。(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五)实施督查考核。建立健全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评估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目标责任考评制度,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考核指标体系,做到目标明确,逐级分解,责任到人,促进转型升级目标的实现。市政府督查部门不定期对各区各部门落实产业转型升级情况进行督查,各级督查机构负责相应的督查督办工作。组织人社部门将绩效考核与干部选用、绩效工资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各单位及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适时进行奖励表彰,对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进行宣传推广。(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政府督查室、各县区人民政府)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云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