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协助做好企业所得税税源监控工作的通知[全文废止] 京地税企[1996]147号 1996-04-01 税屋提示——
1.依据京地税法[2009]217号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发布第四批已失效或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自2009年08月15日起,本法规全文废止。 2.依据京地税法[2007]433号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发布第一批已清理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自2008年1月31日起,本法规全文废止。
为进一步强化对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保证税收收入任务的圆满完成,按照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我局将加强分行业、分税种的税源监控工作。由于影响企业所得税税源变化的因素较多,情况也比较复杂,因此,定期进行税收指标分析、及时掌握行业税源变化情况及征收进度,对于强化税收征管至关重要。根据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的特点,我们对企业所得税的税源监控采取条块结合,即各主管部门及各区、县税务部门相结合的模式。为此,请各主管部门大力配合并协助我们做好以下工作: 1、按照市财政局京财工[1996]51号《关于本市企业编报1996年月份会计报表的通知》规定,按时报送市地税局有关财务报表、数据软盘及财务分析: 2、提供与企业所得税有关的数据资料(表式及口径附后); 3、为帮助我局做好有关税源调查、分析工作,请尽量提供有关情况、资料(我局税源分析的要求、口径附后)。 附件: 1、企业所得税税源分析情况统计表 2、《企业所得税税源分析情况统计表》填表、分析口径说明。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 一九九六年四月一日 企业所得税税源分析情况统计表 部门: 经济性质: 行业类别: 年(季) 单位: 千元
《企业所得税税源分析情况统计表》填表、分析口径说明 一、填报口径说明 (一)填报范围 凡市级各主管部门(委、办、局)所属,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均属填报范围。 (二)项目填写说明: 1、部门:按市属各委、办、局、总公司填列。 2、经济性质:按“国有、集体、私营、联营、股份制、其他”六种经济性质填列。 3、行业类别:根据企业执行的财务制度填列。 (三)指标填写说明: 1、企业户数:盈利企业户数与亏损企业户数之和。 2、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之和。 3、销售成本及费用:产品销售成本的费用与其他业务成本之和。 4、税前工资总额:根据有关规定据实在企业税前列支的工资总额。“工效挂钩”办法税前工资总额按应提数填列。 5、资本金总额:即实收资本总额。 6、负债总额:流动负债、长期负债、递延税款贷项之和。 7、全部资产总额: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其他资产、长期投资、递延税款借项之和。 8、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及各种税金(含教育费附加和城市集体、服务事业费)之和。 9、赊销收入净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一销售退回—折旧—折让 10、平均应收帐款金额:(期初应收帐款+期末应收帐款)÷2 11、平均存货:(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四)报送日期:每季度终了后20日以内。 二、分析口径说明 (一)税源分析的要求 1、企业所得税税源分析的数据以报表数据为依据,均使用累计数。分析的内容、数据与上期情况要衔接,不脱节。 2、税源分析要按可比口径与上年同期进行对比。 3、税源分析要按国营、集体、私营、联营、股份、其他不同经济性质进行分析。 4、税源分析要有数据、有情况(含典型户或重点户情况),情况要能说明数据的变化。 5、税源分析内容与数据应占增减变化因素的相当比重,即增加因素与减少因素相抵应接近于增减额。 6、补充资料项目的分析应与以上数据及情况衔接。 (二)税源分析的主要内容和口径。 1、主要财务指标完成情况及增减变化情况的概述。指标的增减变化可从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入手,着重分析盈亏企业户数变化及盈利、亏损额的变化情况;分析销售收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及其他因素变化对利润总额的影响,其中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变化情况可从企业主要产品产量、产品(商品)结构、价格等方向予以分析,通过上述分析对行业发展现状、走势进行综合评价。 2、对行业的税源状况及变化进行分析,结合上述内容对应纳税所得额和实际上缴所得税、欠缓交等情况进行分析,并重点对纳税调整项目,特别是弥补亏损、减免税等方面的情况进行重点分析,通过以上分析行业生产经营形势对所得税收入的影响状况及预测走势。 3、税源完成情况及增减因素分析。说明不同经济性质、行业企业所得税完成及增减情况,增减因素的分析可参考以下内容: 企业所得税增长因素: (1)税源户数的增加; (2)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调整产品结构、拓宽市场、扩大规模; (4)价格调整; (5)严格执行减免税政策,恢复征税情况; (6)政策调整; (7)强化征收管理增收,如清理欠税等; (8)特殊增收因素; (9)其他主客观因素增收; 企业所得税减少因素: (1)税源户数的减少; (2)弥补亏损情况对所得税影响; (3)“三角债”拖欠严重,资金回笼差,周转困难; (4)原材料价格上调,成本费用上升造成企业效益下降; (5)政策调整减收; (6)特殊减收因素; (7)其他主、客观因素减收。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