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 值 税 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和劳务服务各个环节的增值因素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所谓“增值”是指一个纳税人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也可以认为是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取得的收入大于其购进商品或取得劳务时所支付的金额的差额。由于增值因素在经济生活中是一个难以精确计算的数据,增值税的操作大都采用间接计算办法,即:以商品销售额为计税依据,同时允许从税额中扣除上一道环节已经交纳的税款,以实现按增值因素征税的原则。 增值税产生于本世纪五十年的西欧,目前已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增值税短时期内受到广泛推崇,原因在于它克服了传统的流转税制对已纳税销售额重复征税、税上加税的弊端,使同一产品不受生产和流通环节多少的影响,始终保持同等的税收含量,不致出现应税产品因生产环节的变化,税负时轻时重的问题。另一方面增值税仍然保持了流转征税收范围广泛和收入及时、均衡、稳定的特点,从而体现了税制与市场机制相统一的原则。所以,增值税被公认为是一种透明度比较高的“中性”税收,它不仅有利于组织财政收入,而且有利于鼓励企业按照经济效益原则,选择最佳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也有利于按照国际惯例对出口产品实行彻底退税,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我国从八十年代初期引进增值税以来,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一直局限于对部分工业产品征收,并且税率分档设置过多。实践证明,我们只是引进了增值税的计税办法,而对其全面征税、税率简化、税负连贯的内在要求没能给予足够重视,使得过去增值税在执行中出现了计税复杂、扣税失真等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的确立,对增值税的规范化提出了迫切要求,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在这次全面改革工商税制中,增值税的改革被列为核心的内容,其目标是按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在我国已有的条件下,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增值税课税机制,以满足市场经济对税制的要求。改革后的增值税制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 增值税征税范围包括生产、批发、零售和进口商品及加工、修理修配。从征税范围的变化情况看,改革前缴纳增值税和产品税的工业产品、缴纳营业税的商业批发、零售和公用事业中的水、电、热、气,以及缴纳盐税的盐,均属新的增值税征税范围。 2. 所有销售增值税应税产品和应税劳务的工商企业及其它单位和个人均为增值税纳税义务人。通过法律程序改革后将废止工商统一税,因此,原交纳工商统一税的外商投资企业,也包括在上述增值税纳税人之列。 3. 增值税实行价外计税的办法,即以不含增值税税金的价格为计税依据。不含税价=含税价÷(1+税率),零售以前各环节销售商品时,发票上要分别注明增值税税金和不含增值税的价格。 4. 增值税采用一档基本税率一档低税率的模式。基本税率为17%,低税率为13%。除税收条例规定适用低税率的商品外,其它应税产品和劳务均适用基本税率。对出口商品实行零税率,即产品报关出口退还全部税款。 5. 实行根据发货票注明税金进行税款抵扣的制度。外购的资本性固定资产中所含的税款,计算应纳税额时不得抵扣。外购的农产品原料按10%的扣除税率计算扣除税额。 6. 按购进扣税法的原则计算应纳税额。增值税应纳税额=当期销售收入×税率-当期允许扣除税款的购入物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 7. 对年销售收入小于规定额度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的小型纳税人,实行按销售收入金额与6%的征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的简易办法。 8. 改革后按规范化办法计算纳税的增值税纳税人要进行专门的税务登记,并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目的是建立对纳税人购销双方进行交叉审计的稽核体系,增强增值税自我制约偷漏税和减免税的内在机制。 |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