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公司是一生产加工型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游艇、帆船等产品。2008年奥帆赛期间,该公司按照政府的要求提供一批还处在生产过程中的未安装发动机的船身,给有需要的参赛队伍(安装上自己携带的发动机)进行训练使用。A公司在奥帆赛期间共租赁船身20余艘,租赁期限为1-2个月,共收取租赁费人民币200万元。租赁结束,参赛队伍拆除其自带的发动机,A公司收回这些船身后继续用于生产加工并销售,该公司已经按租赁收入申报缴纳了营业税。2010年A公司接受国税部门的稽查,税务稽查人员要求该公司就其租赁的这些船身按增值税的规定视同销售申报缴纳增值税,请问税务稽查部门的观点是否正确?
<案例原型——临时出租商品的增值税案例讨论 >
——肖太寿认为,税务稽查人员要求该公司就其租赁的这些船身按增值税法的规定视同销售申报缴纳增值税的观点是错误的!
这个案例背景没有交待清楚:
1、没有说明承租人与购买人是否为同一单位。
2、没有说明租赁合同成立的要件。
俺就简单地分析一下(不引用税收规定):
1、没有说明承租人与购买人是否为同一单位。
——如果是同一单位,毫无疑问200万元应该申报缴纳增值税是正确的,这个不用说明,大家都知道是为什么。
2、没有说明租赁合同成立的要件。
——由于没有表述过多的细节,依据《合同法》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案例中的租赁关系好象成立。
但是所谓的合同平等是指双方地位平等、对价关系平等的要件等。A公司使用存货(在产品)出租有意味了。我们讨论一下: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这个定义是《企业所得税条例》和《增值税条例》都引用的。
也就是说企业用于出租的资产必须是固定资产而不是存货。因为固定资产出租符合《合同法》对价关系平等的原则,企业渡让固定资产的使用权,承担了义务和资产消耗(折旧),换取了出租收入——符合合同平等原则(注:不是对等,免得水平低的人不懂)。而存货出租这样的不能体现《合同法》对价关系平等的原则。
——如果企业将存货转入固定资产,并符合固定资产的要求,再进行出租,则租赁合同关系成立。
因此结论是:依据增值税条例的原理——应该作为取得其他经济利益,做视同销售行为,征收增值税是完全正确的。类似的问题如包装物等等。。。。
另外:所谓的“给付”原则不适用于增值税,因为增值税从来就没有与“所有权”挂勾过。增值税是以流转行为获得利益而征税,不是以拥有或转让财产所得而征税。。。。。
——和甲供材料一样,建议专家大师们学习一下《合同法》对合同性质的认定吧。。。。。
在产品用于出租不应看成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肖太寿博士>
(一)在产品用于出租是否看成视同销售的税企争议
企业将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用于短期的经营性出租,租期结束,继续对该在产品进行生产、加工,制造成产成品后对外销售的行为,在税务机关与企业间的涉税争议是主要表现为:税务机关认为在产品用于出租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的规定,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应视同销售货物缴纳增值税。企业认为在产品用于出租不是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因为,在产品用于出租视同增值税销售,会造成在产品租期结束收回后,被继续加工成产成品对外销售时又形成增值税销售,导致企业重复纳税。
案例:
A公司是一生产加工型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游艇、帆船等产品。2008年奥帆赛期间,该公司按照政府的要求提供一批还处在生产过程中的未安装发动机的船身,给有需要的参赛队伍(安装上自己携带的发动机)进行训练使用。A公司在奥帆赛期间共租赁船身20余艘,租赁期限为1-2个月,共收取租赁费人民币200万元。租赁结束,参赛队伍拆除其自带的发动机,A公司收回这些船身后继续用于生产加工并销售,该公司已经按租赁收入申报缴纳了营业税。2010年A公司接受国税部门的稽查,税务稽查人员要求该公司就其租赁的这些船身按增值税的规定视同销售申报缴纳增值税,请问税务稽查部门的观点是否正确?
分析:
我认为,税务稽查人员要求该公司就其租赁的这些船身按增值税法的规定视同销售申报缴纳增值税的观点是错误的,分析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 [2008]第50号)第四条的规定,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应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 条例第十条第(一)项和本细则所称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是指提供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和不动产在建工程。前款所称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者移动后会引起性质、形状改变的财产,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纳税人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饰不动产,均属于不动产在建工程。第五条规定:“非增值税应税劳务,是指属于应缴营业税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税目征收范围的劳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2008]第50号)第四条规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行为视同销售货物征收增值税。”此处的“用于”是指货物 “最终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还是“非最终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是指货物“部分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还是“全部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在税法上没有明确界定。
笔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 [2008]第50号)第四条“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中的“用于”应该是一种最终行为或全部行为,也就是说将原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的货物由于改变了用途,把增值税应税货物 “最终用于”或“全部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使得原来的增值税应税产品脱离了增值税环节,而导致已抵扣了进项税的货物在最终环节无法实现增值税金。
因此,为了增值税链条的完整,税法规定,这种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行为视同增值税销售。
根据上述分析, A公司的出租业务只是出租了游艇、帆船等短期的使用权(游艇、帆船等的所有权没有发生变化),是将游艇、帆船的部分价值用于非应税项目,而这部分价值应该在营业税上得以清楚的体现,即:租金收入征收营业税。本案例中的游艇、帆船虽然在制造过程中取得了在产品租赁收入,但它从原料购入到产品制造、出售是一项完整的经济行为,并没有完全脱离增值税环节,也没有最终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这是该企业在从事增值税应税货物销售或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的同时,还从事增值税非应税劳务的兼营行为。A企业取得的出租在产品收入只不过是企业的一项边际收入,它并没有因为出租而改变原产品的最终用途,如果在此环节将在产品因短暂的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而视同销售,导致该企业重复纳税,则有违税法的公平性原则,对企业来讲是不公平的。
因此,根据营业税及增值税的规定提供租赁劳务取得的租金收入缴纳营业税,销售成品游艇、帆船收入缴纳增值税,在产品租赁业务不应视同增值税销售。
(二)结论
由于现行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用于”是指“最终用于”还是“非最终用于”,虽然现有税法没有进一步明确和界定,但根据税收法定原则,税务当局绝不能够对在产品用于出租看成视同销售要求企业缴纳增值税。在和谐税收征管的理念下,在产品用于出租不应看成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