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收资本轶事

来源:会计视野 作者:snowing 人气: 时间:2010-06-07
摘要:实收资本是资产负债表上权益类项目的第一项,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企业里称呼也不同,最后能叫成现在这个名字也是经过了激烈争论和广泛探讨的,它表示企业的本钱有多少,是轻易不撤出去的,因此也是很多招标方在评价投标企业生产能力时必看的一个指标、必设的一道门槛。企业开立之初,第一笔账务就会是记录实收资本,然后才有其他账务。

  十二年前,有人问我:企业账务中最严重的问题是什么?我想了两分钟,答道:实收资本。十二年后,如果还有人问这个问题,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实收资本!

  实收资本是资产负债表上权益类项目的第一项,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企业里称呼也不同,最后能叫成现在这个名字也是经过了激烈争论和广泛探讨的,它表示企业的本钱有多少,是轻易不撤出去的,因此也是很多招标方在评价投标企业生产能力时必看的一个指标、必设的一道门槛。企业开立之初,第一笔账务就会是记录实收资本,然后才有其他账务。

  每一会计报表项目都可能出问题,虽说一系列会计规则均已不厌其烦地介绍记账和编表方法;但最难纠正、出现问题能导致最严重后果的,还应该就是实收资本而不是别的。

  账务中的问题,往往在记账之前便已此伏彼起,百转千回。

  出资不实是原罪之一,在小企业尤其是常见。从开始着手办公司,到拿到执照,一共需要多久呢?最快只需要三天,有专门的代办中介负责跑腿办各种手续,当然也包括代垫出资。代垫的数额,应委托方的要求而定,代办费的数额,也与此有关。执照拿到后,第一要事,不是在账本上记录实收资本,而是下手把实收资本从银行账上划走。代办的钱,人家有权拿回去。这笔代垫银子撤出之后,账面的实收资本就成为一个仅供有关各方观看的数字了,同时供观看的数字还可能有一笔大额的其他应收款,这债权,被收回的可能性较低。

  出资不实的另一现象是以票抵物或以次充好。某小企业的验资报告上有几台计算机,算是某投资人的出资,可谁也没见到机器的影子,只在订本凭证里见到几张购买计算机的发票。有时,几十万的出资就是这么拼凑起来的。某企业的验资报告上有上百万的无形资产,系某股东的出资,其价值有一份评估报告作依据。在该企业的后续经营中,除了按时摊销,该无形资产没有起过任何作用。

  有时,出资不实还真不妨碍经营。企业创办人自有银两用于购料、生产、推销,几轮下来,居然很赚了些利润。赚钱是不错的事情,可利润分配有麻烦了,到底按账面出资比例分,还是按实际投入比例分呢?前者是工商注册,法律认可的,后者是真金白银,双手捧出的,似乎都占些道理。踌躇之后,有的企业选择了按实际出资分,可实际出资又不在账上,也不知如何记在账上,于是开始体外循环,除了非要开发票不可的个别业务,别的都不记账。再碰上个别股东临时急用拿走几笔钱,几年下来,资产多少权益多少,各股东占比多少,是很难说清了。

  比出资不实更令人痛苦的是压根就“没有出资”。公司法推广之前,有的企业就是这样。上级想办个实业,命几个员工,借支一笔款子,红红火火开业了。经营不错,没几年就归还了借款,还多付了一笔丰厚的利息。上级很高兴,这实业单位也很高兴。后来清查来了,每个公司必须有股东,这实业经过风云变幻,已和原上级单位多年不往来,此刻找回去,要求原上级单位做自己股东,可上级新换了领导,怕担责任,很严肃地拒了。实业无法,托人向另一家关系还算不错的债务人递话,想让这家债转股,做自己独家股东。可这家债务人掂量一下,也是怕担风险,又拒了。实业郁闷之下,经高人指点,将实际投资人上报为“无”。

  实收资本如仅是银钱不到位也还罢了,更危险的是出资人不实。近来挺流行的代持,如订约严谨,各方守信还好,万一有所纰漏,则远不是后患无穷那么简单。国内有家公司,创办人只有俩,其一是真正出资入股、苦心经营的,另一位呢,只出名字不出钱,也不参与管理。这是多年前的事,那时开公司必须有至少两个股东,所以这位创业者找了个可靠的人,借用其身份。多年来一直平安无事,经营越来越好,资产规模也有好几亿了,在行业内小有名气。可突然有一天,创业者很意外地就去世了,连遗言都来不及留,他与另一位只出名字的名誉股东,究竟有无私下协议,谁也不知道。更凑巧的是,创业者的继承人全然不懂经营,无奈之下决定将公司停业变现。一走法律程序,发现另一位名誉股东,也早已过世,并且,该股东也有非常合法的继承人。按法律规定,这家几亿盘子的公司,拍卖后肯定要按份分给名誉股东的那些继承人,具体金额,想想都令人心痛。早知今日,当初就该将名誉股东的股份早日变更过来,可创业者往往只预料好事而不肯预料坏事,而后来的变故,也实在太意外了。

  不想变更或懒得变更的也不止一例。有家公司,初始投资10万元,因发展得不错,母公司屡次增加投入,这公司都只把钱往袋内一装了事,不验资、不增资、不变工商登记。积累多年,资产负债表右下角的景观就很奇特了。实收资本10万元,资本公积上亿元。本来也没什么事,忽一日,该行业的订单取得方式,变成公开招投标了。该公司本也在业内攒了些关系人脉,多年来靠此拉业务抢订单也做的挺好,这一改了要投标,拿到标书就看见招标方的入门条件之一是实收资本五百万元,才想起自己资格不够,临时变更也来不及,只能郁闷地看着往日唾手可得的业务,今年忽然就是不能做了。

  现在的上市公司,公布股权关系时都要披露实际控制人了,这真的有助于厘清产权,理顺投资关系,避免意外灾难。当年诸多企业改制为公司时,实收资本方面总有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除了没有股东,各股东占比不明,不知如何分利之外,公司们之间还有“转亲”情况。有这么三家企业,按规需要改制为公司,三家都要找至少一个股东才行。三家企业关系不错,坐在一起没两小时,决定:每家出资100万,投入另一家公司,形成甲持股乙,乙持股丙,丙持股甲这么一种关系,三张支票同时开出,都当日到账,很顺利地就拿到了执照。每个公司都持有另一家公司百分之百的股份,每一家公司都有明确的股东和实际到账的现金投资,粗看还挺合规,可实际上它们的地位都非常窘。好在这三家企业有一个共同的老上级单位,经过多次协调、找关系疏通工商之后,这种窘况才没有久远地延续下去。

  没有投资关系、仅有管理关系的老上级单位,能起到良好的协调作用,是很不易的。在当年,并不是所有上级高管都能意识到股权的重要性,有的甚至一不小心就反向操作了。在鼓励引进外资的年代,曾有一企业A,虽自身亏损,却勇于引进外资,拿出全部还算优质的资源,成功引入外资,成立了中外合资企业B。于是A成为B的中方股东,A的总经理甲先生,亲自出马担任B的中方董事。上任几年,B公司对这位中方股东奉承备至,敬若天人,甲先生也非常高兴。A不是亏损吗,去除优质资源后更是亏损,这几年已没有任何经营,只一空壳。甲先生心想留这亏损企业何用,每年应付工商税局的功夫就大了去了,实在不值。大笔一挥,申报注销。甲先生的好友良言相劝叫他别注销,也是有人劝没人听,A成功地注销了。可A持有的B公司股权怎么办?好办,A的上级单位C,纯一个事业单位,顺理成章地合法持有B的中方股权。甲先生终于摆脱了A企业的日常事务,很高兴。高兴了没几个天,他发现B公司对他的态度一落千丈,又过了几个月,他的待遇和职务全没了。根本不用侧面打听,B公司直接告诉他,现在B的中方股东是C单位,C单位有权指派B公司的中方高管,而甲先生,与C单位没有任何法律上的雇佣关系,虽然他在多年前曾是C单位的一位非常优秀的科长,但现在,已经什么都不是了。很久之后,下岗状态的甲先生又遇到他那位好友,好友什么也没有说,而甲先生的脸,红得特别深刻。

  产权明晰,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且也被无数人随口说过很多次了,为了做到这一点,很多公司走过了曲折而漫长的坎坷道路,而产权方面的新问题,却仍是年年都出现,如新笋般活跃。公司法等法规,在这方面的规定不算复杂,然而每一个善意的政策都会得到漫不经心的敷衍对策,将辛苦铺就的坦途故意挖得千疮百孔,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没有好处,待到醒悟时,只能花费比原来多出几倍的力量去纠正错误。

  或许真如所言,每一个问题,都有其制造者。在实收资本问题上,这居然是真的。

        资本公积账户简介
        实收资本账户的检查       
       
“公积”名词细心辨
        详解盈余公积和资本公积.doc 
        注册资本能否小于实收资本?
        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后的额度限制?
        现行公司法规引发的相关会计问题
        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及股票股利分配的涉税问题有哪些?
        纳税人要视同股利分配缴纳个税的五种情形
        盈余公积包括哪些具体项目?如何提取?对于提取又是如何核算的
        上市公司利润分配的纳税影响与处理
        资本公积有哪些明细项目?哪些可以直接转增资本?
        股东借款涉及税法、工商法、金融法和刑法筹划风险分析
        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增加股本,应该掌握哪些重点内容?
        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是按企业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提取吗?
        国税发[1997]198号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征免个人所得税
        国税函发[1998]333号盈余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征收个人所得税
        鲁地税函[2009]97号关于企业类型变更过程中实收资本变动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

        苏地税函[2009]132号资本公积等转增实收资本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
        应付福利费余额转资本公积是否调增?
        公允价值变动增加资本公积应补印花税
        尚未清退的租赁保证金转入资本公积涉及哪些税项及账务处理?
        其他资本公积应缴纳印花税吗?
        资本公积方面的规定,新旧会计制度有哪些主要区别?
        计入“资本公积”的专项资金是否免缴企业所得税
        股票股利、送新股、配股以及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在实质意义和会计处理方法
        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投资方方企业需要缴纳什么税?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税屋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杭州亿企云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运行维护:《税屋》知识团队    电子营业执照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南环路3738号722室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2426号 浙ICP备2022015916号

  • 服务号

  • 综合订阅号

  • 建安地产号